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节     
季节是母亲用爱装订成的书写本,一页一页记载着我们细细密密的日子。——题记二月,母亲聆听着春天的脚步近了。她慈爱地摸摸肚子里调皮的我,我想突然安静下来的我是知道的,母亲要把春天送给我做见面礼。于是在那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我嘹亮的哭声映衬着母亲欣慰的笑。  相似文献   

2.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平凡、朴实,母亲“润物细无声”地教育着我。她文化程度不高,只上过三年学,但她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让我逐步懂得了人生的意义。【文章总冒,概括介绍自己的母亲。】打我记事起,在我眼中母亲就是个不称职的妈妈。母亲是一名话务员。她整天守着一台“千疮百孔”的铁机器,随着指示  相似文献   

3.
月是故乡明,情是故土深。在外工作,十几个春秋,脑海中总是萦绕着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心头上总是牵挂着含辛茹苦的母亲。 母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家庭的全部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母亲一人身上。干农活,做家务,抚养四个儿女。母亲用自己瘦小的身躯顽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俗话说,靠  相似文献   

4.
儿时的承诺     
童年的时候,常神气地向母亲夸口:长大了,要参军,成了家,养活你。每当那时,母亲便用一只手轻轻抚摸我的头,一只手紧紧将我搂住,充满惊喜地端详着我。在我闪烁着童真的眼睛里,映出母亲满头的乌发和慈爱的笑脸。 那时,年轻漂亮的母亲用全部心血抚养着我,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辛劳换回我身  相似文献   

5.
十几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在学习成绩上你追我赶。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母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我家离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有生养自己的母亲之地,那是怎样的一片地域?别人或许不会关心,但只要我踏上了那一方土地,看见那母亲般熟悉的“面容”“身影”,我就会像离开母亲很久很久后,浪子又重回家中,重回她身边一样,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啊。那种安全感、归属感,那母子之情——历久弥新。这里就是我的生长之地,那一片巍峨辽阔的高原,庇护着她的儿女。高原母亲,是母亲中的异数,她孤高安宁,保留着其他母亲所没有的一种纯朴。古往今来,她除了在裙边为儿女辟出生长之地,她一切依然,她还是她,一点没变,保持着她的纯净和贞洁。在许多人眼中,高原母亲是一个顽固保守、…  相似文献   

7.
我想说爱你     
母亲累了,倚在窗边。看见母亲不整齐的头发,我拿了一把梳子,走过去说:“妈,我帮您梳梳头吧!”母亲愉快地答应了。我跪在床上,面朝母亲的背脊,轻轻解下母亲的发夹,用一把小梳仔细地、慢慢地梳理着。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孩子。在农村长大,但我却没有农村孩子那种赤脚走在田埂上的泼辣与野性。小时候的我,更喜欢安静地依偎在母亲身边,一边看着母亲织毛衣,一边听母亲讲故事。  相似文献   

9.
背影     
我是一匹小狼 ,生活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 ,我的一切都靠我的母亲———一匹老狼。母亲每天都早早起来去为我觅食。有时我睡得正酣 ,忽然听到响声 ,就知道母亲要出发了。我睁开眼睛 ,深情地望着母亲 ,母亲也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当她走到我的跟前时 ,停下来 ,低下头 ,用舌头舔我的头 ,舔我的脸 ,顿时 ,一股暖流浸透了我的全身。母亲觅食去了。在温暖的阳光中 ,我看到母亲是那样的魁梧和矫健。四肢纤细 ,却有力地支撑着整个身体 ,毛茸茸的尾巴不停地摇来晃去 ,好像在向我招手作别。看着看着 ,我眼一闭 ,又睡着了。这样幸福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0.
佚名 《高中生》2008,(2):60-60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而我的情况更特殊,3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考上大学。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那  相似文献   

11.
牵挂     
小时候,牵挂是一扇门。我在里头,母亲在外头。自从进入了小学,我便对母亲多了依恋,总希望能在她身边多待一会儿,哪怕一秒钟也会使我得到很大的满足,可天不遂人愿.小学总是有一扇沉重的大门隔开了我和母亲。于是,每天早上上学时我总是在老师的声声督促中,满含着泪水,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开母亲,看着沉重的大门一点点遮住母亲的笑脸,而母亲也总是一边冲我招手,一边说:“在学校好好学习.我一直在门外等着你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一、抓住“眼神” ,理清脉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选准教学的突破口,就能帮助学生揭开课文的重重帷幕 ,洞悉其中的奥秘。《嘱咐》一课 ,“眼神”是线索。虽然题为《嘱咐》 ,但文中却无母亲的只言片语 ,母亲的嘱咐是“无声”的 ,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 ,是通过“眼神”这一特殊的方式向我传达的。课文第二至第四节具体地描写了在不同的情况下 ,母亲不同的眼神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第二节 ,在我跟母亲学劳动时 ,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 ,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第三节 ,在我欺负小同学时 ,母亲眼里闪着泪花 ,目光严厉逼人 ;第四节 ,在母亲因助人而生病时 ,…  相似文献   

13.
十几年前的一个寻常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在那样一个年代里,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带大的。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我也想,如果能  相似文献   

14.
孩提时代,我曾挨过父母三巴掌。这三巴掌,是那个时代缺衣少食的印记。我5岁那年,一天,母亲挎着,竹篮上街去卖鸡蛋,我吵嚷着也要去。母亲拗不过幼小的我,就牵着我的手出门了。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走着。看到母亲挎篮走路的姿势很美,我又嚷着要母亲把竹篮给我提。母亲先是不让,后来禁不住我一再恳求,便把竹篮交给我,并一再嘱咐我要当心,千万不能把篮里的鸡蛋碰坏了。我答应着接过竹篮小心翼翼地走。  相似文献   

15.
布鞋·母亲     
我的童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布鞋点缀其间;我的人生是一首充满母爱的歌谣,永远唱响心间……母亲是做针线活的好手。童年看母亲做鞋,是我记忆里最鲜明的风景。夜深人静时,一盏昏黄的油灯拉长了母亲挑灯夜战的身影。母亲坐着小方凳,弯腰弓背,一只手紧握鞋身,另一只手不停地来回穿针引线。同样的一个姿势,重复着同样的一个动作。而每当这时,我总是站在母亲身旁,问这问那。母亲让我去睡觉,我不愿意,母亲便假装生气地说我是“小傻瓜”,并且用手指点了一下我的小鼻子。上了小学,母亲做的布鞋便伴随我成长。母亲总是说:“咱不和人家比吃穿,咱只和人…  相似文献   

16.
——题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眼泪,因为我对母亲爱得深沉。母亲1925年出生于一个叫做枣树店的小镇,母亲一生生了四个儿女并养育成人。母亲是1998年离开我们的,直到今天,已经50岁的我还是刻骨铭心地想念着我的母亲,想念母亲在时的那个老家。  相似文献   

17.
差不多七八岁的时候,我被母亲送到了外婆家。我至今仍不知道母亲为何要将我送到那里去,大约是我太过顽劣的缘故吧。现在想起来,我实在应该感谢母亲的决定。第一次吃到外婆的刀削面是在母亲走后不久。从小生活在母亲身边的我,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忽然感到莫大的委屈,哇哇地痛哭起来。外婆一声不响地看着我,之后悄悄走进了厨房,叮叮当当地忙了起来。当我哭得天昏地暗之时,外婆颠着小脚送出一碗面来。“吃吧,孩子。”她挑着面往我嘴里喂。迟疑地,我咬了一小口。这的确是一小口,小小的嘴,轻轻地咬,但就是这一小口,却足以令我破涕为笑。我吮着…  相似文献   

18.
母亲     
母亲坟头的小草,枯了几次,又青了几次,我已记不清了。然而,我却清楚地记得母亲那双粗糙的手。小时候,母亲总爱用她的手抚着我的头,久久地注视着我,好像在说:“快快长大吧,孩子。”那时,我总是天真地看着母亲,看着她那双只属于农村妇女的大手。上小学了,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每天都要为我整理好书包,而且经常为我洗衣、缝补,让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有一次,我捧回一张奖状,母亲很高兴,亲手给我绣了一个让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非常羡慕的笔套子,这让我炫耀到一直读完了小学。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个乡下孩子。母亲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没什么文化。但没文化的母亲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愚昧、不科学的原因而比有文化的母亲少一分,只不过有的时候会以“特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已。念高三那年的一个周末,母亲第一次搭别人的车来到县城的一中。在递给我两罐咸菜后,又兴奋地塞给我一盒包装得挺漂亮的营养液。我惊讶地问母亲:“咱家那么困难,买它干什么?”母亲很认真地说;“听人家说,这东西补脑子,喝了它,准能考上大学。”我摩挲着那盒营养液,嘟囔着:“那么贵,又借钱了吧?”母亲一笑:“没有!是用手镯换的。”那只漂亮的银手镯是外祖母传…  相似文献   

20.
我曾遇见这么一件事:一位年轻的母亲,手里拉着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在路上走。母亲边走边给孩子出数学题:“5加4是多少?”“8。”孩子信口答道。母亲说:“不对。我是问:5加4是多少?”孩子迟疑了一下,回答:“6。”小眼睛眨巴眨巴地瞧着母亲,想从母亲脸上看出是否答对了。“我是问5加4是多少!这么简单的一道题都不会算,真笨!”母亲显然沉不住气了,责怪着孩子。孩子低下了头。可母亲还不罢休,说:“再想想看,5加4是多少?”孩子怯生生地看看母亲,轻轻地说:“7。”只见做母亲的手一伸,“拍”地一下,巴掌落在孩子的头上。孩子“哇”地哭了,蹲在地上再也不肯走了。目睹此情景,我真为那个孩子抱屈。孩子对一切新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