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判委员会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司法改革的难点,改革措施的散乱、无序是阻碍审判委员会制度发展的症结。从现代诉讼的角度审视我国审判委员会制度,以审判委员会任务层次性、人员专业化、工作程序化为着力点进行系统、程序的改革,以实现审判委员会制度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辅相成。要想实现法的正义价值,首先必须保证法的形式正义的实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构成审判公正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程序公正才是审判公正最重要的方面,对我国法治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都是司法审判中必须遵守的公正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体现判决的实体结果公正,对于被告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程序正义则体现审判程序的过程是否公正,包括证据的公正等,是从严格的司法程序中产生并对审判权有严格的制约,亦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世纪之案的"辛普森案"则将程序正义提到新的高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都是司法审判中必须遵守的公正价值所在。实体正义体现判决的实体结果公正,对于被告人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程序正义则体现审判程序的过程是否公正,包括证据的公正等,是从严格的司法程序中产生并对审判权有严格的制约,亦对被告人的权益保障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世纪之案的"辛普森案"则将程序正义提到新的高度,对于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陆咏歌 《华章》2008,(16):35-36
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是我国所特有的,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司法环境下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司法制度改革,随着法官队伍的建设,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制度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质疑,笔者从实践的角度对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程序提出了改革的方向,同时认为最终取消在刑事诉讼中最终取消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的权利才是法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民事诉讼检察监督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干预性是检察监督的重要特征。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是一个西化过程,随着意思自治、程序正义等西方法治观念的引入,民事诉讼检察监督理念与民事审判改革方向之间的冲突愈来愈明显。  相似文献   

7.
审判流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相关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的推进,还有赖于相关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入展开,更取决于司法主体法治理念的更新和民众法律感情的培养。在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实证分析、价值分析等研究方法,以程序正义为视角揭示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和内在价值的基础上,明确实行审判流程制度的核心在于权力的分离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异地管辖在发挥维护司法正义、保证独立审判、克服权力干扰等独特功能的同时,亦存在乱象,具体表现为启动主体无序、异议申请困难、司法裁决失衡等。乱象产生的缘由主要有立法规定空白,司法解释模糊;程序规定重视不够,程序正义不足;地域存在差异,量刑程度不统一。应立法规定异地管辖制度,保障诉权对司法权的制约性,将刑事上诉案件纳入巡回法庭受案范围,建立最高法院平级上诉制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总结了实现程序公正所应该具备的要素,从而对程序公正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进而从行政化审批、批示制度,合议庭“合而不议、形合实独”,审判委员会行政化、审判长职射匕,法院、法官绩效考核机制,庭长、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相互关系行政化,法官行政级别化这六个方面分析了审判权行政化的表现以及审判权行政化对程序公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审判委员会的弊端正在日益暴露出来,但在分析其弊端的同时,不能认为现阶段就可以全面废除这项制度。本文探讨了审判委员会的创设、性质,指出目前尚不足以废除审判委员会制度的原因。对于审判委员会的完善,应当建立相应的回避制度及改革委员的任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