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护国运动与护国战争是不是一回事?高级中学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在写这一目时并未作过多的说明和区分,只是在课本后面的《中国近现代史大事年表》上罗列着:“1915——护国运动开始”。从这里可以看出,教材的观点倾向于护国运动与护国战争是一回事,二者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为反对袁世凯背叛民国、复辟帝制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护国战争举起反复辟帝制的旗帜,深得人心,得到全国各地的拥护.继云南之后,贵州、广西、广东、浙江等省也相继独立,使袁世凯的统治越来越陷于孤立.在全国反袁的形势下.北洋军阀内部也发生剧烈变化,北洋军的许多将领也与袁世凯离心离德.不再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卖力.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的情势下.宣布取消帝制,并在国人“皆曰可杀” 的唾骂声中一命呜呼,护国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拥护共和”的戴戡“见危受命”.在护国战争的发动,争取贵州独立,巩固护国战争基地.以及讨伐北洋军的战场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护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一“护国战争”的爆发与“护国战争”的领导权问题“护国战争”是谁发动的呢?对这个问题,长时期以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和别有用心的分子制造了许多混乱。还在“护国战争”结束以后不久,梁启超即发表了《国体战争躬历谈》、《护国之役回顾谈》等文,吹嘘“护国战争”是由蔡锷发动的(蔡受梁的指挥,也就是说,梁策划,蔡发动)。梁启超甚至说:“纪念护国起义,还有什么纪念呢?……若  相似文献   

4.
云南护国起义发端于一隅,扩展至全国,形成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及护国运动,最终推翻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封建、独裁、专制的洪宪帝制,捍卫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成果——中华民国。云南护国起义是20世纪初叶,中国资产阶级联合发动,领导和参与的一场爱国的、民主的革命运动;云南护国起义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云南护国起义再次证明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伟大创造者和真正主人。云南护国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云南近代史上的伟大事件,其功绩将永垂青史,光照春秋。  相似文献   

5.
梳理有关资料,再现中国红十字会“护国战争”救护情形。救护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办事处筹款募捐“至十余万元”之多,保证了战区分会和临时机关救伤恤难的需要。在总会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战区分会和临时救护机关尽心尽职,“疗伤瘗亡,厥功尤著”,救援行动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殽之战》一文有“妇人暂而免诸国”句,老课本(1983年版)编者兼收二注,云:“暂,通‘渐’,欺诈;一说暂,仓猝,匆忙。”1988年修订本的注释则改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在文字表达上确与旧注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还是二注并存,翻译时把“暂”译为“谎话”,  相似文献   

7.
1915年由于袁世凯专制、独裁、卖国和加紧复辟帝制,导致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迅速激化。资产阶级各派政治力量为了维护民主共和,重新出现了大联合的趋势,1915年12月25日发动了震憾全国的护国战争,从云南宣布独立到1916年7月14日护国军政院宣布撤消,前后历经半年,终于推翻了袁世凯的统治,使“洪宪帝制”化为泡影,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当时的云南,全省不过一千三百万人,军队也很少,由于袁世凯蓄意削弱南方兵力,年年削弱南方各省军队,云南省1915年的军费比1914年削去了十万元仅有二十四万元,兵力仅有两个师、一个混成旅,加上宪兵队、警备队和驻守边防的军队,总数才两万多人。而以云南一省之人力物力向袁世凯宣战,对抗袁世凯九个师五个旅几十万军队,战线长达两千多里,竟坚持了半年之久。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这场战争顺应了  相似文献   

8.
课本第98页:《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一节中,将俄国同英法相提并论,共同称为资本主义列强,欠妥。因为,俄国在欧洲的扩张主要在18世纪;在中亚扩张开始于19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才吞并该地区。对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占领则是通过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和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课本第100页“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争夺”一目中的克里米亚战争时间则是1853年至1856年初。由此可见,俄国在全球的扩张和争夺主要在1861年前。而1861年农奴制改革之前,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课本第83页“俄国1861年改革”第一、第…  相似文献   

9.
蔡锷在护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立下了丰功伟绩,名垂史册,举国公认。但是,对策划指导护国战争的梁启超却仍未被人们所注目,特别是他冒死从军广西的事绩及其对护国战争的战略意义,人们更未给他以应有的地位。本文仅就这方面的有关内容略加论述,以纪念护国战争七十周年。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10 1页的插图下面写道 :“幼年的溥仪 ,根据摄于登基那年的照片所画。”课本第13 1页写道 :“1915年 12月 ,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 ,宣布改 1916年为洪宪元年 ,准备元旦登极。”因为当皇帝 ,前者“登基” ,后者“登极”。意思当然都对 ,但在同一课本里最好用同一个词为好。这样 ,有利于教学。根据习惯 ,最好用“登基”。出力不讨好:“登基”“登极”二而一$新疆和硕县包尔图中学@张国伦  相似文献   

11.
贵刊在1988年第10期刊载《关于“对称轴”定义的商榷》一文,提到不要把对称轴当作线段,因为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是垂直线段,而对称轴是垂线,故应改为“底边上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的建议,我认为是正确的。由此,联想到在小学课本中混淆垂线与垂直线段的这两个不同概念并  相似文献   

12.
“军神”刘伯承元帅 1915年12月,刘伯承在涪陵成立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参加了护国战争。1916年3月,在攻打丰都的战斗中,刘伯承带头冲锋,不幸被一颗敌弹射中,子弹从颅顶射人,从右眼眶飞出,血流如注,他当即昏厥倒地……后来,在群众的精心掩护下,刘伯承潜入重庆的一所教会医院——宽仁医院。  相似文献   

13.
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俞大絪主编的《英语》第五册(第三版修订本)第七课(SevetaHome Di scipline)中,编者将…the hens had begun to sit 解释为“母鸡开始歙窝”(见课本P86注释21)。笔者认为这种译法欠妥,有悖于句子的原意,谨在此提出就教于编者。我们先看一下在汉语中“歇窝”与“伏窝”的区别。查《辞海》,“歇”意为“休息”;“歇窝”就是 stop Laying eggs for a rest(母鸡歇窝一般是在冬季);“伏”即  相似文献   

14.
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的时间写法错误。分析:图中把马斯顿荒原战役的时间标为447(按:编者检对,仅见有“4”),把纳西比战役的时间标为“456”,这种标法明显不科学。建议:将447改为16447,将456改为16456。课本第25页:《英国内战形势》图中图示“×”表示“战役地点和年月”,而图中马斯顿荒原下有“×”但没有标明年月,应标上1644年7月。《英国内战形势》图的缺失$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叶德季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五册《殽之战》一文有“妇人暂而免诸国”一句,老课本(人教社1983年版)编者兼收二注:“暂,通‘渐’,欺诈;一说暂,仓猝,匆忙。”1988年修订本改为:“妇人几句谎话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暂,一下子。”这个注释在文字表达上确与旧注有所不同,但实际上还是二注并存,翻译时把“暂”译为“谎话”,与旧注“欺诈”意思相似;而释词时把“暂”解释为“一下子”,仍然是旧注“仓猝,匆忙”义。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55页《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中“西班牙属地”一词不科学。分析:七年战争后,路易斯安那成为西班牙属地,但西班牙属地仅只表示该地区属于西班牙控制;它不能作为地名,最多也只能作为图例的说明文字。建议:将图中“西班牙属地”一词改为“路易斯安那(西)”;同样,将图中“加拿大”改为“加拿大(英)”。“西班牙属地”的标法$北京市首都医大附中@张江平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99页:“19世纪中期,(英国)……接着又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香港的割占是一个历史过程,这里课本编者将“香港”与“香港岛”混而为一了。“香港的割让”有一过程$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67页《张衡和地动仪》包含两件事:创制浑天仪和地动仪。二者都是了不起的科学成就,因而这一目中仅有“地动仪”,就难免有“以偏概全”之讥了。考虑到张衡在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一目的名称可否改为《科学家张衡》?“名从主人”好$黑龙江省富裕县第一中学@刘则明  相似文献   

19.
课本第118页:“1898年,美国……掀起了美西战争。结果,……古巴在事实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美国资本也大量渗入拉丁美洲,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民。这就是美国‘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笔者查阅资料,1901年~1908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执政,他宣称“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嘴里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才提出和推行“大棒政策”。1909年~1913年执政的塔夫脱总统提出“金元外交”政策。由此可见,“大棒”和“金元外交”政策在19世纪末并不存在,而课本讲述自美西战争开始,美国就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  相似文献   

20.
课本第21页:“《凡尔赛和约》连同这些条约,构成了所谓的‘凡尔赛体系’。”第25页:“华盛顿会议……签订的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从这两段表述中不难看出,编者将“凡尔赛体系”与“华盛顿体系”表述成一系列条约构成的整体,而不是国际关系体系或格局。这种表述与课本第66页对“雅尔塔体系”的表述(“大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明显不一致。这给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困难。《世界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