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闻博见     
“太阳5亿年内烤干地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卡斯丁估计,5亿年之内,地球会变成一片沙漠,一切生命都会蒸发,最终将被太阳这个巨型火球所吞噬。推算在3亿~4亿年之内,地球上的一切树木、农作物及其他植物都会死于太阳热力之下,科学家将被迫制造能经受这热力的基因改造植物。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1年第八期《点子与窍门》专栏中刊登的《将地球推离太阳》一文,虽属狂想,还有些道理,但利用彗星,笔者不敢苟同。然而在2002年第二期的《争鸣与探讨》专栏中刊登的《公转线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一文,笔者认为该命题本身不成立,就该命题而言,应该改为“公转速度高的行星必定比公转速度低的行星更靠近太阳”,或“距太阳较近的行星应有较高的公转速度,才不至于落入太阳”。而文章内容则更是引用公式不当。然而2002年第八期贵刊在没有登载郑立铭先生的文章的情况下,刊登了郝建宇先生的《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问…  相似文献   

3.
稍有天体运行知识的人都能看出,笔者在“关于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一文中所讨论的问题是:“将地球推离太阳”的结果是什么。从未论及推离过程,文中绝无“过程”二字就是证明。但姒璞先生(或女士,下同)以“也谈‘将地球推离太阳’的问题”(下称“姒文”)为题对拙文进行“批驳”中,“过程”一词重复使用达七次之多,由此可见“姒文”的“批驳”文不对题到什么程度!要说姒先生不懂拙文的原意,可能低估了姒先生的水平;那么他为什么要偷换论题、对拙文进行歪曲呢?是出于故意?“姒文”将原先争论的论题偷换成了另一个问题:地球轨道的“变轨过程”…  相似文献   

4.
《科技新时代》2008,(5):118-118
最初观测到“太阳海啸”的是1995年12月发射的SOHO卫星(太阳与日球层观测台)。天文学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太阳海啸”与地球海啸存在相似之处——“太阳海啸”也是能量释放的结果。能量产生后会通过一些介质来释放压力波,在地球上,这个介质是海水,而在太阳上,这个介质则是炙热的太阳气体。  相似文献   

5.
王超先生以“我的不同看法”为题(见本刊2003年第7期)对“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见本刊2003年第2期)一文(下称“真”文)提出批评,指出“真”文主要是用错了与相对论毫无关系的公式,并非选错了参考系。对此笔者不能苟同。“真”文的错误如果有的话,那么实际上在于:认为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与太阳绕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就日、地系统的相互绕转(实际上是二者绕其公共质心转)问题而言,若以太阳为参考系,有AV12=GM⊙(1)其中A为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半长径,V1为地球公转的线速度,G为引力常数,M⊙为太阳质量;若以地球为参…  相似文献   

6.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虽说近,它距离地球也有1.5亿公里,如果乘坐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飞机需要飞17年之久!但是,“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的源泉。据计算,只要太阳辐射能量减少千分之几,地球上就要出现冰期。好在现在太阳正处于中年,相当稳定,所以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我们已经讨论过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和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澄清相对主义引起的混淆与误导。1、从地球绕日轨道运动谈起只承认表面上的相对性,否认本质上的绝对性的相对主义,在相对论中处处都有表现。最有名的要数爱因斯坦曾多次讲过的:是太阳静止、地球绕着太阳转,还是地球静止、太阳绕着地球转,从相对论的观点来看“是没有什么原则差别的”。真的没有原则差别吗?举一例便足以暴露这种看法的荒唐:如果地球的自转可以等同于太阳的绕地球转动从而用后者来顶替前者的话,那么太阳“绕着地球转动”所对应的线速度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球磁极将倒转”的报道引起人们很大关注,报刊上这方面文章较多。2004年7月19日南京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下个千年,指南针还能指南吗?》,文章认为:“地球磁极将在2 000年内因倒转而暂时消失几年,也可能会经历更长时间。届时地球大气将被太阳风吹走,进入100千米低空的粒子流会破坏地球高空臭氧层,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也会因为臭氧层对其吸收能力减弱而直达地表,地球家园很可能像火星在40亿年前因失去磁场一样,成了不毛之地……”地球磁极倒转会引发地球磁场暂时消失吗?如果会,消失后会引起如此可怕的灾难吗?地史上是否引发过这样的灾难?  相似文献   

9.
贵刊2002年第2期刊载了“公转速度增大将更靠近太阳”的读者来信,对2001年第8期中的文章“将地球推离太阳”提出质疑。笔者认为,这一质疑是错误的。郝先生只从公式表面着眼,没有从原理本身探讨。其实地球绕太阳的轨道半径并不是由地球的公转速度决定的,而应该是地球在太阳引力场中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和所决定。我们先在轨道为圆形的前提下讨论此问题,设地球质量为m,相应的引力势能与动能分别为:E1=-GM0mA,E2=12mV2=12GM0mA,二者之和为:E=E1+E2=-GM0mA+12GM0mA=-12GM0mA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0.
点子与窍门     
将地球推离太阳 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导致气候反常,美国科学家打算采用前所未有的做法使地球降温,就是将地球“推往”较凉爽的地方──离太阳远一点,藉此化解温室效应,以及太阳变热而对地球造成的危害。 这个狂想是由美国太空总署一班科学家提出。当中的劳克林博士说:“这是透过高度准确计算,做到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在构思中,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时,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 科学家会引导彗星飞…  相似文献   

11.
贵刊2001-8期“将地球推离太阳”的报导可能有误。报道言:“…科学家会向彗星或小行星发射火箭,小心调校它们的轨道,让它们与地球擦身而过外,把部分引力能量(Gravitationalenergy)传送给地球,从而令地球速度加快,进入离太阳更远的轨道。”除开把引力能(是负能量)传给地球是否可能暂且不论,地球速度加快这里指的是公转线速度,而这一速度加快只能使地球更加靠近太阳,而不是远离太阳,因为行星绕日公转有公式:AV2=GM日。A———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V———行星公转线速度G———引力常数M日———太阳质量G,M都是…  相似文献   

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行星研究小组的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发现了与我们所处的太阳系类似的“第二个多行星太阳系”,这个新“太阳系”处于北斗七星中的大熊星座,那个“太阳”即恒星叫“大熊47”,它距离地球为51光年,本身已存在70亿年,而宇宙的历史是140亿年。早在1996年,天文学家就发现了这个“太阳系”的一颗行星,该行星距离“大熊47”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2倍,体积是木星的25倍。而新发现的行星大小至少是木星的3/4,它与“大熊47”的距离为地球到太阳距离的3.7倍,因此这两个“兄弟”距离很近,而…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1月,自海外传来新闻:地球可能有个“胞弟”。国外有位科学家提出在太阳系可能存在着一个大小、质量与地球相近的星球,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假设是“有论据的”。人在地球上永远不会发现这颗星球,这是因为相对地球而言它始终处在太阳的另一面。此外,它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接近地球绕太阳的周期。因此,在地球上即使借助最强大的光学望远镜也窥视不到该星球。  相似文献   

14.
这张由NASA“太阳动力学天文台”2012年3月12日拍摄获取的图像显示,太阳爆发了一次中等强度耀斑(右侧亮点区域),该强度足以导致地球极圈内区域无线电中断。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预计一场太阳耀斑8月8日与9日将大爆发,影响地球磁场,美国国家科学院担心,太阳耀斑会影响至少300台变压系统,影响电力供应,因此希望多家政府机构作好应变准备。  相似文献   

15.
除2018年10月10日前英国天文学家发现的太阳膨胀引起太阳吞噬地球外,本研究发现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太阳吞噬地球的另一视角。地球膨胀引发地球向太阳移动是部分可逆的,它为人类部分阻止和延缓太阳吞噬地球提供了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莫语 《金秋科苑》2011,(2):92-93
科学家估计,地球诞生至今已有46亿年的历史,而地球是可以与太阳同在的,太阳还可以平稳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50亿~60亿年,这就是说,地球可以有近100亿年的寿命。如果我们将地球的100亿年的可能寿命压缩为100年,来看一看地球生命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9-I0019
[导读]又到了太阳的“烟火”表演时间。美国航天局11日说,太阳在10日和11日两天内爆发三次x级耀斑,造成地球上部分高频无线通信短暂中断。新华社华盛顿6月11日电(记者林小春)又到了太阳的“烟火”表演时间。美国航天局11日说,太阳在10日和11日两天内爆发三次X级耀斑,造成地球上部分高频无线通信短暂中断。不过,由于地球磁场和大气层的保护,太阳耀斑产生的有害辐射不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9.
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有一层薄薄臭氧层,它是保护地球一切生命的一把巨大天然“保护伞”。过去人们一向认为这大自然恩赐的空中“保护伞”坚不可摧,万万没有想到它已被捅了五个大窟窿,反过来又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 大家都知道,太阳是以它的光和热哺育地球万物生长的。所以人们常常用“万物生长靠太阳”  相似文献   

20.
大约50亿年后,我们的太阳将耗尽体内的氢燃料,膨胀成一颗烈焰万丈的红巨星。靠近太阳的几颗行星都将被吞噬,太阳系外侧的几颗行星也将面对一颗变大的恒星。我们的地球轨道将被红巨星占据,地球和人类将面临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