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敏明 《青年记者》2003,(12):46-47
越来越多的广告使消费者摸不着头脑,不知这些广告在卖些什么,感觉就像误入迷雾中,产品销售缺不了广告,但是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感到困惑:广告费已投了好多,而产品广告也做得很出色,可产品就是销路不好;广告迷雾迷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广告主,还有迷失了方向的广告人,作品  相似文献   

2.
常与从事电视广告的同行们在一起谈论,众口一词的是电视广告创意最难。所谓难者,是因为作者绞尽脑汁、煞费苦心之后,希望语出惊人.画面出彩,希望广告主拍案叫绝,尽快确认签下合同,但有时并不能获得预期的广告效果。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广告目的,就是你的广告是做给谁看的。广告是做给买主看的,并不是做给广告主看的,也不是广告公司自我欣赏的作品。买主也不是泛指普遍意义的消费者,而是有明确指向的目标买主。电视广告创意和其他广告一样,就是要拨动目标买主心中的那根弦;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响应。要是目标买主感觉迟钝,反应麻木…  相似文献   

3.
从中英文报刊广告传播看中西文化差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立 《新闻知识》2002,(6):45-46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莱斯莉·A·怀特指出:“文化外在于个人并从外部作用于他……人们一来到世上,文化就控制了他们。”不同民族的文化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导致跨文化交际或传播(communication)中产生心理共鸣,或存在心理障碍。在广告交际中,广告主体(广告主、广告代理商和以报刊电视等大众传媒为主的广告媒介)和广告客体(目标受众或营销学上的潜在顾客)如果具有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广告交际便成为跨文化交际。在跨文化广告传播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之  相似文献   

4.
在广告作品铺天盖地地向消费者袭来的今天.平面广告设计作品也像藤蔓般爬满现代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消费者对形形色色雷同广告的麻木厌倦。使设计师、广告主、消费者等各方面都要求各类广告能打破成规,用新的方式、新的组合来刺激人们的感官。  相似文献   

5.
广告主观点一:在限播令下,有限时段播出的电视剧成为更为稀缺的传播资源,广告主将更加关注甚至争夺。但如果补充节目的收视效果欠佳,而且原有电视剧广告时间因稀少而价格昂贵且播出品牌有限,那么有部分广告主则有可能将广告预算从电视调整到其他媒体、从卫星频道调整到地面频道进行优化组合投放。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告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源头,把源头的事情做好,即是把我国广告业的基础做扎实了,为广告的成功传播铺平了道路。我并没有广告业的经验,至多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广告受众。但郑斯林会长问我:“你这七八年都在干什么呢?”我回答他:“我在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说,你这就是在做广告啊,是在向全世界做中国的广告。那么,这样,我就试着谈谈对广告,主要侧重于广告主方面的几点看法。第一点,我认为广告主,也就是我们的企业、机构,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这是广告成功的基础。我们知道,广告是广告主为了…  相似文献   

7.
鲁华 《声屏世界》2004,(7):40-41
广告作品批评是广告批评的一个种类。广告批评是对广告现象进行认识和评价的科学活动。其具体批评的对象可以是某则广告作品、某个广告观念、某次广告活动、广告主、广告代理机构、广告发布媒体甚至是广告批评本身,所有跟广告有关的都可以成为批评的对象。所谓广告作品批评是指对某一广告作品进行的阐释、分析并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8.
1995年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又为广大消费者指出了一条投诉之路,那就是除追究经营者责任之外,还可追究虚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的连带责任。 所谓连带责任,是指由连带债务或共同侵权行为而产生的民事责任。《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的连带责任,是由广告活动主体的法定义务和侵权行为责任决定的。《广告法》规定的广告活动的主体,包括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其中广告主是指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经营者,是指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广告发布者,是指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营者发布广告的法  相似文献   

9.
虽然,广告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人们似乎并不领情,新闻媒介一有广告,便抱怨起来。人们对广告生厌生疑。广告主和广告经营者亦似乎忌讳“广告”这两字眼。有的单位想宣传自己,这那要求广告经营者:“花钱可以,不要说是做广告。”广告经营者也极想躲开“广告”这个令人生厌的字眼,试图改头换面,给它贴上一个较为好听的名  相似文献   

10.
如果让一个消费者描述自己十几年前的媒体接触方式,可能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描述清楚:白天看报纸,晚上看电视。而广告客户也只需要在几个媒体上投放广告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传播效果。媒体如何影响受众的上网习惯,从而和广告主做更深一层的合作,是  相似文献   

11.
张锟 《新闻前哨》2013,(8):77-77
今年5月,以"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为标题,不少媒体刊登了这则消息。由头是两高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了下面一段话: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了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是"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一般理解为不包括代言明星。于是"明星代言问题食品不担责"一说便铺天盖地闯入读者的视线,网友评论义愤填膺,标题党又一次忽悠了读者。其实,受访者后面还说了一段话:"司法实践中要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代言明星如果兼具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发布者的身份而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仍然有可能被追究刑事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新闻媒体之间,广告竞争愈演愈烈。县级电视台覆盖面积小,收视率低,在竞争中,显然处于劣势。那么县级电视台如何在强手如林的广告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笔者认为,提高广告作品的质量,用优秀的广告作品,为广告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他们的信赖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傅惠敏  毛汉玉 《新闻界》2007,(2):117-117,99
尽管在诸多广告创意专家与广告主的调查中,不难寻找到一个相同的答案,那就是广告创意依然是广告的灵魂和根本。但在当前铺天盖地的广告中,依然难以体验到具有创意灵光的广告。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声屏世界》2012,(12):47-48
回顾过去几年传统媒体广告的增长幅度,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传统媒体的广告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报业广告份额的下降比较突出,广播也是比去年下降非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是广告主对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信心不足。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广告主的投放费用就开始出现了裂变,广告主把营销费用除了传统媒体还投向了新媒体、网络营销以及自媒体,广告主给自己的自媒体投放非常大,如今的广告主都有自己的网站、微博,包括在很多的载体上实现广告营销。  相似文献   

15.
群英汇聚,共鉴辉煌。2013年9月22日,中国广告长城奖·2013年度广告主奖评审会在北京京都信苑饭店成功举办。中国广告协会副秘书长刘忠学、会展部主任李殿明、报刊分会主任梁勤俭,以及媒体各界广告领军人物汇聚一堂,参加本次广告主的评审,共同见证了中国广告长城奖·2013年度广告主人物奖和品牌奖的荣耀归属,最终评出百余位广告主领军人物及企业品牌荣登榜首。中国广告长城奖·广告主奖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中国广告协会主办,广告人杂志社和信诚益智(北京)传媒顾问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是中国国际广告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主奖是中国广告界在广告主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媒业与报业市场秩序混乱目前,中国传媒业与报业市场比较混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权威的发行量统计机构,各报纸的发行量都是各自的机密。在这种情况下,广告主无法准确判断广告效果,如果自己去从事调查,成本过高,所以很多广告主只能从发行终端来判断各种报纸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植入式广告是依附于电影而存在的,植入式广告的效果也最终会取决于电影的质量。因此,广告的植入要以确保影片质量不受影响为基础,同样也是保证广告效果的前提。而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是广告主实现其宣传目的的一种流行趋势,面对电影中越来越多的植入广告,广告的植入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凸显了电影业的不成熟。探讨怎样在保证电影艺术性的前提下进行广告的合理植入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谭成兵 《报刊之友》2011,(4):142-143
二级传播理论及多级传播理论问世后,人们对广告传播活动中广告作品常规传播及包涵其中的广告信息的二级传播或多级传播早已知晓,而对于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则关注不多。论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类型、受众、是否付费、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的特殊性及给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1.真实性原则:广告必须揭示事实,尤其应当揭示重要事实,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将会误导公众。2.确切性原则:在做出广告声明之前,应对广告主或广告公司广告声明的具体内容有充分的把握和切实的证据。3.比较原则:广告应避免对竞争对手及其产品或服务做虚假的、误导性的或未经证实的说明或声明。  相似文献   

20.
谭成兵 《今传媒》2011,(4):142-143
二级传播理论及多级传播理论问世后,人们对广告传播活动中广告作品常规传播及包涵其中的广告信息的二级传播或多级传播早已知晓,而对于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则关注不多。论文主要从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类型、受众、是否付费、传播效果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优秀广告作品的再传播的特殊性及给广告公司和广告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