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中,四塞险固,历来多为中国封建王朝定都之地。作为关中四塞之一的萧关,雄居六盘山北麓,为长安防御的西北门户。就在萧关迩旁,西汉置安定郡于高平城。东汉“高平第一城”威名远播,光武帝刘秀与隗嚣鏖兵于此。其后高平虽易为平高、原州、镇戎、固原等不同的名称,但由于其优越的军事地理位置,却一直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其军事地理价值,是甘陕宁等西北其它军镇难以匹敌的。清初顾宛溪《读史方舆纪要》评价固原“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当非虚语。 中国历史上西北少数民族历来骁勇善战,崇尚武力。早在殷周,六盘山附近就有犬戎、西羌、义渠、乌氏等少数民族游牧。秦汉时,这里畜牧发达,《史记·货殖列传》言其“西有羌  相似文献   

2.
固原地区有着悠久历史,地处边陲,为关中四镇之北险,是历史上称为“州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的地方。固原远古属“禹贡”雍州地。在唐虞夏商时期,黄帝“西至于崆峒登鸡头”,境有崆峒氏,有密须国(汉时安定郡有阴密县)。西周战国时,这里日大原、日高平,境有乌氏戎国、义渠戎国。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固原,地处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要道,不但留下了丰富的为世人瞩目的人文景观和中西文化遗存,也有吸引境内外游人的生态旅游与自然地理风光。本文仅选取“论纲”的前部分,从固原旅游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契机和前景、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诸方面论述了固原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文化。  相似文献   

4.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5.
明代的固原为陕西三边驻节之地,因而明王朝对固原的经营格外重视,先后在固原设置卫、州,直至“三边”总制府。本文对固原卫、所、镇、总制的规模、堡寨、马步及其隶属等作了详细论述。由此可见固原在明代北边军事防御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作者运用现代史学研究方法,把固原地理与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二是全方位论述了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三是对陇东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四对涉及固原、西北乃至全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固原地处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自商周始,一直为中原统治集团的北部边陲。本文从固原边塞地区各民族生活、争战的遗留物,特殊的边塞史事,胡汉相交的边塞民俗,风格独特的边塞文学艺术和众多的边塞历史文化遗迹等多方面进行记述分析,说明边塞文化是固原历史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薛正昌先生潜心于固原方志研究已有十余年,精诚专一。钩沉史籍,考证人物,吸收考古成果,实地查勘,其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现已在国内各种刊物发表历史研究文章百余篇,有的被国内核心刊物转载、文摘,颇具学术价值。其长篇人物传记《董福祥传》出版后填补了晚清西北著名人物研究的一项空白,受到国内史学界的关注,被久闻董福祥大名而惜乎未知其详的读者所称道。《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是他近年来方志研究的又一重要成果。 现在正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扶贫攻坚战”的固原,历史上也曾有过耀眼的辉煌。固原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明末清初,都是中国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重要军事战略意义的古城。曾称名为“高平”、“安定郡”、“原州”等。雄奇险峻的六盘山屹立其间,森林广茂,水草丰美。固原,是中原出塞西北的巍巍雄关,“襟带西凉,咽喉灵武”,为“丝绸之路”必经的东段北道之孔道,交通和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秦时,当地商业巨子倮,以开发畜产品交换市场而巨富,颇受秦始皇青睐,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请”,遐迩闻名。  相似文献   

9.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4):F0003-F0003
2010年7月5日-7日,由宁夏师范学院主办,宁夏师范学院科研处、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和宁夏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承办的“固原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宁夏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河南大学、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陇东学院、宁夏师范学院、宁夏同原博物馆等单位的50多名区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同绕历史时期固原政治、军事、经济状况,固原社会史、文化史,同原城的变迁,丝绸之路与同原,回族历史文化,固原考古与文物等论题展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学术研究视野,将会进一步推动固原历史文化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固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重镇,属西北黄土高原之西缘,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塞北的必经之地,地处边陲,为关中四镇之北险,是历史上称为“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的地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也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波斯鎏金银壶、玻璃碗、波斯银币、东  相似文献   

11.
作为明代九边之一的固原镇虽设立较晚,但却是三边总制驻节之地,加上其处于战略要地,成为防御北方蒙古诸部势力的重镇。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对待关境问题成为一种必要,也是研究明代九边问题的另一全新角度。通过分析固原镇的关境状态,可以进一步深入对明代九边的整体研究,另一方面借此揭示关境对于明朝在其北部防御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商、周时期的固原,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之地。戎、羌、周、秦等民族先后为开发固原的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的石首(绣林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了不少动人的故事,尤以三大历史文化之迷更为神秘:一是刘备招亲之地;二是俞伯牙遇知音之地;三是范蠢墓葬。笔者为解开疑窦。查阅诸多历史资料、参阅专家论述,并对事件发生地进行考察,力图还历史之本来面目,有助于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14.
公元1402年9月,北宋与西夏在镇戎军(固原)定川寨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夏军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渭州(平凉)境内。这次战争涉及城址较多,但《宋史·地理志》等书多无详细记载。北宋为扼制西夏南侵,曾几次修筑镇戎军城,城四周修筑寨堡,是历史上在固原境内修筑寨堡最多的朝代,形成了固原宋城网络。  相似文献   

15.
固原古城现存遗址主要有:内城墙遗址,外城墙遗址,古建筑遗迹如城隍庙、财神楼、文澜阁、钟楼大铁钟等。固原古城是固原历史发展、文化延续的象征和缩影,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6月,宁夏师范学院邀请区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一些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论证成立一个专门以固原历史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研机构,年底,固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在成立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心突破建制,跨专业、跨学科聘请研究员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现在放在我们手头的这本《固原历史文化研究(第一辑)》,就是方建春先生主编的中心主  相似文献   

17.
"文化台独"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台独"伴随"台独"活动而生,并随着"台独"势力膨胀而发展."文化台独"提出了否定中国历史是台湾历史之源,否定中国文化是台湾文化之主体,否定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人乃独立于中华民族之外的"台湾民族"等谬论,其实质是在历史、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上否定"一个中国"原则,为"台湾独立建国"铺路.  相似文献   

18.
固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是一个具有十分悠久历史的地方。古人说其形势云:“据八郡之肩背,绾三镇之要膂”,“左控五原,右带兰会,黄流绕北,崆峒阻南,称为形胜”。自古以来是边陲要冲,塞上之咽喉,为历代兵家所必争之地。周秦以来,固原地名,史不绝书。其沿革领属,犬牙交错,混乱异常,地名之故址,众说不一,稽考甚难。笔者拟在前人基础之上,对此略加考释,求教于学界师友。  相似文献   

19.
明代,由于陕西三边总督驻节固原,先后有五十多位部院大臣出任陕西三边总督。这期间,留下了不少诗作,在固原历史上是最多的时期。就其内容看,有戍边感慨的;有描写战争的;有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的,等等。清代,基本是山水、古迹记游诗。本文依据明《嘉靖固原州志》、《万历固原州志》、清《宣统固原州志》、《民国固原县志》所载,仅选其中部分以论其大略。 一、明代萧关道诗旅文化生成背景 明朝正统以后,西北边境(延绥、宁夏、  相似文献   

20.
宁化石壁地处赣南闽西交界之要冲,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成为了历史上客家先民最重要的聚居地与再迁出发地,见证了客家形成的全过程,因而是客家发展史上最有代表性的里程碑式的地域性标志。客家文化应由"前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和"后客家文化"三部分组成。作为"客家祖地",石壁集中体现了"前客家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漂泊中的宗法文化、家族文化、血缘文化和农耕文化等。"文化客家"论者否认血缘文化在客家形成过程中之重要作用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