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孔乙己》自发表至今已近百年,主人公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之后塑造的第二个病态社会里的经典中国病人形象。《孔乙己》尽管隔着久远的时空,却依然无法阻挡它那迅速而又逼人的深刻性。鲁迅的学生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一文中说: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已译了外国文。我问他的好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名篇《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呢?鲁迅先生解释说",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了一个绰号,叫作孔乙  相似文献   

5.
孙伏园曾经问鲁迅,在所作的短篇小说中自己最喜欢哪一篇,鲁迅说最喜欢《孔乙己》。鲁迅的短篇小说艺术成就都很高,为何他偏偏对《孔乙己》情有独钟呢?反复阅读这篇饱含鲁迅先生心血的作品,我终于理解了先生偏爱的原因,因为这部作品处处体现了先生匠心独运的构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千呼万唤始出来———谈《孔乙己》的铺垫艺术安徽/朱克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艺术构思可谓匠心独运,研读《孔乙己》,我们便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妙笔生花的精彩铺垫。小说共13个自然段,作者用大开大合大起大落的漫画式的叙述,以五分之四的篇幅(①—段)交代...  相似文献   

7.
再谈孔乙己     
鲁迅先生创作的《孔乙己》问世,距今已有78个年头,但常读常新。通过一次次教研活动,我对孔乙己这个人物都有许多新的认识。鲁迅先生创作《孔乙己》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的始端,尽管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拥护民主科学”的曰号,但封建复古的逆流很是猖撅。对此,鲁迅先生甚为愤慨。封建科举虽于1906年被废除,像孔乙己那样的生活也可能被人们淡化,但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根基依然牢固,时代虽到了20世纪,孔孟之道依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封建思想的土壤就有可能滋生新的“孔乙己”,摆在有识之上面前的任务是要拯救新一代,唤起新觉悟,…  相似文献   

8.
一、从鲁镇的酒店看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农村。《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一九一八年写的一篇小说。故事的情节全都在鲁镇酒店这个环境里展开。为什么要选择在鲁镇酒店展开情节?固然,咸亨酒店真的曾经有过,是鲁迅先生的一位本家开的,就在鲁迅先生故居附近。但那不只是一个真实的地名,更重要的是由塑造典型人物的需要而选择的一个典型环境。这个小小的酒店,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是半殖民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一部作品.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的悲剧人生和当时社会的凉薄,揭示了封建末世下层读书人的病苦.教读《孔乙己》后,印在我心中的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孔乙己那件永远脱不下的长衫.  相似文献   

10.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11.
联系鲁迅先生生平,再次细读其"最喜欢"的《孔乙己》,我们竟至发现:酒店小伙计"我"和孔乙己都是先生影子一般的存在——或者,我们甚至可以说,《孔乙己》近乎先生的"夫子自道"。既如此,对于孔乙己的形象与性格也颇有重新分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为文本,从孔乙己本身言行的可笑论述了其实可悲的命运,从这种性格产生的典型环境阐明了封建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最后又从短篇小说的特征上分析了鲁迅先生"窥一斑知全豹"的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3.
毫无疑问,鲁迅先生对孔乙己有着同情的一面,但在分析这一点时我们常常只从小说的情节入手。其实,如果从鲁迅先生的用词入手来分析,也许效果更好。以下不妨略举数例。 “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终于”,既可看出孔乙己也曾努力过,也显示出作者的惋惜、遗憾之意。  相似文献   

14.
钱燕 《现代语文》2014,(6):72-7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发表在1919年4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上,后来鲁迅先生把它编入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本多年,笔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之余,研读并归纳了孔乙己的七宗“最”,兹述如下:最奇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描述了一个苦弱个体的悲剧命运,孔乙己被无情地嘲弄、凌辱,最终惨死,他是不幸的.但他的不幸,不仅有社会的原因,更是他自己自我沉醉、甘于受辱、面对嘲弄无动于衷的不争气所致.鲁迅先生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对孔乙己说的,更是对当时社会无数麻木不仁的劳苦大众说的.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巴金谈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曾说:“他那篇《孔乙己》写的多么好!不过两千几百字。”  相似文献   

17.
孔乙己·咸享酒店和绍兴老酒凡读过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人都不会忘记孔乙己经常去喝酒的咸亨洒店。当年,咸亨酒店(古人有“品物咸亨”之说,作为店号是取其通达顺利之意)在周家新台门所在的东昌坊口,是鲁迅先生的远房本家开的。有个象孔乙己这样的人常常去喝酒,此人的绰号叫孟夫子。鲁迅写“孔乙己”并非为那孟夫子写照,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牺牲品中的典型人物。当时象孔乙己这样不肯脱下长衫去做工,却已  相似文献   

18.
六年前,初次执教《孔乙己》。即时教学完全遵照传统解读,对孔乙己的认识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教学目标的最终指向理解鲁迅先生对封建科举制度残害读书人心灵之罪恶的批判。——对鲁迅先生的理解仅局限于其革命性上,即对"恶社会"的批判。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以酒店小伙计的视角记叙了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三个主要场景的精彩描写道出了孔乙己最终成了"孔乙己",让读者在鲁镇酒店的小格局中看见了当时的大社会。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