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三农”问题。造成“三农”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乃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将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无论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新形势下,都是重大问题。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和有序引导农民非农化,是当今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农家乐"民俗旅游与"三农"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家乐”民俗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它在解决农民增收,调整农业结构,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等诸多方面都能够发挥独特而显著的作用,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广大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对利用“农家乐”民俗旅游解决我国严峻的“三农”问题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凸显,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农民素质对解决“三农”问题影响很大;在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农村成人教育对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加快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指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其实质是指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问题,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农民增收的问题。“三农”问题既有历史的根源,也有现实的原因。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共同努力,“三农”问题是决定现代化三步走战略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村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全面实现小康是同一个历史过程,必须城乡统筹考虑。章围绕解决“三农”问题的农村城市化途径,从农村城市化的基本趋势、农村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村城市化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城市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四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关系到党的兴旺和国家稳定的根本问题,也关系到我国战略目标稳步实施的问题。农村科技现状滞后,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信息化程度落后,是制约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障碍。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村“二元”经济结构转变,加快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情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今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同志一向十分重视“三农”问题,他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农业、农村、农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了一系列论述,从而形成了有着自己特色的“三农”思想,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振兴“三农”之路。邓小平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历程,关于“三农”的重要论述,对我们今天制定正确的“三农”政策,正确解决好“三农”问题,有力推动农村的全面小康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是当前我国经济最薄弱的环节,“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瓶颈。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加强、支持、保护农业不动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以人为本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三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对农业、农村、农民在经济社会生活中重要地位的阐述以及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等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本性、实践性、前瞻性特点。今天,我们仍应以邓小平的“三农”思想为指导,以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为突破口,通过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及其务农收益、拓宽其非农就业渠道、科教扶农等措施,解决农民问题进而求得“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以节点电压为解变量的分析方法称为节点分析法。节点分析法作为分析线性电路的基本方法,常用于解决独立节点数少于网孔数的电路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应用此种方法分析电路问题时,常会遇到本文所述的三种情况。显然,三种情况的正确处理。是节点分析法应用的关键。本文力图通过具体实例归纳出这几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蛤学生指明解决此类问题的方向,以期达到掌握节点分析法(观察法)解决线性电路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结”艺术是既古老又有巨大应用潜力的手工民间艺术。“中国结”艺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泛流行与传播,得益于它在艺术设计上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得益于人们对这种艺术设计和消费之间所达成的共识和认同,从而能够借助媒介传播实现其巨大的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article reports a study in which three groups of dyads—mothers and their six-year-old children—interacted in a problem solving task. The dyads had to solve a task that was simultaneously intellectual and manual in the sense that they were to tie a knot (a clove hitch) using a picture as a resource. The mothers differed in terms of their professional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one group the mothers were industrial workers, in the second group they were nurses and in the third group they were teachers. The interactions were videorecorded and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performing the necessary steps in the attempts to tie the knot and what responsibilities the child was invited to take on. The results indicate considerable similarities between groups on many variables (such as time used on the task, number of words uttered, etc.), but they also show that the teacher mothers were more inclined to involve the child as a performer and to organize the cooperation in such a way that the child had to engage in the semiotic activity of relating the picture to the tying of the rope. It is argued that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reflect varying conceptions of what it means to learn in a situation of this kind and what the child should do in order to learn. However, it is obvious that thes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yads do not represent anything that we can conceive of as stable traits or competences. Rather, they seem to a large extent to be produced through differing interpretations on the parts of the dyads of how to interpret the very situation in which they were acting.  相似文献   

14.
现代湘籍作家周立波有着显著的"方言情结",其成因与潜在的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工农兵"方向的迎合有关,也与作家自觉的语言创新主体意识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5.
杜牧一系列与樊川紧密联系的现象,学界称之为"樊川情结"。但目前来看尚有待深入研究。"樊川情结"不能因樊川是杜牧的故乡而仅作为杜牧的"故乡情结"理解,更重要的还是杜牧等唐人的"长安情结"(或者叫"京城情结")。"樊川情结"对杜牧而言是"京城情结"与"故乡情结"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中关于太守向刘家求婚一节,向来是注解中解不开的“死结”,本文认为这是由于错简而导致语句失序及存在衍文二个原因所致,因此在删除衍文的基础上,对语句做了合理调整,从而对该节作出了文畅理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结是传统服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在服饰上的运用与中国的传统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结始于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经过 几千年时间,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在现代化反朴归真的今天,中国结情系天下,倍受人们的青睐,如今唐装的流行预示着中国将在21世纪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8.
李度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23(4):121-122,128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热点和难点,文章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指出了教师存在的观念误区、教育盲区,以及学生的现状及其问题,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措施、训练方法与步骤,介绍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发散-收敛"思维模式在数学解题中应用很多.它的实质是由于多个条件交叉,造成解题困难;将条件分开考虑解决较易,再在分别求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找到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20.
“恩怨”问题,是伦理学无法回避的问题。面对“恩怨”有三种价值应对模式,六种价值表现形式。本文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联系。理解和把握对待“恩”与“怨”的价值模式,对于达到人际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