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函数的局部小黎曼和性质(LSRS)和函数列的一致局部小黎曼和性质(ULSRS), 建立了Mcshane积分的局部小黎曼和收敛定理(定理1).然后,通过定理2证明了Lebesgue积分的控制收敛定理为该定理的一个推论.  相似文献   

2.
Magnus和Neudecker的《交换矩阵一些结果》一文中曾得到当X′为一个P×n阶随机矩阵和n>P且VecX′具有分布为:Nnp(VecM′,IV)时,VecX′的弥散阵的结果。本文进一步讨论当X′为P×n阶随机矩阵和n>P且VecX′具有分布为N_(np)(VecM′,IV)及A为一个非随机矩阵时二次型X′AX的拉直为VecX′AX的弥散阵的通式及推论,从而揭示二次型与多元分析中的一个重要分布——威沙特分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比较棘手的是添作辅助平面,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初中平面几何中,只涉及添作辅助线,学生一到高中就遇到添作辅助面,很不适应;二是添作辅助面,给学生画直观图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为了便于教学,便于作图,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添作辅助平面。但是,是否可能呢?能!只要添加以下两个推论就能办到。 (1)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简称推论1):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2) 平面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的推论(简称推论2): 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在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以上两个推论的证明十分简单,我就不再论述了。有了这两个推论,就可把两个性质定理中需添辅助平面的问题转化为添加辅助直线。从而简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和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统称为圆幂定理 .由圆幂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可知 ,圆幂定理具有两个基本功能 :一是利用圆幂定理证明线段等积式 (或比例式 ) ;二是利用圆幂定理进行几何计算 ,即利用圆幂定理列出关于未知几何量的方程 (或方程组 ) ,然后通过解方程 (或方程组 )求得未知几何量的值 .例 1 如图 1 ,已知⊙O1与⊙O2 相交于A、B两点 ,点P在BA的延长线上 ,PCD是⊙O2的割线 ,且PCD经过圆心O2 ,PE切⊙O1于点E ,PC =4,PE =8.(1 )求证 :PE2 =PC·PD ;(2 )求⊙O2 的半径 .分析  (1 )由切割线定理…  相似文献   

5.
二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的可积定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待定函数法与降阶法,给出二阶变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可积的一个充分条件即定理,由此定理推出一系列便于应用的推论,还提供在相应条件下通解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6.
设{X(f),t≥0}是指数H(〉0)型的自相似过程,给出了其相关函数的一些性质.并且当{X(f),t≥0}为均方连续的自相似过程时,给出了其均值和相关函数遍历性的定义,然后获得了它们的遍历性定理.  相似文献   

7.
首先指出文献[6]中的定理2(本文定理4)可由本文定理2或定理3推出,从而定理4可作为定理2或定理3的推论得到.其次利用比较函数在较弱条件下,研究广义Taylor中值定理"中间点"的渐近性态,获得了更广泛的渐近估计式,从而统一和发展了有关文献中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 定理1 若R~n上的函数f在点M_0∈R~n的一个邻域内诸偏导数存在,且有(n-1)个变量的偏导数在点M_0处连续,则f在点M_0处可微。定理2 若R~n上函数f在点M_0(a_1,a_2,…,a_n)的一个邻域内一阶偏导数存在,且对变量x_1,x_  相似文献   

9.
定理1 如果a,b∈R那么a~2 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推论如果a,b∈R~ 那么(a b)/2≥(ab)~(1/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定理2 如果a、b、c∈R~ 那么a~3 b~3 c~3≥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推论如果a、b、c∈R~ 那么(a b c)/3≥(abc)~(1/3)(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以上两个重要不等式,在六年制高二代数上都作了在内容上彼此独立、在方法上各不相同的证明。教材对前者采用综合法证明,后者采用的是比较法。后者证明就其方法可取,但就其过程来讲倒觉得有些冗长。以上两个定理(含推论)有没有联系呢?回并是肯定的,事实上,它们之间是完全可以互相推证。 (—) 用定理1的推论证明定理2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函数f(x)的幂级数,得到了惟一性定理及相关的推论。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P(X)|=2、|SP(X|=2的三阶和四阶BCI-代数的计数问题,给出了满足条件的三阶BCI-代数仅有一个,满足条件的四阶BCI-代数有两个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 A multi-wavelet is a wavelet generated by a multi-scaling fun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functions. Multi-wavelets have some advantag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over scalar wavelets because they possess all these properties such as short support, orthogonality, symmetry and higher approximation order at the same time. But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 discrete scalar data need prefiltering when they are transformed by discrete multi-wavelets. Prefiltering makes some pro-perties …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1) theorem on Hardy space H1 under condition of weak regularity. An operator or a function i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wavelet coefficients which are regrouped on some blocks. The actions of each block operator (pseudo-annular operator) on each block function (atom) are exactly analyzed to establish T(1) theorem on Hardy space.  相似文献   

14.
研究如下形式的三阶半线性微分方程的周期性边值问题{ y'=f(t,y,y'(,0〈t〈l y(0)=y(l),y'(0)=y'(l),y″(0)=y″(l)的微分不等式理论与解的存在性,并在(t,y,y’)是周期为l(y,y’看作是固定的)的周期函数的条件下,通过[0,l]上的解的周期延拓,得到周期解的存在定理.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2阶实线性递归序列与1维实射影函数的迭代的关系,进而利用矩阵的幂得到2阶实线性递归序列的通项及极限性质。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T(1) theorem on Hardy spaceH 1 under condition of weak regularity. An operator or a function is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wavelet coefficients which are regrouped on some blocks. The actions of each block operator (pseudo-annular operator) on each block function (atom) are exactly analyzed to establishT(1) theorem on Hardy space.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1000102) and Education Ministry of China.  相似文献   

17.
在Lipschitz条件和线性增长条件下,利用压缩映像原理,获得了具有无穷时滞的随机泛函微分方程解局部存在唯一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8.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中一个重要定理,对于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关键是构造一个辅助函数F(X),使F(X)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f(a)=f(b),由罗尔定理证得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玻耳兹曼H定理的基础上,利用细致平衡原理,详细计算了平衡态的分布函数,并且进行了一般性 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design of control laws for systems subjected to nonholonomic constraint making it impossible to stabilize the system by any time-invariant continuous state feedback control law. This fact stimulates re- searchers to construct time-varying (Jiang and Ni- jmeijer, 1999; Jiang, 2001; Samson, 1995; Tian and Li, 2002) or discontinuous (Chang and Chen, 2002; Ge et al., 2003; Hu et al., 2004; Kim and Tsiotras, 2002; Mnif,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