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日教育》2006,(12S):18-18
小学教育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在办学实践中如何体现价值取向? 10月20日至21日,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在重庆市巴蜀小学召开第二届全国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余名小学校长济济一堂,围绕“小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思考与实践”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明强小学的“新基础教育”之路,是以学校化的转型与创新为核心的。叶澜教授曾经提出。中国学校教育的转型性变革,关键在于学校化的转型与创新。这一观念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化转型与化创新,使明强小学实现转型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在教育中要以人为本,直面人的心理内在层面,回归人的生命本体,顺应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直指“生命的体悟”,以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为基本价值取向,认为“真正的教育智慧就是建立在对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对两者沟通的体悟的基础上。”重视在教育中挖掘和展现个人的生命价值、体现生命的尊严与欢乐,这是叶澜“新基础教育”的核心。我国较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积累了十分有意义的经验,给全国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价值要素.在基础教育领域,教育质量常常被理解为“学业成就“,由此形成评价中小校教育质量的“学业至上“价值取向,并导致基础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误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学业至上“向“社会满意“转变,以“学习成就“作为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使学生的发展真正切合社会期望.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基地学棱”、“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实验研究实验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东莞市首批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由于工作需要,现招聘小学优秀科学教师1名。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根据学校教育主体的需要对学校教育价值的选择与追求的一种倾向性,即对学校培养什么样人的规定,它决定着学校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等.当前的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着社会价值取向与个体价值取向的矛盾冲突;功利主义价值取向意欲替代生存价值取向;生命价值取向“虚而待实”等主要问题.有鉴于此,“有意义生存”教育理念指导下确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在统一兼顾偏移中选择学校教育价值等,是学校教育价值得以实现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教育信息技术》2009,(10):F0002-F0002
湖南省长沙市砂子塘小学创建于1963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首批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基础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巨鹿县育红小学是“河北省文明单位”“邢台市示范性小学”“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当地被人们誉为“人才的摇篮”。  相似文献   

9.
实践“微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所学校的成功,关键在于激发教职工教育改革和生命激情。一所农村小学如何摆脱传统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以此来激发教职工的生命激情呢?我们学校结合“新基础教育”理论,把“微笑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中,作为各项工作的着力点,确定了“一所农村小学探索‘微笑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微笑之星”(学习星、  相似文献   

10.
对基础教育而言,换言之,对中小学而言,科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究竟是什么?抑或说它的基本取向究竟是什么?放眼整个国际的基础教育,现代小学科学教育在课程的基本取向上,发生着如下一个根本性的变化,那就是:从“常识”经历“自然”而走向“科学”。其要义就体现在:第一,价值的多元;第二,追求科学素养;第三,回归儿童生活。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中国基础教育而言,建立起整体上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并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鉴于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小组批准设立了全国科学“十五”、“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制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一、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反思我国的教育,一直是社会本位的“无人”教育——过分强调教育的社会性价值而忽视了教育的个人性价值。在今天,时代的发展已经呼唤人们将人的教育权利提升到议程上来。重视人的基本教育权利,是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的需要,更是每个普通的中国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种普通群众对教育的需要便应是当今社会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这种教育价值取向,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世纪90年代基础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研究是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有关研究者主要论及“基础教育价值”、“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两方面的问题。其中有些研究者认为,素质教育才是基础教育理想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卞志鹃  刘须锦 《江苏教育》2008,(13):124-127
淮安市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精神的百年老校,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模范学校。学校确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轻负担,高质量、创特色”办学策略。学校艺术教育、科技教育特色成绩卓著,先后荣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等三十多项国家级、省级奖项,被誉为“淮安市基础教育窗口”、“淮安市素质教育典范”。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对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作了初步探索,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英文缩写为EEI)是1997年由中国教育部、世界自然基金(WWF)和BP公司联合发起的一项全国性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项目旨在推动中国的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程,将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意识融入中小学。 项目开展九年间,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大量相关经验。为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程,积极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EEI项目与教育部基教司及《基础教育课程》杂志合作,于本刊开设“绿色教育行动”专栏,力图为EEI网络及全国广大的环境教育及可持续发展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共享信息、展示成果的平台。EEI专栏三月一期,欢迎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并来稿。本期专栏将介绍EEI试点学校北京市长安小学在“整合不同学科资源,综合渗透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吉林省教育学会主办,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承办的全国“教育信息资源的优化与共享”研讨会暨小教学会首批“十一五”课题立项发布会于5月22日至23日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召开。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是教育部首批挂牌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库存量达700多个G。创建了“吉林市教育信息网”、“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网上学园”、“德育资源网”、“校务公开网”等四个网站,现已全部无偿向广大农村学校开放。网上的备课平台、学习平台、点播系统也无偿为城乡学校的教育、教研和师培服务,受到很多小学师生的欢迎和好评。这是一次带有现场观摩和考察性质的会议。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育》2012,(10):F0004-F0004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系重庆市教委直属小学、教育部全国基础教育定点联系的四所小学之一、重庆市首批示范学校。学校创建于1933年,至今仍坚持其“教养兼施”“手脑并用”的教育原则和“头脑科学,身手劳工”的育人目标。近八十年来,叶圣陶先生曾在这里任教,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演讲,邓小平同志曾批示学校“只许办好”,邹家华、吴敬琏、张焕乔...  相似文献   

19.
自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来,2000年中国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教育部又先后推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小学和初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在部分地区学校试行;2002年9月,试行范围进一步扩大,颁布了新的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此次课改,从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均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本文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这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深化教学改革,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已成为许多地区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了交流和探讨各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加强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由“中国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组织、发起,定于今年八月上旬在郑州举行“全国小学教学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届时,特邀请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师上示范课,并作学术演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