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社会转型期"中间阶层"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了"中间阶层"对自身话语和品味的想象性认同,以及媒体对"中间阶层话语"的积极意义和缺失.同时也注意到,中国的中间阶层目前只是少数人群,媒体对中间阶层话语的强化,对应的是对其他阶层如农民、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话语的弱化,这都是媒体和社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洪燕 《青年记者》2008,(14):41-42
善于以主流政策话语为契机设置议程,乐于充当观点交锋的平台 1.敏感于社会热点,快速及时地反映社会变迁 中央相关决策决议为整个社会设定了话语议程,而媒体的积极回应更是引导了整个话语空间的走向.自从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弱势群体"一词,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报道量激增.2004年之后,社会结构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中间阶层"话题从潜藏状态转而逐渐浮出水面.2006年9月,国家统计局中国国情研究会启动了中国"新中间阶层"调查,这项调查被舆论视为国家权威部门对中国当代"中间阶层"的首次定义.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中间阶层的报道量激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个新阶层在我国政府,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悄然崛起,他们就是CIO阶层。他们不仅仅再局限于对技术的诉求,开始更多的思索如何有效降低成本,如何达到投资的最大回报以及思考他们的未来。 为了2004年能更准确、更高效地为处在这一历史变革中的CIO们服务,以及为我们即将推出的栏目:系统工程、系统风标等作一数据的参考,我们诚邀您参与我们此次对2003年政府、企业、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及CIO现状的调查。  相似文献   

4.
李欣 《新闻前哨》2003,(9):67-67
90年代大众文化的迅速崛起,大大改善了我国的文化结构与传播环境。市场经济原则的确立,加快了当代文化转型的进程,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与尊重。近些年来盛行的格调轻松、气氛活跃的电视谈话节目,就很受市民阶层的欢迎,有些名牌  相似文献   

5.
18世纪之前,英国社会阶层主要是土地责族阶层和农民阶层,又被称为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两个阶层之间界限森严,而且这种等级制被认为合乎自然之理。不过,18世纪之后,随着工商业的兴起,英国开始出现垂直的或者说阶层性的社会流动,一个以工商业为获利手段的阶层开始渐渐形成,它像楔子一样插在传统的上层与下层之间,被讥为"中间阶层"(middle class,常被译为"中产阶级")。它主要分布于城市。法语和德语分别  相似文献   

6.
子生 《新闻三昧》2007,(8):19-21
近来媒体上常常有不少人热衷于"划分阶级",以自称"中产阶级"为荣,是否得当?值得商榷。国家统计局、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等有关单位对我国社会阶层进行了调查,有媒体报道时却把调查涉及的"中间阶层"或"中产阶层"直接称作"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7.
北宋画师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汴河与两岸优美风光的景象,用全景式的构图、精湛的笔法,为我们重现了12世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境况与整体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8.
熊晓洁 《兰台世界》2014,(11):71-72
北宋画师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长卷描绘出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汴河与两岸优美风光的景象,用全景式的构图、精湛的笔法,为我们重现了12世纪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生活境况与整体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9.
大众媒介中介了政治阶层与市民阶层,媒介需要辅助执政。惩罚作为一种景观需要在大众媒介话语中得到建构并向市民阶层弥撒,从而从精神层面遏制潜在的犯罪动机。本文以一期法治新闻为例,基于符号学、叙事学与话语分析等方法,剖析其中的惩罚符号建构方式与建构手段。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新闻世界》2012,(7):335-336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推动社会进程的中间阶层正在迅速成长,尽管对这个中间阶层还缺乏准确界定,但它的成长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和相对独特的社会强烈需求,同时也是引导社会结构走向合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推动中国社会结构良性合理性发展,当务之急是将教育的实质推广,政治的传播与实效性结合,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合理性与公正性,从而推动社会结构向合理化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的社会结构日益分化。根据社会学家的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已分化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12.
《档案天地》2011,(11):64
大家开宗(为代卷首语):每期以"天地之间是个人"为固定题目,特邀名人大家,以凝重、生动的笔触,深刻揭示对天、地、人之心灵感悟,彰显期刊"天地"二字的历史韵意。决策者说:主要从领导者的角度,结合个人经历回顾大事、要事,揭秘档案在重大决策中的独特作用,抒发对档案的感同身受。档案与我与我家:主要以个人和家庭在工作及社会生活中与档案发生的"亲密"接触为背景,讲述档案与民众生活、与和谐社会的密切关联,挖掘发生在普通百姓中间的档案故事,凸现档案的社会意义和"惠民"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帆  周海涛 《新闻界》2004,(5):53-54
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首先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我国社会阶层关系的变化。按照陆学艺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一书的说法,中国当代划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即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品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乡无业、失业或半失业人员阶层。  相似文献   

14.
唐一凡 《兰台世界》2016,(19):155-158
清代盛世下的危机感、西潮对传统知识阶层世界观的冲击,以及知识阶层对自我身份认知的改变等诸多因素,使《镜花缘》呈现为一种多种声音杂糅、共存的复调文本,其中女性情节极易造成一种女权主义先声的假象,但是隐藏在貌似激进女性观背后却是作者对于时代的忧患意识,而炫学与域外想象则呈现为清季文人内心世界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5.
李立军 《中国记者》2012,(2):119-120
《读卖新闻》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又是面向知识阶层的报纸,在有人声称报纸时代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这个报业的庞大机构却仍保持着较好的发展,为什么?  相似文献   

16.
《红色中华》报是我国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中间曾一度成为中共苏区中央局、少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共同的机关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由《经济观察报》"甬温线事故"特别报道着手,分析其四个月间共四十七篇相关新闻报道及评论,解读中国新财经媒体在舆论监督的优势及"大财经"、"大监督"特点。随着我国新兴商业阶层崛起,市民社会的逐渐发展,媒体将更好地担当"守望者"角色,从关注权力运行到监督权力本身,由事件追责发展为体制追问,成为新闻舆论监督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学界     
当前中国的收入阶层分布呈金字塔型,一半以上人口年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下。中国正在努力减少最低收入阶层,扩大中间收入层,稳定高收入人群。财政部科研所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贫富分化都在不断加剧和扩大,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李薇 《新闻世界》2013,(1):107-109
《新青年》是“五四”时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其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描绘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演化轨迹,凸显了新思想的传播对思想解放、知识分子阶层解放和媒介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理人》:传统期刊如何破茧化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姝 《传媒》2007,(2):43-45
《经理人》创刊于1998年,是一本地道的本土品牌期刊,定位于CEO及准CEO阶层,短短几年就从初期的负债抵押发展到四年来业绩增长超过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