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君特·格拉斯是德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语言犀利、想象力丰富、视角独到、人物形象刻画具有张力所见长,在当代世界文学之林,尤其是战后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959年问世的长篇小说《铁皮鼓》令他名声大噪。《铁皮鼓》与之后的《猫与鼠》和《狗年月》并称为《但泽三部曲》,被认为是德国战后文学的里程碑,成为了一面反映当代德国社会的镜子,而他本人也被誉为"德国的道德良心"。本文以长篇小说《铁皮鼓》为文本,分析作品中独特的叙事视角,探究作者立意构思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2.
陈梅 《今日科苑》2009,(12):189-190
以具体生动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是文学的基本特征。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我国第一部诗歌点集《诗经》,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上达天子,下至黎庶,反映了约500年间人类生活和社会风貌。其中《诗经》对女性形象的刻画最为传神,对后世文学中女性形象刻画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诗经》刻画女性形象的手法主要有言行刻画、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对比与反衬、心理描写等。  相似文献   

3.
王念益 《科技风》2013,(20):205
苏曼殊将平时搜集到的欧人英译汉诗集精选成册,同时将自己译介的诗歌等,编辑成四种汉英互译作品集《文学因缘》、《潮音》、《拜伦诗选》以及《汉英三昧集》。这四部作品集中反映了苏曼殊在翻译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孟庆娟 《科教文汇》2007,(5X):177-178
象征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文学手法,小说家或剧作家通常采用象征手法来帮助表现人物性格或展现作品的主题。本文从色彩和时间两个方面来探讨象征手法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运用,从而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反映出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更正启事     
《科教文汇》2015,(2):50
本刊2015年第2期上旬刊(总第304期)中彩插"新安画廊"栏目,刊登了滋芜先生所作的《读张乃成、郎华画作题诗三首》一文,在"编者按"的第一句"最近,滋芜先生收到安徽芜湖市政协书画院寄来的《安徽政协书画院作品集》……"中的《安徽政协书画院作品集》应为《芜湖政协书画院作品集》,特此更正,并向滋芜先生、张乃成先  相似文献   

7.
正书名:《相约名人——文学与艺术专辑》定价:36.00元作者:叶永烈出版社: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8月ISBN:9787110078068本篇文章分三次刊登,其中《在科学和艺术的世界遨游——读叶永烈《相约名人》专辑札记(一)》和《在科学和艺术的世界遨游——读叶永烈《相约名人》专辑札记(二)》分别刊登于本刊2016年6月刊和2016年7月刊。四、文学和各种艺术形式是相通和可以相互借鉴的文学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当我们将文学放置于艺术这个大概念、大范畴中来考察的时候,文学只是艺术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是两部产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题材的作品,但它们却有着惊人的相似:相近的人物形象、相通的精神内涵。中西文学中这种惊人的暗合现象,也表明了不同地域的人类共同心理的客观存在,以及“和而不同”的深层文化意蕴。中西方社会所经历的社会阶段必然存在着重大差异,所以这种差异必然要反映在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反映在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中。本文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在寻觅不同文学发展通则和规律的同时,深入挖掘出各种相似文学现象的内在异质构成。从而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语)”这一文学交流的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张洁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女性问题的代表性作品《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红蘑菇》、《无字》等,反映了在张洁真爱理想的建构和解构过程中对建立独立的女性人格的不懈追求,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先驱者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24年前,著名报告文学作家徐迟先生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这篇报告文学和其它篇目,被誉为新时期即将到来的科学春天的“报春花”和拨动亿万人民心弦的“科学诗篇”。从此陈景润这个灿若星辰的名字闻名天下!他一生呕心沥血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证  相似文献   

11.
王晓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91-191,114
弗·司·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被西方文学评论界誉为"迷惘一代"代言人、"爵士时代""桂冠诗人"、优秀"编年史家"的杰出小说家。通过其代表作《返老还童》中奇妙的人生倒置情节,分析作者的时间意识,以及这种时间意识所反映的人生观、爱情观和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2.
曹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244-245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产生于新时期文学的更生期,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当时城乡社会生活的史诗,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部作品,进而深入探讨西部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整个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旗 《科教文汇》2014,(17):96-96,101
孟浩然的《春晓》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诗歌所体现出来的意境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不同的语言选择对抒发情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对其不同版本进行剖析,以期发现不同作者对于同一诗篇有着不同的见解和侧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8,(3):F0003
孙更俊,1958年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书画家、诗人。著有《孙更俊美术作品集》,新诗集《神人神诗》、《不归路》、《断裂的激情》,诗词集《镣铐吟》,  相似文献   

15.
"迟暮"在中国文学中是一个古典的意象,它让读者想象到的不仅仅是从天幕边缘渐渐涌上来的黄昏。张爱玲的小说《迟暮》描写了一副生机勃勃的春天,一个青春已消逝的女子凭栏哀悼青春的画面,蕴含了伤感的情怀,反映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青春的珍惜。文章结合作品内容,就《迟暮》作品中的伤感情怀进行解读分析。  相似文献   

16.
曹赟 《中国科技信息》2005,(16A):244-245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产生于新时期文学的更生期,是一部全景式反映当时城乡社会生活的史诗,本文试图通过解析这部作品,进而深入探讨西部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其对整个文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8.
于成宝 《科教文汇》2007,(6X):176-177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世界文学的发展进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文学著作,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宗教内涵.作为东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经典杰出的代表作,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和吴承恩的《西游记》虽然出现于不同的社会和宗教文化背景下,但是同样作为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文学作品,在很多方面二者都存在着相似性.文章将从宗教根源出发,对这两部著作进行文学对比研究,着重分析两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宗教模式、原型以及典故的运用等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易林》爻辞思想内容的梳理,认为其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汉代社会儒家的仁德政治学说和阴阳灾异思想;此外也反映了作者一定的道家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