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月前黄膺白张镕西张公权何克之诸先生,联袂参观徐公桥后,于农村改进之方针,多所指导。尤以镕西先生『应从指导工作而注意自动作用』之卓见,最为我辈从事农村实际工作者所应服膺。二年来徐公桥七个分会之组织,工作者均为当地农民,盖与镕西先生主张颇符合也。左函为镕西先生复黄任之先生者,字字珠玑,曷胜感佩!敬以披露,藉供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緣起袁觀澜先生竭半生精力,奔走義務教育。而計畫竟未克一實行,論者惜之。本年夏间,先生曾以義務教育期成會名義,委託徐公桥鄉村改進會按照本區實况,草擬普及教育計畫,預備實施,意謂志不能行於一国一省一縣者,或可实現之一鄉一村也。不意稿甫脫,而先生遽赴道山,同人哀悼之餘,更不能不加倍努力,以完成先生未竟之志矣。先生之於義務教育也,有主張焉:曰  相似文献   

3.
武進钱琳叔先生热心农村改进事业,既於武进特设农村改进委员会总其成,而先後设改进区四处,将以推广於全县。各区区长均为感动,以本社所办徐公桥试验区,距离较近,又为钱先生所称道,乃组织团体,前往参观。事前由钱先生提出九大问题,印就分发,以为参观之标的。本社以所提问题,为注意徐公桥事业者所共願明瞭之点,因将原函及本社答案,分别发表於次: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游九华山,遍览九华之胜,与九华山儒、释、道三家人士有不同程度的交往;阳明的九华之游不仅在当地接受了以李呈祥、柯乔为代表的一批弟子,还随处题赠,留下诗歌62首;阳明弟子满足了阳明于九华山兴建书院的愿望,建立了阳明书院,并在其周围自构精舍,相互研习阳明良知之学,形成了九华山儒学兴盛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农村改进中倡导“富教合一”原则,在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围绕“富农”和“教农”两方面展开实践,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农民的参与素质。“富教合一”原则为当下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启示:以教智农,激发农民主体意识;以教助农,提升农民素质能力;以教富农,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以教睦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曲铁华  袁媛 《教育科学》2007,23(6):47-51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对实验区当地、对国内其他地区,甚至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深远的影响。文章以江苏昆山徐公桥、河北定县和山东邹平这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教育实验区为典型,从宏观的指导宗旨、具体的办教方法和细微的教学措施三个主要方面着手,剖析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的特点,以助于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近代中国乡村教育实验,资以今用。  相似文献   

7.
一、本计划根据徐公桥改进会进行表第三年度及中心小学进行大纲第二年度编制而成。二、本计划注重具体的工作。故仅罗列应行活动的种种事项。三、本计划中的各种工作,因限于篇幅,详细办法另订之。  相似文献   

8.
一、本局鉴于农村警察责任之重大,特设农村警察训练班,遴选合格人员,依据训练原则,用特殊训练方法,养成健全高尚之农村警察,以为增进本县农村警察服务效率之基本。二、前项训练班,设于本县办理农村自治,已有成绩之徐公桥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本社大事记     
一日举行第五次经济会议。同日大夏大学教育学院学生二十余人,由倪文亚教授率领,往徐公桥参观。二日务本女子中学高中学生三十余人,到徐公桥参观。  相似文献   

10.
在1926年至1937年间,黄炎培领导中华职业教育社在江浙(如江苏昆山徐公桥等地)一带开展划区农村教育实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从职业教育入手解决当时农村社会危机的努力,推动了中国乡村教育运动的进一步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徐公桥属江苏昆山县境。东去沪宁路安亭车站六里.本社在此试验农村改进事业,二年于兹.详见本社出版农村教育丛辑第一第二辑.民国十五年十月,本社偕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时会总会,东南大学教育科,农科合组董事会,从事试验.至十六年春,政局变化,中止进行.十七年四月,由本社独任继续试验,以迄于今.试验事业,约可分为六部:一、村政部,则关于农村治理之总枢机也.二、农艺部,所以增进农村生产.三、教  相似文献   

12.
连续第四年担任"奥比斯光明大使"的吴君如日前来到甘肃探访。因为奥比斯眼科医院需要在2013年更换一架新型号的飞机,她第一次登上飞机医院,了解机组医疗团队与当地医护人员配合,在小小机身内进行救盲的工作任务。奥比斯在过去的30年里一直努力为超过1500万名失明人士带来光明希望,但全球仍有3900万失明人士。未来30年,奥比斯矢志  相似文献   

13.
黄君齐生前本社附设徐公桥乡村改进讲习所主任,月前赴邹平留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承惠寄此文,报告该研究院状况,爰代披露,以告关心乡村教育者。  相似文献   

14.
李云章先生於改进乡村,向抱熱诚;自参观本社所办徐公桥乡村改进区後,兴趣尤见浓厚,深願就其原籍河北,择地仿办,并慨允每年担任经费一千五百元,嘱本社代为计划。爱拟办法大纲如左,其详,则本社之乡村改进实施办法可资参阅。惟以未明该地实际情形,闭门造车,是否合辙,未敢自信耳。编者志。  相似文献   

15.
徐公桥鄉村改进会总干事黄齐生君致南京卫戍司命部谷司令正倫书纪常司令棣台大鉴、自与家兄厚扰后、忽忽一年有半矣、家兄到越、居半年而作瀋阳游、僕则匿鄉村、尽我所愿尽所能尽之义务、陶君知行之为人、富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民国二十年秋,适以事将返黔,承黄任之,江问渔两先生及职教社诸先生之委托,就便调查贵州职业教育状况;窃思此行,既可以宣扬今世教育趋势,职业教育为树本救国要图,与夫本社十余年来所以努力而尽力于社会者,使省内教育之改进有所则效,又可以将贵州教育情况介绍于国人。是则此行意义之大,责任之重,奚敢不努力以达到之。  相似文献   

17.
本社大事记     
一日杨卫玉君到松江女子中学校演讲。同日徐公桥乡村改进会,举行卫生运动七天,今日行开幕式,本社由姚惠泉君代表参加,并演说。二日江问渔黄任之潘仰尧三君,自渖阳出发,取道朝鲜,赴日考察。三日浙江鄞县县立商科职业学校训育主任周文夫君,率领学生十余人,来社参观。四日徐公桥乡村改进会,举行耕牛比赛及卫生展览会。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5,(8):24-30
抗战文艺丰富多彩,孤岛《文献》广泛搜求抗战资料,其中,绘画、音乐同属宣传战的生力军。抗战画作涵盖国画、壁画、年画、现代漫画和新兴木刻等,它们呼应时代要求揭露日寇暴行、刻画战斗场面和讽刺国际政治;民间曲艺、地方歌谣同样致力抗战宣传。《文献》之美术、音乐作品以多彩的形式诠释抗战标记历史,记录当时文艺人士保家卫国进行的种种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一、从头说起观澜义务教育试验学校,是纪念已故教育大家袁观澜先生而设的,地址在徐公桥改进区的固巷村,校长是蔡造时君。这校惟一的特点,是在试验袁先生『教育不离生活』的主张,所以学生到校上课,可以视本人家庭生活状况而定,有半日,全日,时间,三种办法,而课程方面,除识字珠算外,有服劳,农作,花边,刺绣等规定。二年半来,因为蔡君的努力,学生竟增加至五十余名,  相似文献   

20.
到徐公桥去     
前几天读了在晓庄一本小册后,有几位朋友,约我趁春假期内,去实地参观。那晓庄办理乡村教育,不消说是名开全国了。可是晓庄之约,尚未成行,昨天先到了徐公桥去。参观之下,觉得那里农村事业的改进,也迅速可惊。虽然有的地方,「不免是摸黑路,不免是试验,」—这两句是在晓庄李序的话。—姑就鄙见所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