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青年记者》2012,(32):59
当下,针对出版商激烈争抢莫言作品版权,同时各种"精装版"、"文集类"莫言图书纷纷上市,形成莫言作品"扎堆儿"的现象。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为维护莫言著作权,厘清莫言版权归属问题,及时遏制侵权行为的进一步蔓延,日前举办发布会,就莫言作品的版权问题进行公告说明。同时,宣布了一些具体应对举措。相关律师事务所现场宣读了莫言本人亲笔书写给版权方的维权委托书。  相似文献   

2.
文学 11月的文学类榜单TOP10全部被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作品占据. 10月中旬莫言获诺奖,由此引发的莫言作品热使许多书店的莫言图书卖断货.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大量莫言作品的重印版本开始集中上市,因此本月上榜的莫言作品除第三名的《丰乳肥臀》和第十名的《红高粱》之外,其他7种都是2012年10月上市的新书.莫言的作品题材丰富,除小说之外还有散文、戏剧等,但最受读者追捧的还是具有代表性的小说.此次上榜的作品,既有莫言文集,也有单部作品,但无一例外都是小说题材.  相似文献   

3.
王江蓬 《出版科学》2013,21(1):50-52
当下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之手,莫言获奖也引发了图书销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莫言图书热"现象成为图书市场的一道亮丽风景。本文试图从该现象出发,探究我国图书作品的版权保护问题,并就当前图书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出版参考》2012,(31):20
本刊讯(记者韩阳)自从著名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莫言的作品在全国各地书店以及网上书城纷纷呈现缺货状态,如此也引发了众多出版机构和网站蜂拥而上,纷纷"加印""再版"莫言的相关作品,一时间"莫言"成为烫手山芋炙手可热。据统计,目前市面上不同版本的莫言图书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2年10月11日,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无疑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天!瑞典时间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了举世瞩目的一个答案: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10月12日,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区,以及莫言全部作品版权方的所属公司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京共同举办了莫言文集的新闻发布会,祝贺莫言获奖,并公布了最新最全的莫言文集相关出版情况。随着莫言获奖的消息确定,关于莫言作品的归属问题立刻也成为  相似文献   

6.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11):7-7
小说《手机》再度热销 《手机》自2003年出版以来,经过了电影、话剧、电视剧等多种艺术样式的改编和打磨,可以说已成为刘震云所有作品中最长青的一部经典力作。今年4月,在同名电视剧开播之前,长江文艺出版社再次推出了《手机》的图书精装版。  相似文献   

7.
《出版广角》2013,(9):8-9
《盛典——诺奖之行》首发式4月19日,长江文艺出版社联合西安曲江读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第2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莫言新作《盛典——诺奖之行》首发式。《盛典——诺奖之行》是莫言获诺奖后首部编著出版的作品,全书共16万字,按时间顺序真实记录了莫言诺奖期间每日活动、演讲、采访以及感想,包括莫言日记13篇,  相似文献   

8.
1995年“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文艺类选评书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数量大、品种多、内容丰富。1995年“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文艺类图书共34种,占送评图书量的1/3,是历年来“一本好书”文艺类图书最多的一年。这34种文艺类图书分为6类;丛书(文集)4套,长篇小说5部,报告文学13部,美术作品(包括画册、摄影作品、图片)8种,文艺理论书籍3种,戏曲类1种。应该说这34种图书对较大的艺术门类基本有所反映,涉及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探讨了文艺研究中的许多问题。报告文学作品仍然占较  相似文献   

9.
2012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热门品种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华文明类图书、中国当代发展类图书、少年儿童图书和汉语学习类图书。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文学界,从鲁迅,到沈从文,到老舍,甚至是艾青、北岛、钱钟书、巴金、王蒙和李敖,中国文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间以来,亚马逊的9.99美元的电子书价让出版商们不知所措,恨也不是,爱也不是.大家都面临一个难题:电子书应该与纸质书同时发行,还是稍后发行?传统上,平装书通常在精装版推出六个月至一年后才上市,图书电子版的上市时间是否也应该如法炮制?丹·布朗最新作品<失落的符号>的电子版与印刷版是同步发行,因为丹·布朗坚持让读者去选择自己中意的图书形式.  相似文献   

11.
《科技与出版》2013,(2):95-96
阅读就是力量回首2012:文学作品呈井喷之势儿童读物迎逆势上扬莫言效应改变出版"版图"据《2012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地面图书零售渠道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如果将网络零售渠道考虑在内,图书零售的总体增幅仍然接近10%。其中,文学类图书是码洋比重上升最高的一类,与2011年度同期相比提升了0.9个百分点。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使其作品成为2012年度畅销的热点。2011年莫言图书对整体市场的码洋贡献率0.01%,2012年则升至0.47%。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现在哪家出版社、杂志社、报社不对莫言刮目相看?但如果在上世纪80年代,当莫言创作刚起步时,有几个编辑、几家单位在扶持莫言? 有,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是其中一家. 梳理莫言作品,细心的读者注意到,莫言和上海文艺出版社有着近30年的渊源,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莫言共有11部作品首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收获》杂志,该出版社新老编辑,接力着一直培育莫言.直到他获得诺奖时,共有16部作品的版权花落上海文艺出版社.也就是说,该出版社拥有莫言绝大多数著作的版权.而这时许多出版社才惊叹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眼力”.  相似文献   

13.
图书责任编辑是图书出版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也是一部作品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讲,图书的责任编辑既决定着一部作品的命运,也关系到一部作品的质量。在图书版权页上,都有"责任编辑"的名字,但"责任"这两个字包含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全国新书目》2011,(6):60-60
1.《中国的世界遗产》(精装版)本产品共包括8张高清晰DVD、1本彩色图书和37张精美书签。DVD分38集,每集介绍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并配有中英文解说和字幕,画面优美,音乐动听;图书中英文对照,详细解说中国文化精髓。2.《中国人的故事:中级汉语精视精读》  相似文献   

15.
争议中成名     
莫言的成名史中从不缺乏争议。对于他作品的语言方式和精神指向都曾被"主流"指摘。但莫言在巧妙地选择沉默和不断发言之间渐渐突围莫言获得诺贝尔奖后,似乎愈发"左右不是人"。有些人争议他的体制内作家身份,有些人质疑他作品专以揭丑为主题,神圣化"龌龊、丑陋、邪恶"等负面文化,以此打动诺贝尔奖评委。莫言自己倒是很平静,"支持的批评的,都感谢。"他这样说道。实际上,对这些他早就习惯了。在31年的创作生涯里,莫言几乎每一部作品都会引发绝然相反的尖锐争论。在体制内身份和自己那些批判现实主题作品的夹缝中,他一路走向国际知名作家的过程几乎可以  相似文献   

16.
虽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是在10月11日公布的,但整个10月Top10文学类榜单中,有6个榜位被莫言作品占据,回想一下莫言得奖时的轰动效应,10月榜单中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毫无悬念. 在中国,莫言不是一个无名之辈,他是电影《红高粱》的原作者,也凭借着《檀香刑》获得茅盾文学奖.作为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在文学爱好者中拥有不少拥趸者.但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却让莫言一夜之间红遍全国,不论文学还是非文学爱好者,都蜂拥至书店,一时间,存货不多的莫言图书处处卖断货,出版社忙着加印,渠道商忙着进货.  相似文献   

17.
张森 《出版广角》2013,(12):13-15
在还不够成熟的中国图书市场,"书市"在憧憧的楼市、股市、游戏、影视的冲击包围之中,也许唯其稍显幼稚和非理性,才能更多地葆有生命力和更可宝贵的纯真感。2012年岁末,被诺贝尔奖熠熠金光笼罩的莫言作品集,确定落户笔者供职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花文艺出版社),几经易名之后,确定题为《莫言诺贝尔奖典藏文集》(以下简称《莫言文集》)。作为部分宣传企划工作的担负者,笔者有幸躬逢其盛,以营销参与者的身份,获得了与莫言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8.
书讯     
为庆祝南京图书馆新馆全面开放暨南图百年华诞,南京图书馆特策划出版了一系列精品图书。1《南京图书馆百年文丛》由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6月出版,包括《汪长炳研究文集》、《钱亚新文集》、《潘天祯文集》、《卢子博文集》、《南京图书馆记忆》和《南京图书馆同仁文  相似文献   

19.
1998年3月,美国图书馆出版了格特鲁德·期坦的两册文集.这两册文集恰恰成了美国图书馆系列书的第99册和第100册图书.到此,美国图书馆已编辑出版全国著名的纪念性作品达到100册.  相似文献   

20.
<正> 文集(Collections)和编者指导下产生的作品集(works produced under editorial dire-ction,以下简称“作品集”)都是由若干篇作品或文章组成并集中出版的出版物,但本文所指的文集是多人文集,常常也是编辑而成的,因此它与作品集通常被称为“汇编”,它们的著录方法相同。具体说来,此类文集和作品集仅仅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不同个人或团体之独立作品的文集;(2)不同个人或团体之独立作品的摘录文集;(3)编者指导下产生的由不同个人或团体撰写的文章组成的作品集;(4)编者指导下产生的由不同个人或团体撰写的,部分为独立作品,部分为文章的作品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