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重要的客观属性。从现代语言学发展到当代语言学的过程中,这一对客观属性被语言学家进行了理论升华,形成两种彼此关联的理论一任意论和理据论。因此从“客观属性”与“主观理论”二分的全新角度看,贯穿现当代语言研究始终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之争,实质上是任意论与理据论之争,而正确地处理任意论与理据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建设一种更加科学合理的语言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把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当作研究语言的第一性原则,从而建立了以任意性为基础的语言系统。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符号除了具有任意性,还具有理据性。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二者都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3.
任意性与理据性是语言符号的两大本质属性,二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词的音义联系不是本质的、必然的,但音义结合的理据是客观的、具体的。"本质论"与"规定论"两派学者就音义关系争论了两千年,其症结在于对理据的不同理解。在系统梳理前人对语词理据问题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的基础上,借助认知语言学、普通语言学理论,剖析语言符号任意性问题,阐释语词音义关系的理据性,为语言学理论建设提供可资参考的科学论断。  相似文献   

4.
论语言的根本属性——任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视为语言的第一原则。然而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致力于语言理据性研究的学者大多将这个普遍接受的观点放在不可调和的对立面加以批判。研究证明理据性是就符号组合而言的,而任意性是就单个符号而言,它们不属于同一研究范畴,因而理据性不能构成对任意性的否定。  相似文献   

5.
周湘如 《邢台学院学报》2013,28(1):132-133,147
传统语言学研究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具有任意性,而语言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语言系统具有相对的理据性.在翻译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对介词的学习通常是被动地背诵,效果不甚理想.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兼顾理据性,提出一种新的介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既包括任意性,又包括理据性和象似性。语言符号的根本性质是任意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象似性是语言在不同层面体现出的性质。理据性和象似性正好与相对任意性的两种表现形式——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相对应,可以说是任意性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任意性的反动。  相似文献   

7.
徐玉洁 《考试周刊》2009,(34):41-42
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发表问世百年间,围绕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这一话题,语言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理解.尤其是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一直存在争论。本文试图证明,对于现代的任意语言符号而言,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共存的,它们互相独立、互为表里。其中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而理据性则是人类活动在不同层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能指和所指的关系首先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但语言又同时具有理据性。汉语作为世界语言的一种,在音义关系上具有任意性的同时,又具有理据性,其理据性主要表现在汉字的可释性,词汇产生发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的理据性上。语言的任意性与理据性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以来,语言学界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讨论十分活跃,新的论著也越来越多,其研究涉及到语言符号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并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本文试对此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回顾总结,并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言理据性在与其反题——任意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确立了它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尤其是语言研究受后现代人本主义的影响从结构描写性转向认知解释性之后,以挖掘语言编码内在机制为己任的理据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领域内的热点课题之一。从认知的角度对理据的复归、理据的本质、理据的功能、理据的地位以及理据的缺失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理据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思维,一切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最终都可归结为"人为"联系,理据性才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语言生命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王志华 《文教资料》2006,(28):149-150
本文回顾了现代语言学鼻祖——Saussure提出的语言的任意性,总结了现代语言学家们对语言符号理据性的探索,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两者对立同一,并存互动,推动语言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从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Saussure)提出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以来,围绕此观点的争论在语言学界就不曾消停过。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一些语言学家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认知的理据性等角度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提出挑战与质疑。我们认为语言符号在不同层面既有任意性,又有象似性;象似性性是语言符号任意观的补充和发展,象似性以任意性为基础,任意性要受到象似性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语言的任意性和理据性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语言到底是任意的还是有理据的,或者两性并存?本研究对言语的任意性和理据性进行了概念阐释并给出例证证明,最后廓清理据性与任意性的作用层面。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是语言系统保持平衡的两个原则,孤立地研究索绪尔任意观的一系列术语是不妥的.两个原则的关系为:任意性和理据性各有其对象和范围;任意性和理据性协同共存,在互动中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问题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延伸到了语言符号的各个方面,不仅表现在句法层面,也表现在词汇层面。在词汇层面里又涉及派生词和单纯语言符号。而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争论焦点最终集中到了单纯语言符号上。该文以马秉义教授提出的原始语根假说理论来分析解释单纯语言符号的理据性的由来,由此说明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的。  相似文献   

16.
文章回顾了现代语言学鼻祖--Saussure提出的语言的任意性,总结了现代语言学家对语言符号理据性的探索,并结合多义词的例证,认为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两者对立同一,并存互动,推动语言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意性是语言符号最本质的属性,而规约性,包括具体语言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等非任意性,是作为任意性的限制而存在的。语言的强制性、系统性、共时与历时、符号的不变性和可变性、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语言的价值等等,都是从任意性出发来考虑的。索绪尔在确立任意性原则时,并没有否认或排斥象似性、理据性等非任意性的存在,而是强调任意性的第一性以及一切均由任意性出发并同任意性相互作用,促使语言按照自身的规律不断运行。  相似文献   

18.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都强调手语词汇的理据性,而且也有很多人因为手语词汇极强的理据性而否认手语的语言地位。与之相反,本文要证明的是和汉语、英语等有声语言一样,手语词汇同时具有理据性和任意性。手语词汇的理据性和任意性是强弱、多少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同时,手语词汇的任意性也是手语具有语言资格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9.
苏曼 《文教资料》2007,(3):186-187
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的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的具有符号学性质的语言学思想,标志着旧的传统语言学思想的终结和语言学研究新时代的开始.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并集中反映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中.而语言符号任意性则是其中最基本的思想内容之一,索绪尔把任意性称作语言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他的全部理论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系统、符号,还是单位概念的分析,都是以符号任意性为起点的.鉴于此,本文拟从两方面解读其语言符号任意性理论第一部分介绍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及其任意性原则的基本理论,包括语言符号的定义,任意性原则的含义及对象声词和感叹词这两类任意性原则反例的解释等内容.第二部分论述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中的其它基本概念,包括规约性,系统性,理据性和社会性,这些概念都是语言的内在属性,是组成索绪尔语言学思想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分,并且与任意性关系密切,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把握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及各种新理论系统的提出,任意性理论占主导地位的现象已经有所改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提出了质疑或否定,试图用理据性或可论证性学说去代替任意性。文章首先对索绪尔的任意性学说及国外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了简单叙述,重点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的论争进行描述。笔者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普通语言学的一条重要原则,理据性和可论证性是任意性的有益补充,但不能取代任意性;任意性还是共时和历时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要对语言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