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邓华凤,男,1963年2月出生,苗族,湖南沅陵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作为袁隆平原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协助袁院士主  相似文献   

2.
袁隆平传奇     
很多人知道杂交水稻,却有不少人不知道袁隆平,不知道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更不知道袁隆平的传奇经历与业绩。袁隆平在中国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的先河,引发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绿色革命”。现在全国有一半以上的水稻面积是种植的杂交稻。杂交稻的研究成功与推广应用,为解决我国农民的温饱问题、为促进中国粮食登上新台阶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本刊从本期起,连载“杂交水稻之父”、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功勋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传奇事迹  相似文献   

3.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生从事农业教育及杂交水稻研究。任湖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全国科协常委;被聘为农业部杂交水稻技术顾问、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  相似文献   

4.
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艰苦卓著的努力,1973年实现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此后,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根据杂交水稻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实现高产高效,使之尽快推广应用。 一、杂交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的栽培生理不同于常规水稻。它具有营养生长旺盛、根系强大、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率高;叶蘖生长势强、易于形成繁茂的  相似文献   

5.
简岩 《百科知识》2011,(11):1-1
三农专家李昌平以袁隆平的一位普通粉丝的身份致信袁隆平说:“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省政府近日下发任免文件,免去袁隆平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职务。记者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证实,此次任免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作出的,免去行政职务后,袁隆平仍将继续自己的科研项目,并负责具体的科研工作。从2000年到2014年,由袁隆平领衔的团队总共实现了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到1000公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30年前。1970年的一天,袁隆平的助手在海南岛一片沼泽地的小池塘边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袁隆平利用它作为杂交水稻的不育材料并发表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  相似文献   

9.
谈到杂交水稻,人们自然会想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袁隆平的弟子、今年只有43岁的黄培劲先生,同样在杂交水稻的制种和推广领域有着22年不寻常的经历。1992年,黄培劲发明的“杂交水稻制种超高产的方法”为推广袁隆平院士等专家发明的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2000年,黄培劲又发明了主要解决超级稻制种中高产技术问题的“杂交水稻制种方法”,并正在为我国超级稻推广发挥着关键作用。黄培劲发明的制种方法专利无形资产评估达1.17亿元,并分别于2004、2005、2006年获得专利质押贷款3000万元、6000万元、5500万元,使黄培劲经营的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连续三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黄培劲,于1995年提出了制定《种子法》议案,于2001年提出了尽快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议案,又于2005年提出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议案。从杂交水稻制种一线走出来的黄培劲,在以推广杂交水稻为己任的同时,心里装的却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0.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09,(3):F0003-F000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回顾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主要专利成果。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专利申请的申请趋势、专利有效性及专利寿命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杂种优势利用的不同维度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析。希望通过对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成果的分析,为杂交水稻育种产业的研究、发展方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是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开创和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使他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及12项国际奖励,最近被美国科学院遴选为外籍院士。袁隆平的成功有很多因素综合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2,(21):86-89
袁隆平,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1973年率领科研团队开启了杂交水稻于国的大门,在数年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正如美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帕尔伯格所言: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拉蒙·麦格赛赛奖7月30日揭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被授予政府服务奖,这是袁院士继1985年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创造与发明奖章(杰出发明家)金奖之后,获得的第九项国际性荣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见到了这位世界著名科学家,他希望杂交水稻加快走向世界,造福世界人民。袁隆平此次获奖的理由是“在杂交水稻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及为亚洲带来粮食安全”。一项最新统计显示,1976年至今,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在中国已累计推广38亿亩,累计增产粮食3500多亿公斤。目前,由他主持研究的超级杂…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以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最近又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然而这位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水稻专家,其家庭、婚姻情况又是怎样呢?为此本刊特推荐孙敏作者采写的“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情感世界”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2011年9月,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湖南省隆回县百余亩试验田"Y两优2号"超级杂交稻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这是世界杂交水稻产量的又一个高峰。然而,袁隆平院士曾在一次会议上强调,如果我们的杂交水稻再不"走出去",少则5年,多则10年,国外的杂交水稻技术将很可能超越我们,我们现有的技术优势将不复存在。袁隆平院士何出此言?记者采访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万宜珍。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初,杂交水稻刚诞生就遭受到稻瘟病毁灭性的打击.危难时刻,谢华安成功地培育出了抗病良种"汕优63","挽救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命运"(杨守仁教授语).有不少专家指出,没有袁隆平,可能不会这么早有杂交水稻;没有谢华安,中国的杂交水稻可能没有今天如此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国内速递     
正袁隆平超级稻高纬度实验亩产超1000公斤10月10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指导的超级杂交稻"百千万"工程百亩片攻关基地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收割。该基地的水稻实验品种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超优1000",经以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实测亩产达到1013.8公斤,创造了新的杂交水稻高纬度亩产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