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幼儿园,是每个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站.在这个小小世界里,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与老师和同学等家庭外的他人相处,并逐步与之建立师生、朋友等亲密关系.当幼儿被父母送进幼儿园,挥手向父母说再见的那一刹那,他便踏出他社会化的第一步,踩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级台阶上.  相似文献   

2.
寻找<山西青年> "山西青年杂志社? 早都不在这里了.搬出去好几年了.现在这里就是<山西青年报>社."来到<山西青年>曾经的办公地点,一位上了年纪的门卫拦住记者的去路,把记者堵在大厅里,一听说采访<山西青年>杂志,这个门卫更是显出很不耐烦的口气:"分出去了.  相似文献   

3.
名人的母亲     
把卓别林推上舞台 查理·卓别林的父母都是歌舞艺术家.他的父亲是男中音.小查理父母很早就分开了,他可能跟父亲学过踢踏舞,后来其父因酒精中毒去世.他的母亲汉娜·希尔,艺名莉丽·哈维,是一家声名赫赫的轻歌剧团的舞蹈和歌唱演员.  相似文献   

4.
图画书是儿童“人生第一本书”,优秀的图画书都能给孩子带来愉悦和幸福感。可是我国目前这个阶段整个文化氛围、教育体制都是功利主义为主导,人们对愉悦和幸福感的追求被排挤在最末的位置。父母们都在为培养神童、精英、成功人士暗暗使劲,成人世界的压力早早地传递给了孩子的童年.  相似文献   

5.
以书写人     
一个生命消失了,他是如此弱小,如此短暂,以至都不可能像流星在夜幕留下殒落的痕迹。可他毕竟来过这个世界,以他少年的眼睛和心灵,观察过也感受过,从这个世界带走了一些什么,又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一些什么…… 为13岁的美国少年查尔斯所观察和感受、所带走和留下的东西,可以说都汇聚到一本不寻常的书──《我的癌症故事》中了。在这个污染严重的时代,遭遇癌症的少年并非绝无仅有,但能留下一本书来还从未与闻。记者抓住这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或曰选取这个与众不同的角度,来谋篇布局,叙事记人,反映出记者的敏感与良好素养。因为是…  相似文献   

6.
存心尽性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教育体制能完美地解决每个孩子的个体问题,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他的父母和学生生涯中的几位老师,这些构成的是一个“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步入世界汽车大国之列的今天,回眸中国汽车工业半个世纪的历程,不能不提到饶斌这个名字.饶斌,代表了一个时代.也因为有了他,才有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饶斌的人生轨迹,清晰记录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节点——他不仅是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而且是推动新时期汽车工业转型的引路人.不仅为共和国铭记,就连世界汽车界都公认,饶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汽车之父”.  相似文献   

9.
存心尽性     
《出版参考》2005,(9):30-30
匡章是齐国有名的不孝顺父母的人,很少有人主动和他交往。但是孟子却主动和他交往,还十分敬重他。孟子的学生们非常不理解孟子的做法,一天公都子问孟子说:“先生,匡章这个人,整个齐国都说他是一个不孝的人,您却同他交往,还十分善待他,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孩子在伤心地哭,他全身都充满了痛苦,眼泪流到脸上,流到身上。他的周围都在哭,落下了泪雨。整个世界都在痛苦、落泪。 他为什么那么痛苦,因为他没有了胳膊,他不能去拿喜爱的东西,也不能做想做的事情,他什么也不能做了。他渴望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周围的一切,但家长在限制他,这也不能干,那也不能碰,只有坐在椅子上,才不会有危险,不会弄脏衣服,他多么想把心中的压抑发泄出来啊!  相似文献   

11.
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回到父母身边.与父母闲聊中自然少不了问二老喜欢看什么节目等话题.母亲已近90高龄,近些年由于腿脚不好,下楼很少,就靠看电视打发时光,靠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但是一提起电视节目,母亲经常是满脸不满:“没什么好节目,不是广告就是搞对象的”.有时手里拿着遥控器摁半天,才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看的节目.有一天,调到一个打扑克的电视节目,母亲便问我:“这是干什么呢?”我说是打扑克比赛直播,母亲问到:“电视搞这个,有啥用吗?” 这话倒是把我问住了.  相似文献   

12.
熊十力是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不仅如此,他的性格脾气也令人印象深刻. 1922年,熊十力到北京大学教授哲学.考虑他在哲学界已很有名气,虽然不到40岁,北大还是对他十分礼遇,没来之前,就给他安排好了公寓和办公室,而且把炉子和燃煤都提前买好了.可没想到,熊十力到北大不久,便将炉子和燃煤全都上交了.大冬天的,这是为何?原来,熊十力冬天最怕暖气,天再冷,屋里也不生炉子.这个习惯让北大哲学系的同事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闻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的亨利·鲁斯,一九六七年去世了.在他生前,已有一本题名为《伟大的一对》描述他的身世的小说问世.前年又有人写了他的传记,题目很俏皮:《鲁斯的时代、生活、幸福》——《时代》、《生活》、《幸福》正是他亲手创办的,在美国发行量很大的三大杂志.出生于中国,发迹于《时代》在甲午战争后,美国曾派了很多耶稣教牧师来中国传教;这些牧师中有鲁斯的父母.一八九八年鲁斯也就在他父母的传教地区——我国山东潍县呱呱落地了.鲁斯幼年在中国受教育,因而中国的语言和文化对他都有一定的影响.直到十岁左右他才回到美国读  相似文献   

14.
在一所初中学校做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时,一次数学老师反映一个高个子男生近来数学成绩下滑很快,我也感觉到他近段时间上语文课老是心不在焉.数学老师说:"这个学生自觉性太差,得管紧点."我说:"也许另有隐情,待我摸清情况后再说."后来我找高个子学生多次谈心,起初他不肯说实话,第三次才说,父母离婚了,他心头乱糟糟的,没心思学习.弄清原因后,我联合几个科任老师安慰、鼓励他,又到他家里去做工作,这个学生很快从家庭阴影中解脱出来,学习又走上了正轨.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文献学(主要是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普及化是其文化普及活动的一部分.他的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普及化工作,开始于流亡日本时期,晚期又有了新的进展,即在理论上明确提出了普及化的要求,并指示了具体的方向.梁氏对文献整理和研究的普及化的探索对文献学的普及化发展方向起着指示来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5,(4X):32-32
选题点评:焦波,用他的照相机,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震撼的事情。他永远留住了自己的父母。每个人,透过照片,都能看到自己父母颤微的身影,看到一种无言的震撼。在这个纷杂重利的社会里,能让如此众多的人集体潸然泪下,是多么地让人慨叹。《俺爹俺娘》“恰似寻常一首歌”,一首能够抵达人性感情深处歌,触动了读者心底要为爹娘尽孝那根最脆弱弦!  相似文献   

17.
鲍格丹诺夫出生不久,便被父母抛弃了,后来他被人收养,并有了鲍格丹诺夫这个名字,意思是“上帝赐予的”。  相似文献   

18.
记者的境界     
谭世平 《今传媒》2008,(2):45-45
"这个人的一生都在流泪,都在寻找、都在歌唱、都在迸发,他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都是为了用尽半个世纪的时间,做成一件事:把自己一颗滚烫的心掏出来变成火把,高擎在行进的人们面前熊熊燃烧."  相似文献   

19.
(一) 有一个荷兰人在天空飞翔,世界五大洲都投射过他的影子。他用摄影机,把许多国家的景象都拍摄下来,当时是新闻纪录电影,现在已经成了历史的忠实记录。人们称誉这个人为飞翔的荷兰人。这个飞翔的  相似文献   

20.
纠错三则     
何咎之有5月13日上海某日报5版《他,执棒上海之春闭幕式》一文中:“郑明勋和姐姐郑宗和、郑明和都是世界著名音乐家,人称‘郑氏三姐弟’。对此,郑明勋将功劳归咎于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