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莱 《江苏教育》2012,(Z1):108-110
爱上古桥、爱上拍摄古桥是一种缘分,就像爱上一个人……大浦桥是古桥系列的处女作。2009年1月拍此桥时单反相机才用了两个多月,纯属新手习作。在新浪博客分三期把大浦桥的片子登完后,却感觉从未有过的意犹未尽,忽然就有了个念头,想把宜兴的十座受省级保护的古桥拍下来,融资料性和艺术性于一炉,多好!未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拍十座桥的想法,到现在几乎把宜兴所有老桥都拍了个遍,用朋友的话说"有些执迷了"。品读伫立身边的历史宜兴自古便是水乡泽国,山溪河网纵横交织,地形  相似文献   

2.
悠悠古桥     
古桥,静静屹立在河畔。在我很小的时候,那时候房子还没有搬迁,古桥就已经勤勤恳恳地为人们服务了。那时候当然不能叫古桥,它还年轻着呐,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天往来的人川流不息。河对面的邻家阿婆有时会提着一篮糕糕饼饼从桥上走来,笑容可掬。正在厨房忙着炊事的外婆就会将手在围裙  相似文献   

3.
背父过河     
父亲去世已多年了,但他当年背我过河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我的家乡是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村前横亘着一条大河,阻断了人们的出路。乡亲们常常叹息:“隔山不怕远,就怕过河难。”我们住在河边的人,几乎天天要过河。  相似文献   

4.
初为人父     
杨维波 《家长》2008,(Z1):80-81
"父亲"这两个字是一份浓浓的爱,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从在产房门前从护士手中接过女儿之后,我就感到自己在那一瞬间长大了——我不再是那个随时呼朋唤友、通宵达旦地挥洒青春的大男孩儿了,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了。  相似文献   

5.
山薯情     
“叭叭”的敲门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这么晚了会是谁呢?”我嘀咕着去开门。门开了,门口站着的竟是父亲!父亲满头大汗,喘着粗气,手里提着一袋山薯,憨憨地说:“看,正宗的家乡山薯呢,挖好我就赶着拿来了,让你们尝尝鲜。”望着那袋山薯,望着父亲那爬满皱纹黑瘦的脸,我不禁回忆起家乡,回忆起家乡的山薯。我的家乡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山清水秀,但却穷得远近闻名。父亲为了养家糊口,为了挣我们几姐妹的学费,可谓吃尽了苦头。父亲曾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吱呀吱呀”的推石磨,第二天天刚亮便吆喝着出去卖豆腐;曾经摇着铃铛走家串户收烂铜…  相似文献   

6.
爱上古桥、爱上拍摄古桥是一种缘分,就像爱上一个人…… 大浦桥是古桥系列的处女作.2009年1月拍此桥时单反相机才用了两个多月,纯属新手习作.在新浪博客分三期把大浦桥的片子登完后,却感觉从未有过的意犹未尽,忽然就有了个念头,想把宜兴的十座受省级保护的古桥拍下来,融资料性和艺术性于一炉,多好!未料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拍十座桥的想法,到现在几乎把宜兴所有老桥都拍了个遍,用朋友的话说"有些执迷了".  相似文献   

7.
读“山”     
我从山里来,我的父亲是山里人。我的家乡在那贫瘠的山区——贵州省盘县羊场乡。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绵延的山峰,几个古老的村落便散落在群山之中。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悠悠的柳笛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走在那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桥     
疲惫于尘世的纷扰、喧嚣的人,一来到徽州,便如闯入了世外桃源,又似沉人了飘渺的梦境,漫步在青石曲巷,流连于粉墙黛瓦,似乎悠游在水墨尺幅之中。但一些猎奇的游客、探究的学者所赞叹的或许是往昔徽商的富庶、徽派建筑的精美,却忽略了脚下所踏过的古桥。“川河似练水如天,千年徽州皆古桥”。  相似文献   

9.
心之海     
不在天涯,不在地角,在我炽热的胸膛里。没有岸,没有桥,只有一抹变化不定的海平线——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海天长啸!心之海,释放出一股潮头奔雷的冲动。它不屑生命仅仅成为血液的循环,而是呼唤生命冲过一个个急流险滩,高高地升起信念的帆!人生的潮汐涨落,改变不了心之海的流向。也许,我终生也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但那没什么,只要看到希望的灯塔亮着,我便会奋力拼搏,哪怕将双手变成两只桨!心之海,没有避风港。心之海!山东@新颖  相似文献   

10.
古桥遐忆     
古桥伴随着它特有的风情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以其"小桥流水"的悠悠古韵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水天一色"组成一幅以桥为背景的古雅、幽静的水  相似文献   

11.
药香缕缕     
胡敏宽 《快乐阅读》2011,(20):171-171
父亲称不上杏林中人,他只是个放射科的医生。我的童年是在医院度过的——我的家就在医院后面的职工楼中。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在医院里嬉戏穿梭,医院里那股消毒水的味道我早已习惯。不同于这种气味,我喜欢呆在中药房,嗅着那股淡淡的药香,小小的心便会变得平静,那香味沁  相似文献   

12.
梦幻     
常会遇上一些太美好的事,以致我一直把它们当成是内心深处的梦幻。一个晚归的冬夜,我骑车在凛冽寒风中穿行。心时而疲倦时而茫然,不知这归家的路途何时才到终点。恍惚之间,我发现那个熟悉的路口有个伫立的人影。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个梦吧——谁会在这样的寒夜等他所要等的人呢?可那一亮一暗的香烟火星分明告诉我那确是一个人。我被感动了,心中一时无比暖热,尽管我不知他是谁。走近时,才发现那是父亲——那个有宽阔胸膛和沉默之爱的父亲。我没有问父亲等了我多久,只是轻轻伸出手勾住了父亲的臂弯。  相似文献   

13.
忆父     
燃烧中失去的是腐朽。他燃烧完了,将血与骨还有灵魂一起埋进了家乡贫瘠的土壤。我多么希望他从灰烬里重新升起!此刻,我站在父亲的坟头。才三个月,坟堆的新土上已经萌起了草芽,那花圈上的白纸在风雨的袭打中并没有褪尽,抖抖索索地飘动在清明的  相似文献   

14.
偷父     
那晚我到家已临近午夜,进门后按亮厅里的灯,立刻感觉到不对劲儿,难道……我快步走到各处,一一按亮灯盏,各屋的窗户都好好地关着啊。但是,当我到卫生间再仔细检查时,一仰头,心就猛地往下一沉——浴盆上面那扇透气窗被撬开了!再一低头,发现浴盆里有明显的鞋印。呀!我忙从衣兜里掏出手机,准备拨110报警。这时又忽然听见声响,循声过去,便发现  相似文献   

15.
心弦     
小时候,父亲常在工作之余拉起他心爱的二胡,那悠扬的琴声自弦中缓缓流泻,让我的心也为之沉醉。时常听奶奶说,父亲在中学时就拉得一手好二胡,是学校有名的台柱子。可惜我未曾亲见,只能从父亲当年演出的照片和家中一把有些年头的二胡里遥想着曾经的故事。长大了一些,对父亲的琴技羡慕不已,便缠着父亲要学拉二胡。父亲工作很忙,但还是欣然答应。于是,家里总是飘荡着吱吱呀呀的琴声。不久以后,已严重老化的琴弦就被我拉断了,而那时的我对二胡也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于是我告诉父亲:“我不想再学了,弦断了就断了吧!”父亲没说什么,默默地将那把断了…  相似文献   

16.
<正>父亲离开我们半年多了,我们从刚刚失去父亲时难以割舍的失声痛哭,慢慢变为对父亲不由自主的无限思忆。关于父亲的记忆,时不时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我小时候很久才能见父亲一次,对父亲的记忆只是几个零碎的片段。但对于父亲的味道的记忆,则是连续不断且极其强烈的。父亲的包里总有一种淡淡的、悠长的味道,那是令人向往且难以忘怀的苹果香味。无论是在外地,还是调回家乡后,苹果香一直是父亲包里的标志性味道,印象中父亲回家就意味着有苹果吃。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总是那么忙碌。我常常还在睡梦中,父亲就起床开始他忙碌的一天。父亲经常带着一身泥,一脸的倦意回到家,大口大口地啃着馒头,呼呼地喝着菜汤。桌上的饭菜很快就被他消灭完了。饭后,父亲总是拿出烟袋——一卷寒酸的塑料袋,卷好烟,“啪”的一声,那不常见的老土的煤油打火机被他打燃,便“叭叭”地吸起烟来,袅袅的烟雾钻进了他那惆怅的眉头。站在一旁一直想发话的我终于说出口来。  相似文献   

18.
我的蓝天     
岁月轮回,不经意间,我考入了远在市区的南通一中,从此,父亲的信就像系着风筝的线一样紧紧地系着我的心,系着我的思念。父亲的信每次都会准时送到我的手上,读着一封封父亲的信,我总会情不自禁地泪满衣襟。喜悦的心总是无力摆脱那无法排遣的亲情,亲情之中又总是抹不去父亲的身影。直到现在,才知道“家书抵万金”的含义。一个人身在异乡,心中满载着对家乡、家乡人的思念,常常坐立不安,吃饭也不香,一个人总是傻傻地托着腮,呆呆地望着地图上那不知名的小城,心想:这个时候,他们应该都睡了吧?城市里的霓虹灯还亮着吗?他们在想我吗?知道我在想他们吗…  相似文献   

19.
重新爱上的记忆 那一年,父亲在家乡做起了生意,在云台山做柿子茶,我去云台山,不用买门票,只要说几句修武话,拍拍守门人的肩膀,就大笑着进去. 云台山上有各种峡谷和小潭,有如天上水一般的瀑布.潭水清澈极了,能看到水中游来游去的小蝌蚪.我坐在石岩边,喝着父亲做的柿子茶,微微酸涩的口感,沁着淡淡的茶香,映着连绵的云台山,感受到了“白银盘里一青螺”的美丽. 那一次,我重新爱上了家乡,如同儿时的眷恋一般.  相似文献   

20.
水乡纪行     
尽管家乡是一个江南水乡 ,但我由于年幼便来到广东 ,竟不知水乡是个什么模样 ,竟以为水乡就是青山绿水 ,郎才女貌。回了一次乡下 ,令我对水乡有了新的认识。乡下到处都是小河 ,差不多每走几分钟就会遇到一条。有河就必然有桥 ,这桥似乎要映衬着小河 ,同样朴素得很。两块又长又厚的水泥板 ,竖直立在水里 ,中间则平放一块水泥板 ,形成桥面。没有栏杆 ,没有精雕细琢的镂空。换言之 ,这座桥就像小孩用积木拼成。然而 ,这确是家乡桥的主流。究其原因 ,大概是因为人们仅谋求实用。淳朴的心造就了水乡独有的情趣。朴素的河陪上朴素的桥 ,没有丝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