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富于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为此,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由传授知识向引导发展转化;由组织教学向探究教学转化;由教学权威向学习伙伴转化;由传统教法向现代教法转化;由依赖教材向科研创新转化。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做好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工作。教材是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路径,实现这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相似文献   

3.
"后课改时代",教师的课程理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视点。文章认为,当下教师的课程理解大抵由积极健全的课程主体自觉、日常课程教学批判创造和"实践理论"构建构成。而培育教师的问题自觉及对教学的自我反思习惯,加强对教师培训者和教师自身转化意识的培养,借助"他者"的声音完善自己的课程教学是教师的课程理解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可能路向。  相似文献   

4.
高职教师课程智慧的生成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学与课程的分离者、初级课程智慧的终结者、能力"高原现象"的困惑者三方面分析了高职教师课程智慧缺失的角色特征:并从由"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化.由"教学实践者"向"课程领导者"转化.由"经验自足者"向"反思智慧者"转化三方面论证了高职教师课程智慧的生成与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教师个人课程不仅是教师对各种课程重新理解与建构的结果,同时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必经环节。教师个人课程的提出实质是向教师赋权,为增强教师的课程自主权开辟合法空间。教师个人课程有利于“理想课程”向“现实课程”的转化;有利于“个人教学”向“个人课程”的转变;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新的教学观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实现新观念向行为的有效转化,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新观念的价值,对教学一线的教师们来说却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旧有的课程文化巨大惯性牵引下,一些阻碍课程顺利展开的因素仍然活跃着,并为课程改革设下了重重陷阱,甚至让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举步维艰。教师教学观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过程是复杂曲折的,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学的视角看,教学行为是教学文化的外显形式。教学行为转化是教学文化变革的表现,是课程文化革新、教师文化创新、学生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教学行为转化的文化路径是多元的,表现为:教学目标由"知识导向"向"创造导向"转化,教学方式由"机械训练"向"探究求异"转化,教学思想由"压迫教学"向"解放教学"转化,教学历程由"结果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教学评价由"甄别、选拔"向"促进发展"转化。  相似文献   

8.
教师培训要促成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载着中国教育理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面推开,这次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数量之多、涉及范围之广、程度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教师们在不同程度上对新课程理念都有所把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教师掌握的新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越来越成为教师们和各学校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条件进行分析,希望能对教师把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有所帮助,并提出了教师培训部门当前的培训方向。一、课程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学行为(一)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行为的驱动人的行动通常是如何产生的?…  相似文献   

9.
潘美意 《教育探索》2003,(9):99-101
现代教育观不再把课程仅仅理解为静态的内容或制度水平上的文本,也不再把教学当做是对课程内容的被动实施。课程与教学是内在统一的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整合的动态场,是一种“实践状态”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教师在实现课程与教学整合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的角色职能不再是单一的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是主动参与课程研制全过程的课程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评价者和管理者。中小学教师必须尽快实现角色职能转换: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主动研制开发者转化,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导师转化,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参与者、促进者转化,由学习成果的裁判者向学习发展的激励者转化。从而实现由重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开发到重整体素质提高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课程领导力是决定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不同学校存在不同的现实性,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最终只有通过教师的校本转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适性化课程。在课程校本转化过程中,如果不同课程开发主体之间的沟通、解释、协商不够充分,各层次课程之间的落差必然加剧。教师可以缩小本校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转化造成的落差,具体而生动地领导着课程,直接决定着课程对学生的适合度。班本课程创生和社团活动课程开发是教师课程领导的基本取径,教师领导着"教谁向何处去""教学什么""如何教学"和"教学怎样",并通过协商、引领和支持,发挥课程人际领导力,促进社团学习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需要通过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更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从教师的教学体系向学生的认知体系的转化。文章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以课内实践环节为切入点,探讨思政课教学从教学体系向认知体系转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论远程教师在课行动研究中的角色转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课程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和课程合作开发者以研究的姿态参与课程活动,为提高实践能力而去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旨在提高实践者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者的参与意识。远程教师应对其教学实践进行严格的反思,积极实现角色的转换: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向教学资源的主动研制开发者转化;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导师转化;由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向参与者与促进者转化;由学习成果的裁判者向学习发展的激励者转化。  相似文献   

13.
从中美两所大学的职前教育课程计划出发,以课程结构、课程类型及教育实习等三方面为切入点对双方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详细比较,结论为两校课程计划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根源于教师培养理念的不同——美国注重培养能力型教师,而中国正处在培养知识型教师向培养能力型教师转化的进程中。中国的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应有助于加快培养能力型教师。  相似文献   

14.
超越技术工人式的教书匠,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本文评述了转化型知识分子的含义,提出课程实施成为转化性实践的核心是教师进行以深度学习与群体对话为内涵的转化性学习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转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要深入解读正式课程,恰当处理隐性课程、弥补悬缺课程;第二阶段,教师要采取批判教学策略来转化学生,要从辨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可能性语言与师生平等对话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十余年,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普遍认同,但教学行为却没有显著的变化,这说明教师的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瓶颈。以发生学的视角来看,事物的转化总有其内在转化机制,就是事物的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系统运作方式。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是一个由外到内、由内至外的转变过程,理解是新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起点,内化是转化的基础,生成是转化的关键,外化是新理念的践行。四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制约,彼此相联,环环相扣。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意在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如课程改革所期望的改变。这是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学生发展实际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课程计划本身并不具备自动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课程改革提出来的新理念只有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理解并且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动,才能获得真实的改革成效。课程改革期待或要求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7.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的今天,揭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路径是亟须破解的现实课题。专家凭借自身的理论优势、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可以引领基层教师较快地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化;模仿先进是广大教师快速实现教学行为转变的有效路径;教师依托各自的优势和专长合作互助,可以实现智慧增值,生成新的教学行为;行动研究以其鲜明的实践关怀取向、教师即研究者的"亲教师"立场、边行动边研究的可操作性,受到一线教师的青睐,成为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转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田业茹 《考试周刊》2011,(18):213-214
教育行为是关乎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教学理念不断转化为教学行为,才能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制约,可以通过营造教学理念实施的政策环境氛围,改善教学条件与教师待遇,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措施,来有效保障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是研究者把目光聚焦在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上,在"三课两反思"中,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课例研究要促进理论学习向实践运用转化;教师经验向学科教学知识转化;教学问题向研究主题转化;教学评价向学生学习转化;教学跟进向"关键事件"聚焦转化。  相似文献   

20.
段作章 《现代教学》2011,(12):78-78
近十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表明,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是比较认同的,但其教学行为却没有多大变化,教学理念向教学行为的转化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根据发生认识论原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环节是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