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久以前——具体地说,是在1969年7月20日,两个地球人走出狭小的宇宙飞船,在月球表面漫步停留了一会儿。在其后的三年半时间里,陆续又有10个地球人登上了月球,于是,这件轰动世界的事似乎结束了。  相似文献   

2.
送我上月球     
2004年1月,布什总统宣布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致力于让宇宙员在2020年前重返月球,此举立即使科学家们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布什的计划许诺为考察月球和火星的研究人员提供更多的经费,而空间科学的其它一些领域就只有勒紧腰带过日子了。迄今为止最大的输家是哈勃太空  相似文献   

3.
科苑 《今日科苑》2006,(6):14-16
月球成为了众多国家心目中的“宝地”,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印度都已参与到新一轮的登月竞赛之中。专家预计,人类将在未来的10-15年之内再次踏上月球。各国争相登月的理由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到月球上建立一个永久基地,也就是说,要在月球上跑马圈地,占有宝贵的月球资源。  相似文献   

4.
1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1975年开始,日本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平均数量逐渐增多。至1985年,日本在各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每10亿美元国民总产值(GNP)的论文数量仍远远低于英、美等国,且论文被引用量也不多。日本、中国都已结束追随发达国家,进入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1985年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科学和技术,特别是发展基础研究,否则就不可能创立下一代新产业。日本科学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研究经费不足,其二是研…  相似文献   

5.
林贵平 《百科知识》2005,(10S):13-14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飞行了1小时48分钟,首次实现了人类太空的梦想。1969年7月,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将人类的活动领域扩大到月球。之后,人类在征服宇宙空间的进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5”号飞船飞行成功,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踏上月球的宁静海,成为首次登上月球的人类.此后不久,前苏联由于联盟7K—L1飞船故障,彻底放弃了登月计划.  相似文献   

7.
面向新世纪的日本科学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重视基础性研究,培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中国的科技界一直存在这样一种有失偏颇的观念,认为日本过去是一直不重视基础研究,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才迫使日本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而实际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日本一直都十分重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正是因为重视基础研究,才有后来应用科技和企业科技的繁荣;也才有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经过短短30年的时间,经济迅速崛起,跃居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过去20年,日本的基础研究、应用和开发的投入基本上保持约在15%:25%:60%的…  相似文献   

8.
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氢气和氧气生成电力和热量的装置。燃料氢气和空气分别送进燃料电池,电就被奇妙地生产出来。像一个蓄电池,但实质上它不能"储电"而是一个"发电厂"。20世纪60年代,这种电池成功地应用于阿波罗登月飞船,从此燃料电池开始广泛应用于宇航领域。与此同时,燃料电池研究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得  相似文献   

9.
中国探月行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美国新的太空计划,其中提出2008年前开始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进行系统的月球探测;2020年前重新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以月球为跳板,2030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乃至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各国的评论一致认为,美国新太空计划的目标是控制能源、军事优先。欧空局根据美国新的重返月球计划,迅速调整月球探测计划,2020~2025年实施载人登月,在月球上长期居留,2035年把宇航员送上火星。  相似文献   

10.
有关月球起源之谜就像大海的潮汐一样古老而神秘。在太阳系中沿江有哪个行星能像地球一样,以拥有月球这样一颗独一无二且备受瞩目的卫星面临自豪。事实上,水星和金星根本没有自己的卫星,火星也只有两颗极小的马铃薯状的卫星,而:“气体巨人”——木星的许多小卫星与它们的母星相比也只能算是一些小不点儿。冥王星有着与它自身体积差不多大小的卫星——卡戎,但是两到三颗卡戎,甚至就连冥王星本身,也可以装进月球当中。在太阳系中行星的卫星排行上,月球是比较大的一颗卫星  相似文献   

11.
从1966年2月到1972年12月,美国共发射了17艘阿波罗宇宙飞船,其中有11次载人飞行,6次载人登月,登上月球的有12人,还有环绕月球飞行的,“阿波罗计划”共造就了24个月球人。这些“月球人”受万众瞩目,在他们登月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尿裤子的月球人在苏联的第一个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后,美国人也急不可耐了。20多天后,他们准备把自己的第一个宇航员送上天。那一天是1961年5月5日,穿戴整齐的谢波德中校兴致勃勃地进入水星三号飞船,大型火箭已经准备点火,它将把这艘飞船送入太空。但是,等了好久火箭还不能发射,中校急得大叫“我要撒…  相似文献   

12.
大学科研体制对于日本基础研究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在一篇题目为《世界级科学家国别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的调研报告中,根据日本获国际大奖的人数、日本科学家在国际性科学院的外国人会员中的人数和论文被引用次数的世界排名等指标,对日本基础研究目前在世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57年,随日本科学代表团访华的渡濑让和关户弥太郎教授应邀访问了中国云南宇宙线高山站。此后,两国科学家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和活动中便有了经常的接触,如日本物理学家应邀参加了1964年和1966年举行的北京科学讨论会和物理讨论会。1977年,高能物理所首任所长张文裕教授率团访日,与日本同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从此,开创了中日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内全面合作的新局面。两国政府也十分重视这种合作。从80年代初至今,中日宇宙线研究的合作一直…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2004,(6):36-38
目前碳纤维工业化产品是聚丙烯腈(PAN)基和沥青两种,但还是以PAN基碳纤维生产为主。1961年日本人阪工业研究所进藤博士埘聚丙烯腈为原科研究开发PAN基碳纤维,日本群马人学大谷教授在1963年利用煤焦、石油炼制的副产品沥青研究开发成功沥青碳纤维。1965年-1967年美国的UCC公司  相似文献   

15.
37年前,“阿波罗11号”载着3名宇航员,第一次成功地让人类登陆月球。很少人知道,这个已经家喻户晓的航天行动差一点失败! 40年后,曾经参与那次著名航行的人和我们一起,缅怀那段历史,探访从未对外公开过的细节,了解这次伟大的行动背后,曾经隐藏着怎样的重重危机。 1969年7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打破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早晨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人》2007,(8):11-11
美国宇航局(NASA)2006年12月4日宣布计划在月球两极中的一极建立一个国际基地,并将于2024年(美国按计划再次登月的4年以后)之前实现对基地的永久性人员配备。这个计划比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了很大的进步.标志着太空探索活动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孝文 《金秋科苑》2013,(11):34-37
自1972年12月美国阿波罗17号飞船返回地球、美国结束阿波罗登月计划后,30多年来,美国、苏联从此再未进行过任何载人登月任务。一种观点认为,这是因为所有25名飞往月球的美国宇航员都曾在月球上发现过不明飞行物,对外星强大科技的畏惧,促使美国宇航局(NASA)放弃了载人登月任务。  相似文献   

18.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 1961年,人类第一次离开地球母亲的怀抱. 1969年,人类第一次登上另外一个星球.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2007,(8):11-11
美国宇航局(NASA)2006年12月4日宣布计划在月球两极中的一极建立一个国际基地,并将于2024年(美国按计划再次登月的4年以后)之前实现对基地的永久性人员配备。这个计划比20世纪60年代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有了很大的进步,标志着太空探索活动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登月     
对于研究月球的科学家来说,1969至1972年间进行的6次阿波罗登月飞行(共把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给他们留下了两大撼事。最大的遗憾当然是阿波罗计划突然结束,致使月球的许多东西来不及探索。还有一种遗憾就是,阿波罗计划的巨大成功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流行的误解:由于宇航员已经访问过月球似乎没有必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