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和难点关于曹操的历史地位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父亲曹嵩是阉宦曹腾的义子,官至太尉。东汉末年,军阀割断混战,生产破坏,人口大量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呜”(曹操《蒿里》)。社会的统一与分裂割据已成为主要矛盾。在这些军事割据集团中,曹操是个有才能的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较好的政策。终于统一了北方。他的政策主要有:(1)压抑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官渡之战后,他下令“重豪强兼并之法”,指责袁绍在冀州地区放纵豪强兼并小民,下令不准豪强逼迫小民代出租赋。(2)兴立屯田,安定民生。曹操听从枣祇、韩浩的建议,在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开始实行屯田,同时修复和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曹操诗歌的重大文学价值。曹操作为建安社会的领导者和建安文坛的灵魂人物,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以他为核心形成了彬彬大盛的建安文学局面。曹操作为“文人乐府”创作的开山之人,开辟、引颔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正确方向与道路。曹操诗歌充满阳刚之气和崇高之质,开创了“大美”这一诗歌美学新范畴,从而成为“建安风骨”的主要支柱。  相似文献   

3.
现行中学《中国历史》课本第三编第二章叙述了魏晋南北朝部分。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也可说是“乱世”。但在这个时期,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不断走向融合,社会经济迂回曲折地仍在向前发展;在思想文化方面,也有新的成就。这些为隋唐统一封建王朝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本文就这个时期中几个重要问题略加论述,以供参考。一、关于曹操及其评价曹操是三国时代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他出身于宦官家庭。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军阀割据混战,生产破坏,生灵涂炭。在这些割据势力中,曹操是一个有才能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实行了一些与别的军阀不同的政策。主要有:(1)抑制豪强。曹操二十岁任洛阳北部尉,造五色棒,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  相似文献   

4.
〔说明〕《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见《三国志·武帝记》裴松之所引《魏武故事》。写于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年)。是反映曹操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曹操“兴举义兵”诛董卓、除袁术、破袁绍、平刘表,转战二、三十年,消灭了淮河以北大大小小的豪强分裂势力,统一了北方。这是符合历史潮流和当时人民  相似文献   

5.
曹操诗两首     
《海外英语》2012,(2):44-45
曹操,我们都知道,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与刘备和孙权创下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实,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曹操在文坛的地位也不可小觑,当时“建安文学”繁荣局面的出现,可以说曹操是功不可没。一起来领略一下他的文学风采吧。  相似文献   

6.
曹操(公元一五五年——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末和三国时期的法家杰出人物。 东汉末期,由于反动的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儒家路线,大地主豪强势力恶性膨胀。他们拼命鼓吹“名节”,结党营私,在社会上形成许多分裂割据的山头;大搞“亲亲”,山外戚宦官轮流专权,造成了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为了争权,豪强势力混战不休,人民惨遭蹂躏,真是政治黑暗到了极点。压迫越深,反抗越烈。公元一八四年的黄巾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这  相似文献   

7.
7.曹操严格教子执法如山曹操,安徽亳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20岁时就被拜为仪郎的官职。他敢作敢为,执法如山。后来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击败了多股封建势力,逐渐统一北方,官至丞相及大将军,封魏公。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武帝。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有多种著述传世。同时在子女教育领域,他也有其独到的思想和做法。曹操在历史上被称为一代“枭雄”,其实他是一个有才华、有作为的人。曹操希望儿子能像自己一样秉公守法、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曹操不但言教,而且注重身教,促使他们努力成才。曹操有好…  相似文献   

8.
“建安风骨”能够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个永恒的诗歌范式,曹操的作用不客忽视。他是政治之主,也是文坛之主。他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诗歌创作,带领建安文人展示出不朽的生命风貌。本文追溯曹操生命情怀的渊源,从对生命的哀挽和对生命的追求两个方面阐释了曹操诗歌中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9.
放虎归山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想在混乱中夺取天下的刘奋,因无立足之地,到处奔波,经常寄人篱下。公元194年,做了徐州牧的刘备被吕布打败,不得不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们知道刘备不是个平常人,提醒曹操戒备他,刘备度日如年。不久,淮南军阀袁术率军开往河北,与袁绍结成兄弟联盟。刘备觉得这是一个脱身的好机会,就对曹操说要在半路上截击袁术。曹操同意了刘备的请求,让他带领5万人马前往徐州袭击袁术。刘备立即率军出发了。曹操的谋士郭嘉、程昱听说曹操放走了刘备,急忙去见曹操。程昱说:“从前刘备做豫州牧时,我们就建议杀掉他,丞相没听。现…  相似文献   

10.
钟嵘的《诗品》对于曹操的诗歌有着一句这样的评价:“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在今天的诗歌评论家看来,这是对于曹诗的很高的评价.但是同时,曹操的诗歌被钟嵘归于《诗品》所列“三品第”中的“下品”——这一现象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本文在对于曹操诗歌的整体阅读基础上,结合对于钟嵘《诗品》的理解,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196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对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你不知道吧?曹操是个了不起的大政治家、大军事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当工作人员不解地问“他不是白脸奸臣吗”时,毛泽东不客气地说: 屁话!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中心地区。他改革了江汉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  相似文献   

12.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混战局面中,首次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吸收、网罗了大批文武将才,为扫平群雄、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试就曹操的这一用人思想及用人方针作一评析,敬请方家赐正。东汉末年,在黄巾农民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摇摇欲坠。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一批批豪强地主与各地守宰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封建军阀集团。这些军阀集团你征我伐,混战不已。为了能在兼并战争中消灭异已,立于不败之地,他们之间除了进行政治、经济、军事  相似文献   

13.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旗手和奠基人之一,他的诗歌曾以“气韵沈雄”,“豪迈纵横”,“古直”“俊爽”的风格而著称于世。其中部分诗歌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关于他的诗歌的语言特色问题,前人已多有评论,钟嵘说他有“悲凉之句”;陈祚明、沈德潜说他“全是汉音”;游国恩先生承陈、沈之  相似文献   

14.
<正>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分三国,论天下英雄。一个身材矮小、貌不惊人的智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推进了历史的进程……一、走近曹操千百年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曹操一直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形象。但伟大领袖毛泽东在研读历史人物时,曾为曹操正名:“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曹操,不少人就会把他和“奸雄”这个词联系起来。不是吗?他 “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杀了杨修、华 佗…… 不错,这些看法中的确有一些历史的影子,但更多的根据却是小说《三 国演义》。由于作者是站在蜀汉王朝的立场来观察分析一切的,就自然会用 艺术的虚构与夸张的手法来把曹操塑造为一个反面的典型,更由于数百年 来戏曲舞台上的反复加工,曹操的那张“大白脸”的确是难以洗干净了。 其实,曹操不仅是汉末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位 大诗人,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再加上女诗人蔡琰(蔡文 姬),共同掀起了一个文人诗歌的高潮,形成了以复兴乐府诗、繁盛五言诗 为内容,以突出“现实性、抒发性、通俗性”为特点,以“风清骨峻”的建安风 骨为标志的富有阳刚崇高之壮美的文学流派。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对于这一流派的发展,他功不可没。 曹操的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0余首,全是乐府诗。这些诗反映了汉末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小题 ,每小题 2 5分 ,共计 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传说中的尧舜时期大致处在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2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 黄巾起义D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3 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 冶铁业    B 制瓷业C 造纸业    D 印刷业4 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 ,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A 鲜卑  B 匈奴  C 羌  D 氐5 …  相似文献   

17.
曹操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方面。从现存的作品来看,他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但他创作乐府诗又不受古题古意的束缚,而是“用乐府题目自作诗”,直接“叙汉末时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为旧时出殡时挽柩人所唱,曹操率先用它来“悯时悼乱”。另外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短暂无常、须当及时行乐或升仙得道的曲调,曹操用以抒写自己统一天下的抱负、自强不息的斗志以及北征乌桓凯旋而归时途中所见的壮景,富有创新精神。这些诗歌,不仅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  相似文献   

18.
《古诗二首》是自治区新编中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的教材。 《龟虽寿》的作者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桥)县即今安徽毫(bó博)县人,是汉末魏初杰出的法家、地主阶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继承和发扬了先秦以来法家的法治路线和革新精神,在思想上,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反对儒家唯心主义的天命观,公开声言“不信天命之事”,下令禁止“淫祀”、“厚葬”等鬼神迷信活动;在政治上,他坚持统一,反对分裂,主张“法治”,反对“礼治”,实行抑制豪强权贵和打击儒家反动势力以及扶植具有革新精神的中小地主阶级的方针政策,在经济上,施行奖励耕战,“强兵足食”的措施,大力兴修水利,广泛推行屯田法(由政府组织人民和军队开垦荒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是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个“现代”诗人,本文试图回答他被称作现代派诗人的原因。究竟是哪种特质使他的诗歌区别于20年代的中国新诗,使他的诗歌具有现代性。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从诗歌阅读开始,分析出戴望舒诗歌中的分裂现象,围绕着分裂现象的特异性,产生分裂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分裂方式造成的结果,阐释这一独特的方式使戴望舒的诗歌达到的现代性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出现了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和“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阝属)”应瑒和刘桢)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他们的作品所体现的,“建安风骨”对后代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王粲(177—217年)则被刘勰誉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这个评价是很高的,王粲十七岁时因为政局动乱从长安到荆州,投奔刘表,在荆州生活了十六年,一直未受到刘表的重用而郁郁不得志,这种心情在他的名作《登楼赋》和《七哀诗》(其二)中都有生动的抒发。二○八年他离开荆州归顺曹操,受到曹操的重用,被辟为丞相掾,后迁军谋祭酒,从曹操西征时还拜为侍中(侍从帝王左右,出入宫廷的官)。那么,王粲何时担任侍中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