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近年来引起较大反响,但也存在传承危机.云南高校有责任也有能力担当起文化传承的重任.通过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不失时机地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通过编写教材、开设课程、组织活动.切实有效地传承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是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锐  于晔 《林区教学》2011,(4):134-135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其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异常绚丽多彩,如赫哲族的"伊玛堪",鄂伦春的"摩苏昆"等都是我省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然而生活在这片黑土地上的广大人民缺少对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基本认知,也未能真正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并且随着现代文明的涌入,原生态的少数民族音乐正受到严重冲击。故此,推广、传播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是保护与传承这些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在民众中扩大、普及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教育,增强人民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是传承、发扬本土少数民族原始音乐文化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3.
在鄂伦春各种旅游景点进行音乐形式的演出,走鄂伦春民歌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道路,以地域风格浓郁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节目为主,在繁荣旅游业的同时,也将鄂伦春音乐全面推向文化市场,这是对鄂伦春民歌音乐文化进行传承的最有效途径,也是繁荣鄂伦春旅游经济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真真 《教书育人》2012,(18):28-29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散杂居住有53个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居住的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形成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世居少数民族群体,表现出丰富而独特的世居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过对黑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原生态苗歌不仅有自己特定的经济、社会和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散发着在黔东南这块土地上所特有的浓郁的民族风情,它有着自己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点,这些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使黔东南原生态苗歌在中国民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并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以黔东南地区苗族飞歌为例,探析贵州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唱特点,可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把握黔东南原生态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6.
原生态民间音乐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启动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原生态民间音乐,由于具有了独特的音乐文化价值及审美价值,因而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达斡尔族乌钦、鄂伦春族、摩苏昆等少数民族说唱艺术,桦树皮制作技艺,以及蕴含狩猎农耕文化的萨满服饰,表现少数民族多彩生活的无调式民歌扎恩达勒,原生态乐器口胡以及民间舞鲁日格勒等,均已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有关专家赴东北地区三少民族(鄂温克、鄂伦春和达斡尔)聚居区调查后了解到,其文化遗产面临“人亡文灭”的境地。  相似文献   

8.
在中学音乐教学之中,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和音乐风格,是民族歌舞的宝贵财富,更是特定人文内涵的集中体现。本文以我国少数民族歌舞教学为例,力图探究民族歌舞教学的人文关怀,使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少数民族歌舞呈现于中学音乐课堂之上。  相似文献   

9.
郭威 《华章》2013,(19)
鄂伦春音乐具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悠久的历史。其蕴含着鄂伦春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鄂伦春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主要分析鄂伦春音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策略,为鄂伦春音乐保护和旅游经济策略研究从宏观上提供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土家人自称"pi35tsi55kha21",有民族母语而无文字。土家语摆手歌——"嘎墨请"是土家人在大摆手活动当中由土家梯玛或掌坛师采用土家语演唱的祭祀类歌曲,有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艺术的"活化石"之美誉。它在音调结构、旋律调式、句式结构和演唱的形式上都与土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厚的关联,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稀有的艺术特色,成为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集中观照之处。  相似文献   

11.
原生态音乐,就是不同民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和民间歌唱形式,它们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但在当今社会,原生态音乐却越来越不受人们认识和重视,如何保护和发展原生态音乐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2.
广西桂东地区因其独特的人文背景、生态景观和多语方言生境,形成了富有特质的原生态族群音乐,发掘整合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资源,对于高校音乐教育本土化、音乐教学改革和音乐课程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达到原生态族群音乐活态传承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佟宁 《教书育人》2013,(9):108-109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域辽阔,少数民族较为集中,形成了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10个世居少数民族群体,形成了丰富而独特的具有地域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但是,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偏僻和经济条件所限,使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资源的传播相当薄弱。  相似文献   

14.
"原生态音乐"的出现,是一种人们渴望音乐本质的良好心愿,也是人们精神世界显著提高的表现.它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的天然、原生态和未经雕琢.对于这种音乐形式,我国目前的实际保护应多样化,仅仅博物馆式的保护"原生态音乐"是不可行的,应使之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保护、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受湘西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湘西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原生态特色。相对封闭的湘西山区也使当地的饮食文化保留了众多古老的文化因子。在经济全球化和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原生态特色浓郁的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因此,我们要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热巴是广泛流行于西藏地区的一种民间舞蹈,通过西藏地区热巴艺术与云南维西县塔城宗教热巴艺术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塔城宗教热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原生态艺术性,其在服饰、音乐、表演形式上,较为完好地保留并世代传承,是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不禁让我们想去了解东北的少数民族,去亲近他们的族人生活,探究他们在东北地区特殊的地域条件下创造出来的独具魅力的精神财富.今天,面对后现代精神文明的冲击,又该如何让这份纯朴的民族艺术文化源远流长,如何让这份原生态的文化印记永不泯灭,是我们当前急需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秧歌灯是皖东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项民间艺术,它是集民俗、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民间歌舞。秧歌灯有独特的原生态道具、服饰造型、色彩和舞韵,有朴素的审美格调和象征意义,这些民间元素对现代设计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历史学、社会学和比较学的研究方法,阐释了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考察的意义和研究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的基本视角,对少数民族聚居村落原生态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解读,并提出少数民族聚居村落体育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音乐形式,是一种结合民间艺术、民俗,未经过商业化、有自己独特文化、保存自己独特风俗、乡土味十足,未经过任何修饰的歌曲,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山西原生态民歌,已经成为每一个劳动者抒发情感的最好方式,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更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