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尼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祭祀。以一年中月份的先后顺序,对哈尼族的原始宗教祭祀进行详细的记述,有利于揭示哈尼族原始宗教祭祀的礼仪内涵。  相似文献   

2.
祭祀乐舞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用以勾通人神并表达对神灵虔诚信仰的宗教歌舞.在原始宗教产生之后,祭祀乐舞就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表达宗教情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述及印第安人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时说:“各部落各有其正规的节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祭祀仪典是开始于人类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一直漫衍至今。今天人们仍能在香烟袅绕中看到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特别在那些发展缓慢的少数民族部落地区,那种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祭祀仪典,依然是整个民族的盛大节日,人们在祭祀鬼神先祖、祝拜天地日月,庆贺丰收,祈求来年的过程中,伴有各种文学艺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借助宗教的力量得以产生和传播,而宗教则又是通过艺术来对其“观念作形象的翻译”(黑格尔《美学》第二卷)它们是同步行进的孪生兄弟。祭祀仪典对艺术的起源,包括对戏剧起源无  相似文献   

4.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祇,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祇。这种神祇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祗,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祗。这种神祗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政治活动中,祭祀成为无与伦比的重大事件。祭天之礼是王朝大典,一直受宗周统治者的重视,祭祀作为古礼的最重要的来源,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处理天人、人人关系的基本观念然和思想。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人际交往原则。祭祀诗的出现与宗教观念和祭祀制度密不可分,祭祀诗是人类文化一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祭祀诗的具体内容和在当时的特殊地位完全是由宗教观念的特点和祭祀活动的地位所决定。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祭祀诗都包括在《诗经》中,可以从祭礼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祭礼和传统文化的关系来研究这部分诗歌的文学史和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7.
戏剧的起源与发展与宗教祭祀仪式有关,古代宗教祭祀仪式产生之时,亦即戏剧艺术萌芽之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仪式中的神性色彩减少世俗因素增加,最后脱离了原始的宗教进而演化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莆田学院学报》2014,(4):104-10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如何对我国古代有着强烈宗教色彩的戏剧进行界定和命名这一问题上,目前学术界主要存在着三种意见:"仪式戏剧"、"祭祀戏剧"和"宗教戏剧".无论是"仪式戏剧"还是"祭祀戏剧",在界定这类戏剧时都失之偏颇:强调了其宗教祭祀仪式功能而忽视了它们对于宗教义理和信仰的宣扬;强化了其宗教意义而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它们的艺术本质.而"宗教戏剧"概念,则避免这两方面的不足,既能正确地把握这类戏剧的艺术本质,又能全面地反映出它们所具有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0.
"王宾职"是殷墟卜辞中的常用语。王指商王,宾指祭祀。职,应读为值,是指依礼制规定而应当举行的祭祀。在此类祭祀活动中,"大戊"占有突出的地位,这是因为"戊"日在商代的宗教观念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戏剧的产生有多种说法,其中宗教祭祀是戏剧产生的源流一说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从庙会演出的渊源出发,结合实例谈宗教祭祀活动对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民族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土家族中比较典型的舞蹈为例,浅析了土家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从中进而了解土家族独特的民族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佤族传统社会生活中宗教祭祀活动十分频繁,宗教活动主持人"魔巴"对佤族社会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社会职能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宋代香料与宗教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宋代.香料在佛教、道教、祭祀天地祖先等宗教活动中使用尤盛,已进入当时社会宗教活动的诸多方面,被赋予了一定的宗教功能,既丰富了当时社会宗教生活,又增添了当时宗教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的祭敖包、祭天、祭火、祭苏勒德、祭祀祖先等宗教祭祀活动中,有许多针对女性的禁忌.其原因既有保护女性免受亡灵的侵扰,避免女性受到祭祀场面惊吓,也有防止女性泄露家族秘密的可能.至于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后在祭祀中出现的女性禁忌,也不排除有对女性的歧视和贬低意识在内.  相似文献   

16.
“羌姆”,属于宗教舞蹈类别中最为重要的寺院祭祀性舞蹈,它是宗教意识和民间舞蹈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羌姆”这一宗教舞蹈艺术的产生渊源、种类及称谓、表演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周李 《陕西教育》2007,(12):123-123
王在斯巴达城邦的宗教生活中处于中心地位,他们的身份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他们负责主持城邦的公共祭祀,也是斯巴达城邦与希腊宗教圣地德尔菲的联系人,并且他们还能利用其所掌握的宗教权力服务其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所记宗教史料为中心,探讨了高句丽的宗教、祭祀状况,旨在揭示《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的宗教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人类在社会生活、生存与斗争中产生了原始崇拜、原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原始艺术与祭祀行为渐渐衍化为民俗。民间美术不仅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宗教文化服务,并借助宗教的世袭领地取得自身的发展。宗教艺术与民间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少数民族常常以茶作为祭天祀祖的物品。作为祭品的茶,往往寄托祭祀者的深深的祝愿。文章从宗教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茶文化和宗教仪式——祭祀之间的关系,介绍我国民间传统茶祭祀的由来以及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的渊源、形式和特点,通过探讨茶祭祀这种我国独有宗教礼仪活动的理论意义、实践效应和学术价值,进而把已经和正在消失的茶叶祭祀内容挖掘出来,为的是从她曾走过的历史道路中发掘存在其中尚未实现的思想文化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