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野     
《视听界》1995,(5)
广电部制定禁止“有偿新闻”规定据7月25日《中国广播报》讯,为确保广播电视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维护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形象,最近,广电部印发了《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规定指出:所谓“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中收取被采访和被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程锁  张辉 《新闻传播》2010,(2):77-77
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和新闻报道工作中收取被采访和被报道单位、个人及有关方面的报酬或费用的行为。这是1995年广播电影电视部颁布的《关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中关于有偿新闻的定义。  相似文献   

3.
现象性新闻是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进行的报道。和传统的“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现象性新闻报道所报道的事实往往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现象性新闻不同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也不同与我国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典型性报道。事件性新闻一般有很强的时效性,而且往往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或事件发生、变化的过程。选材较为单一。典型报道则要求新闻事实涉及的人或事要极具代表性、典型性,并且题材集中单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10月,上海市检察院第一分院以涉嫌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罪等依法分别对21世纪网总裁刘冬、副总裁周斌等25人批准逮捕。据侦破此案的上海市公安局称,刘冬、周斌等犯罪嫌疑人对于愿意做"正面宣传"的企业,在收取高额费用后,通过夸大正面事实或掩盖负面问题进行"正面报道";对不与之合作的企业,则在21世纪网等平台发布负面报道进行恶意攻击,并以此要挟企业投放广告或签订合作协议,单位和个人从中获取高额广告费或好处  相似文献   

6.
徐迅 《新闻三昧》2003,(3):48-49
如果“将事实与创作分开”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一条,那么,“将事实与观点分开”,这是新闻报道标准的第二条。用一个更通用的新闻术语表达,它的另一个说法应当是“将报道与评论分开”。新闻从业者都知道:“报道”是指“新闻媒介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传播”。而“评论”是指“受众结合重要的新闻事实,针对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通过新闻媒介所发表的论说性文体”。报道的内容是事实,是客观的;评论的内容是观点,是主观的。因此,“将报道与评论分开”也可以表述为“将事实与观点分开”。  相似文献   

7.
广告与新闻混杂挑战传媒公信力--对三家报纸的抽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报纸在广告传播中存在着大量广告与新闻混杂的现象。这种混杂现象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报纸的广告版面或专版上,采用新闻报道和专题报道的形式安排广告,人们难以辨别到底是广告还是新闻。本文称之为“新闻式广告”;二是在报纸的新闻版面上的新闻报道中隐藏着明显的广告内容。一般的受众会认为它是新闻报道,但就其本质而言是以商业推销为目的的广告,本文称之为“广告式新闻”。无论哪种类型都模糊、混淆了广告与新闻的界限和区别,引起了传播误导。  相似文献   

8.
新闻文摘     
法国1944年制定的(关于报刊组织的法令,规定:“报纸所有者、出版物经理或其任何合作者把经济广告处理成新闻,并以此接受或索要钱款或其他好处,将被处以3个月至2年的监禁和2万至600万法郎的罚款,或两者中的一项惩罚。” 日本新闻协会1966年制订的《广告伦理纲领实施细则》规定:“报纸应拒绝刊登‘广告形式’,内容伪装成新闻的材料。” 土耳其1960年制订的《报业伦理规则》规定:“商业性公告或广告,以新闻、专论、图片或特别的形式时,必须使其与正式的新闻有区别。”巴基斯坦1965年制订的《报业准则》也有与此完全相同的规定。 智利全国报业联合会1963年通过的《报业道德规则》规定:“新闻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拒绝收取公共或地方机构的报酬。”  相似文献   

9.
最近,新闻出版总署下发通知,要求各新闻出版单位采取切实措施制止虚假报道。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一、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生命。报刊出版单位要完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新闻机构及其新闻采编人员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要认真核实报道的基本事实,确保报道的新闻要素准确无误,不得编发未经核实的信息,不得刊载未经核实的来稿,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0.
论文缩微     
“新闻报道失实” 的法定界限 王泽华在《新闻战线》第8期上撰文谈到,根据法律解释,新闻失实报道,是特指那些基本事实失实、有侮辱性内容的报道.而基本事实准确,没有侮辱性内容,即使存在个别细节与词句不当,也不宜轻易称之为新闻报道失实而扣上“新闻侵权”的大帽子,除此之外,在采写报道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采访中问被批评单位与个人讲清楚,正确的新闻评论与正当的新闻批评报道,同样是受法律保护的。(2)进行重大新闻采访时,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把一些新闻事实材料搞得更准确。更充分、有理有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媒介报道与司法独立审判产生冲突的案例日渐增多。2006年9月12日,在法院系统的宣传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向外界宣布若干“禁令”,以此为法院新闻发布定下基调。这些规定包括:法官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媒介不得超越司法程序进行预测性报道,重大案件新闻发布由最高法统一口径等。对自身法院系统,最高法提出五项内容“一律不得发布”①,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对媒介涉案报道做出限制性规定:媒介对案件的报道不得超越司法程序预测审判结果、发表评论或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现象性新闻是对社会生活中新出现的某些热点现象进行的报道。是近年来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新类型。和传统“一事一报”的新闻报道模式不同,现象性新闻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往往是能够集中反映某一类现象的若干个事实。报刊常见的“某某现象扫描”、“某某现象透视”等多属此类。  相似文献   

13.
经济建设被确立为“中心”之后,农村经济也上升为农业新闻报道的“中心”地位,近两年,《日照日报”在农村经济新闻的报道形式内容,语言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创新,并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作为参与农村经济新闻报道的笔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沈阳军区第二 0九医院院长杨福常年坚持为新闻报道出点子,经他指点的新闻线索,多数都被新闻单位采用,因此他被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同志称为“点子”院长。   近年地方新闻单位重利轻义,把正常的报道当成广告作收费处理,这下子难住了报道人员。杨院长得知后,便给他们出点子,打起社会效益牌。他们在院里搞起了“温暖工程”,“减免工程”,使一些见义勇为和贫困的病人得以减免医疗费,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一致赞扬,结果吸引了地方报社的老总们主动拿出版面宣传医院的事,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冒了“尖”,被当地政府破…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与新闻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闻界对新闻与新闻报道未做严格区分是造成新闻学理论一定程度混乱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在《新闻本体论纲》[1]中提出:新闻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新闻是人在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属社会存在范畴;新闻报道是经验事实的表象和陈述,是对新闻所做的报道,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关于“新闻”,我在《论纲》中已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本文试图进一步对新闻报道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6.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17.
党报是肩负新闻和宣传双重使命的特殊“新闻纸”,头条新闻即是党报使命的集中体现。因此它在定位上体现为:是有主观倾向性的新闻;要实现传播价值的最大化;要反映改革现实。头条新闻的诉求目标是“新闻精品”,其标准是政治性、显著性和必读性。在报道艺术上,一是倡导“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核心”的新理念;二是在内容、结构和文体上体现报道规范;三是通过展现新闻事实的个性化实现新闻报道的多样化,运用“人格化”的手法改善会议报道。  相似文献   

18.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点,改进会议报道,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挖掘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把会议报道做新 一是选择最有价值的事实进行报道。许多会议涉及多个议题,报道会议要拎出“新闻眼”,抓住最具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问题进行报道。一篇稿件通常只有一个主题,只有抓住主题,突出重点,才能抓出新闻甚至重大新闻。  相似文献   

19.
时政新闻报道因其内容的重要性和与受众的关联性.在党报各类新闻中担当着重要的职责。然而,时下不少党报时政新闻报道形式僵化、内容狭窄,在强调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同时,忽略了按照新闻规律报道新闻,致使许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有用信息,常常被淹没在公文化、模式化的领导讲话和会议程序里。  相似文献   

20.
新闻报道工作总是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一个新事实发生了,能否成为公开的新闻报道。除了要有新的“事实”这个“本”.还必须被“选择”出来予以公布.并且还要被从新闻媒介的信息载体中选择出来进行接触。即阅读、聆听、观看或点击。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一个从选择到表达事实和从选择到接受被公开反映事实信息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