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卞之琳作为现代诗派的智性诗人,为中国的现代诗歌做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主智诗"文字冷隽深挚,节制理性,蕴含了许多哲学命理与意象,引人深思。卞之琳的"主智诗"哲思色彩浓厚,理趣充盈,彰显着中国诗歌自古以来"以诗言理"的品格。  相似文献   

2.
卞之琳前期诗歌艺术特色是在他"化古"、"化欧"的创作实践中形成的。论及他的"化欧",就必须注意到他对艾略特的学习借鉴,尤其是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本文重点论述了艾略特"经验"诗学思想及卞之琳前期诗歌(1933—1935)对这种思想的吸纳与融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把辑校的卞之琳佚文佚简放置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进行考察,着重分析了卞之琳诗学之充满灵气的象征观、切中肯綮的音节观和传统观及其晚年的新诗史定论,同时肯定了卞之琳从《游击奇观》到《山山水水》的叙事雄心,并及他的散文写作对中国现代知性散文艺术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卞之琳集诗人与翻译家于一身.其创作迥异于以往的“滥情”诗风,以“智性诗”一改中国新诗面貌;诗歌翻译则选择了许多外国的抒情佳作.诗歌创作与诗歌翻译构成了卞之琳文学生活中“情与理”的协调和互补.当然两者并非截然二分:其诗歌创作有“冷凝的抒情”,诗歌翻译也不乏智性的诗作.智性与情感的和谐统一,使卞之琳的创作与翻译互补共荣,共同构成他瑰丽辉煌的文学事业.  相似文献   

5.
徐勇 《学语文》2011,(4):58-59
纵观卞之琳一生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他没有批判或排斥中国古代文化。而是一再指明。自己的诗与中国传统古诗是一脉相承的。卞之琳对于古典诗词境界的推崇和醉心与他曾受的教育有关。童年时在父亲的影响下翻读中国古代诗词,  相似文献   

6.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主知”派的代表,他的诗作哲思幽深,包含了他自身的人生哲学和生命体验。其诗作常常流露出对历史的追忆与思索。对历史的思索背后则是卞之琳现代时间观念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在20年代初期白话诗和40年代现代派诗歌中起着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试从卞之琳对中国古典主义精神的继承以及对西方象征主义的借鉴来阐释其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爆发后,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代表这一转折的创作成果就是《慰劳信集》。这部诗集以其机智、幽默、风趣的风格和所蕴涵的现实主义思想,使卞之琳完成了对自身的超越,而且推进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在卞之琳创作《慰劳信集》时,西方现代派诗人奥登于这一时期来华,创作了有关中国战场的十四行诗,因此,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深受奥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主题、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体验与沉思──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思想发展[韩]具范精湛的艺术“技巧”①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之一的原因所在。②就思想性而言,我以为卞之琳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是诗人对...  相似文献   

10.
法国后期象征主义大师瓦雷里对中国现代主义诗人产生了重要而持久的影响,其中尤为关键的是他对中国诗人卞之琳的影响。本文从诗歌史的连接性方面、现代性和古典性结合方面、诗歌韵律和技巧方面探讨两位诗人在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和理论上的某种契合和个性特征,以期更好地理解卞之琳在“融古化欧”方面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以来的诗人中 ,卞之琳的诗少而精 ,名篇颇多 ,影响颇深 ,可说是一名家。特别地 ,他为 2 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诗创作更是中国新诗的一份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卞之琳诗歌创作的高峰期,这一阶段卞之琳的诗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反抒情倾向。这种反抒情倾向并非摒弃诗歌的抒情功能,而是通过理性和艺术法则的规约使情感获得更为冷静克制的处理,其典型的写作策略包括冷色调意象的组织和戏剧化手法的运用。从艺术成就来看,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反抒情倾向构成了对中国新诗抒情主义传统的反思和补充,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艺术新质,但也存在情感同质化和淡漠化的固有缺陷。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诗歌的英文自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1936年,在伦敦出版的《现代中国诗选》一书,就收了卞之琳14首诗的英文翻译,那都是他自己译的。后来,在不同的时候,他曾把自己的其他一些诗译成英文,发表在不同的地方。在把自己的诗译成英文时,卞之琳更多地显现了他的诗人本色,随意、洒脱、变化甚至放纵,以意译为主。他对自己诗歌的英译不作“亦步亦趋”的严格要求,至少不如他对外国诗歌的汉译要求那么高。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诗人卞之琳的诗歌,以其将中国传统古典诗学特点和西方现代诗歌技法的结合而蜚声诗坛。卞之琳的诗歌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词在多方面有所继承,尤其在传统诗歌意象的运用方面,显示了丰富的古典意蕴。本文通过举例分析卞之琳诗歌的古典内涵。  相似文献   

15.
文学影响的课题提出一个互文性的特殊挑战,因为影响的发生倾向于不规则和无意识的过程,很难做出简单的因果判断。而当文学影响涉及跨文化的互动时,就更为困难,因为动机与接受,借用与实践之间的落差以及两个文化传统的介入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卞之琳成于1930-1937年的作品,展现了对作家的多元影响之间的必然的有机关联。卞之琳自己及很多批评家都明白指出象征主义与现代主义对其作品的影响,但是他对西方影响的敏感度,很可能源自中国传统的背景,尤其是道佛思想,因为现代主义诗学补充强化了诗人的中国根柢,为其创作提供了具体的表现策略。反之,卞之琳的道佛思想倾向也给予他接受现代主义诗学一个特殊的视野角度,从而构成一个特殊的东西文学交流的例子。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众多新诗流派的作家中,现代诗派的卞之琳是突出的,他的《断章》更是具有悠久生命力的一朵小花,玲珑精巧,含蓄蕴藉,平中见奇。卞之琳曾说:“我的诗都是短诗,规模本来不大,偏又爱陶洗,喜爱提炼,期特升  相似文献   

17.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18.
亨利·詹姆斯在西方小说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他对小说的理解深入而独特。2017年他最著名的作品《金钵记》中译本出版,掀起了一波亨利·詹姆斯热。1928年他的名字首次在中国文坛出现,萧乾和卞之琳是最早论及亨利·詹姆斯并接受其影响的中国作家,但这段文字缘至今尚未受到研究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卞之琳《寂寞》一诗,与其他同时代诗人同题或近题诗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卞之琳正是从主题取向的寓言性、主体意识的客观性、语言表现的叙述性三个方面在抒情诗的创作中带进了叙事因素,从而使得他的抒情诗“平淡而出奇”,在新诗史上获得了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周建川 《英语广场》2020,(15):14-16
卞之琳先生学贯中西,著述等身,成就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名。通过对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进行研究得出,卞之琳先生的散文译文风格具备将"忠实"作为翻译思想核心、散文译文语言通达流畅以及散文译文作品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其翻译实践对于文学翻译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