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古筝是中国的传统乐器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即使在西洋乐器大行其道的今天,古筝仍因其典雅的外观、独特的音色吸引着广大群众,随着时间的变迁,古筝在创作风格、演奏技法、以及音阶与曲式结构在不断的变化与创新,并慢慢成熟。本文将以筝曲发展的状况为引路,分别对古筝在不同时期相对应的创作特色、演奏技巧等方面,结合有关理论知识,浅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为推动筝曲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筝曲《孔雀东南飞》其作为一首将古筝音乐演奏与传统诗歌艺术紧密结合的乐曲,是筝乐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创作作品,本文从筝曲《孔雀东南飞》的乐曲背景出发,围绕其乐曲演奏特点和情感处理描述,结合谱例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现代筝曲所展现的特点,及对古筝以后技法的革新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筝曲《抒情幻想曲》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古筝独奏作品,乐曲以即兴的成分构思而成,以现代作曲手法创作而又不失传统音乐的风格,在抒情与幻想中给予作品很多的表现空间。此文从乐曲的定弦、结构、技法和情感等内容出发,意在分析这首作品的创作及演奏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筝曲的风格多种多样,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筝曲《夜深沉》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改编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一一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为主要素材,作者在运用传统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将右手快速指序以及左手丰富的做韵技巧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所以这首乐曲从演奏难度,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上堪称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的作品《夜深沉》中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此曲。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艺术领域发展的过程中,古筝是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并且前所形成的发展历史也比较浓厚,即便是在现代乐器以及现代音乐如此盛行的背景下,古筝自身仍旧具备较大的受众面积,并且能够在音乐领域占据一定的发展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变迁,古筝这一曲类的演奏模式以及创作风格也均会出现一定的创新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之间所存在的不同点进行对比,并对我国筝曲的未来发展进行有效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当代筝乐作品的不断涌现,有一部分作曲家选择以古诗词为写作背景进行筝曲创作。笔者选择以筝曲《箜篌引》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古筝作品与同名诗篇中的内在联系。从而更准确的以深层体验来诠释乐曲,探究在乐曲演奏中应注意的文化内涵,达到音乐与诗意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筝的技法创作发展为基本前提,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创作的乐曲及技法的特点,递进来展看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的古筝技法创作发展的过程及变化,从而讨论当代古筝技法创作的发展方向以及对当代古筝演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珊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5):120-123
三木稔是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日本作曲家,他的毕生精力主要集中在发展日本和亚洲民族器乐创作,他的一批优秀古筝作品已成为中国古筝教学和演奏的常见曲目。日本筝乐与我国古筝艺术有着同宗同源的关系,通过三木稔代表性筝曲《乡音》的音乐分析,追溯其筝曲创作的源流,把握其艺术特征,可以为促进和提升我国古筝教学实践及演奏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筝乐作品与传统戏曲元素的结合,形成古筝演奏的独特音乐语汇。这些元素自由运用在创作中,为古筝演奏及创作提供的新的方向。演奏富含戏曲音乐元素的古筝作品,跟随戏曲音乐元素线索,揣摩独特音腔音韵,找到能有机结合古筝艺术、戏曲艺术的意蕴的表达方式,更好地诠释作品。  相似文献   

10.
筝曲《临安遗恨》是作曲家何占豪以传统乐曲《满江红》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本文将从作品的演奏分析和艺术处理这两方面对其进行阐述,对作品的理解和演奏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古筝音乐对现代筝曲的创作影响很大,文章重点分析赵玉斋的《庆丰年》和周延甲的《秦桑曲》等现代原创筝曲,梳理总结一些新创筝曲优秀作品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取得的经验,以筝曲的创作方法和筝曲创作形态及作者队伍来对现代筝曲的类型进行划分,提出重视对古筝艺术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不断开拓新源,丰富古筝曲库.  相似文献   

12.
<西域随想>是作曲家王建民以精心设计的人工调式为基础,打破了以往筝曲传统的五声音阶的排序而创作的现代筝曲.乐曲在创作中,运用了特有的作曲技法和音乐表现手段,如变化音定弦,不挪动琴码就可以自然转调等等.同时乐曲恰当巧妙的运用了"拍打琴弦"、"叩击琴盖"等古筝现代演奏技法,随着拍弦位置和节奏,音色、力度的变化,把西域风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筝曲《高山流水》源自同名古琴曲,现今广泛流传的《高山流水》主要有三种同名不同曲版本。它们的音乐来源、内容各不相同,分别属于山东、河南、浙江三大筝派。通过比较三首同名古筝曲在曲调、演奏技法及风格等方面的特点,浅析三大古筝流派形成《高山流水》的背景,体现了三派筝曲《高山流水》的强烈地域性特色及鲜明的音乐风格特征。这三大筝派《高山流水》作品的比较与分析对于理解我国地方筝曲的音乐特点和推动传统筝乐的传承与发展具有一定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筝乐的历史沿革,以4首建国后出现的经典古筝作品为主线,概述筝乐创作者身份的变迁与筝曲创作风格的演变,以此来论述筝乐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中山先生于2006年创作曲目《晓雾》,很有北京风味,是当时社会中最广为人知的现代筝曲。整篇文章共三部分:首先总结《晓雾》创作的时代背景,以文雅富有趣味的筝乐弹奏手法,展示了京城晓雾、路旁奔波的行人;其次采用京剧-北京曲艺文化元素,凸显和强化了乐曲主旨,《晓雾》浑厚不失古筝音美,表现着现代古典乐器的特性;最后通过探究音乐美学角度分别对作品以及作品中呈现的音乐素材"京剧"进行思考。总而言之,从演奏技法和京剧的艺术特点看,以此领悟现代古筝名曲"独领风骚"的韵味。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古筝演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演奏技巧和方法已融入进古筝文化中,随着古筝历史文化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今演奏者是对古代古筝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现代筝曲的演奏已经有了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了,本文将分析与归纳分析古代和现代筝曲的演奏形态和技法特征。  相似文献   

17.
黄沁佳 《考试周刊》2013,(94):19-21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演奏技巧、题材和理念,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筝曲形式。现代筝曲的发展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新特征。王中山先生的筝曲表现手法在众多作曲家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筝音乐创作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王中山先生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古筝作品,有很多形式和种类,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又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使作品中西结合,富有民族味道。他的多数作品以优美的曲调,将古筝的歌唱属性展露出来。同时,还以明确的写意性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王中山先生开发和发展了新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显示了古筝这个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8.
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据考证,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在当时较为广阔的华夏疆土中,由于地域的因素、民族习惯、语言风格、客观环境、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质等个性因素不同,形成了诸多体裁风格各异的筝曲。然而在古筝如此庞杂的教学实践中,东北风格筝曲无疑是古筝曲派的一个特色,合理的掌握运用对东北地区筝曲作品风格的处理,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所需解决东北风格课题,或提高学生对东北风格作品理解的能力。本文通过对东北筝曲风格特点的分析论述了这一体系的科学性及实效性,进而阐述了在教学领域中应用的方式技法及原则。旨在揭示其内在规律,以此更好的体现其教学价值及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筝曲《西域随想》是由著名作曲家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一首以新疆少数民族音乐为基调的作品,音乐风格充满了西域风情,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新疆少数民族人民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这首作品在传统音乐素材的基础上,结合了独特的现代音乐作曲技法,实现了对中西方元素的兼容,具有很高的演奏及研究价值。本文将对该乐曲各个部分的演奏技巧进行浅析,使演奏者更加理解作品的创作思维及演奏注意点。  相似文献   

20.
筝曲运用了定弦与一些创新技巧使其难度并不低,但是当攻克了技术难关之后,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的感受去如同身临其境身处大漠,对于新疆的欢快的节奏与特色打击乐器的感受都颇深。就此我认为这种把名族特色演奏技法融入曲子之中的作法可以使演奏者与听者都能感受到其特色,即使是不精通古筝的人也能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领路者,筝曲《西域随想》正是把打击乐与古筝巧妙结合,使乐曲变得生动、画面感强,使学者愿意学习曲子,愿意去探究曲子的音色和动作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