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7月18日,因在央视十套“百家讲坛”讲课而声名鹊起的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来南京与读者交流。次日,南京四大都市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扬子晚报》都以相当的版面对易中天读者见面会作了报道。在报道中,四家报纸相同的是:都用“引号”引用了“易中天的原话”;不同的是:关于同一个话题的“易中天的原话”,四家报纸提供的版本却各不相同,现聊举几例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众传媒与学术传播——从《百家讲坛》的热播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涛 《新闻界》2006,(5):63-64
2004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栏目收视率一路上升。2006年,易中天的电视讲座《品三国》以及同名出版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来自普通观众、专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评说和争论。  相似文献   

3.
朱健桦 《出版参考》2007,(11S):22-2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不仅如此,于丹的另一部作品《于丹(庄子〉心得》也超过了易中天的《品三国(下)》、《品三国(上)》两部作品,位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第2。至此,出现了于丹全面“超越”易中天的态势格局。[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北大百年讲堂作有关文明的演讲这篇演讲实为36卷本《易中天中华史》的总序,他希望用《易中天中华史》最终来回答一个"三干七百年以来我们的命运和选择"的问题。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以来,"易中天现象"成为红极一时的文化热点.自2005年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以来,易中天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讲史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2006年初开始,《百家讲坛》继续播出的易中天《品三国》节目,他站在平民的立场,通过现代的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其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讲解风格,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追捧,收视率一路攀升.易中天也因此迅速走红,有关他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在百度贴吧有个以其名字命名的阵地--"易中天吧",大批铁杆拥趸自称"易粉"、"乙醚",风头直逼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6.
王小峰 《出版参考》2006,(8S):11-11
7月22日,易中天新书《品三国》在北京图书大厦举行首发式,此次签售是北京图书大厦有史以来最火爆的一次,有近4000人排队等候签名。此次签售的主角易中天——一位做学术研究的学者,他的签售竟然比当红任何明星都要受关注,从这点看上去是个似乎是非常奇怪的现象,如果我们还以过去的眼光来看易中天现象,大概怎么也解释不清楚他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但对出版社来说,他们看到了易中天的商业价值,以操作畅销书的方式来占领市场。从受众角度来讲,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7,(13):79-79
今年5月,《福布斯》(《Forbes》)杂志公布“2007年中国名人榜”,一个从未在该排行榜上出现的名字——易中天,突然跃居榜上,是唯一一位以作家身份晋身前50名者。易中天跳脱学术窠臼,成为市场明星,主要来自他一系列的“品人”作品。在他笔下,刘邦、项羽、曹操不再是刻板化的人物,而是有复杂人性的生命。品人通透,正是他超越千百名历史学者,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许多人还对易中天2006年北京的签售盛况记忆犹新的时候,易中天再度出手,众目关注的《品三国》(下)已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品三国》(上)于去年7月22日出版后,连续五个月高居各大排行  相似文献   

10.
襄樊日报注重新闻摄影创新,推出《新闻相册》,确立以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以有趣、有情、有意来感动吸引读者的思路。一、有趣:从选材上抓住读者去年4月上旬,襄樊市举办纪念诸葛亮出山1808周年活动,著名学者易中天要来襄樊出席。摄影部商议出一期《新闻相册》。大家确定思路:以易中天为主,但侧重在情趣上。一个如日中天的学者,现在和我们面对面了,他到底是个么样的人?《性情中人易中天》这样体现:  相似文献   

11.
吴媛媛 《新闻世界》2011,(7):264-266
近年来,畅销书排行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历史类图书,从《易中天品三国》到《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什么玩意》等等都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本文选取《中华上下五千年》《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儿》为例来看这些比较畅销的历史类图书的变化。经过分析发现,历史类畅销书的作者出现明星化,平民化趋势,并且历史类畅销书由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向娱乐大众方向转变,并且在解读历史的方式上更具个性化。  相似文献   

12.
《大观周刊》2006,(42):8-9
在易中天比作“06版的李宇春”,是因为他的颠覆性所导致的致使吸引力,又一次将中国女人通杀。他站在央视《百家讲坛》,品读汉朝风云、三国人物,而全国人民则各怀心思地坐在电视机前品度他:不帅,还有点老,可偏偏就有万千“意粉”追捧,美丽的女“意粉”甚至高叫“嫁人就嫁易中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初,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再次携手易中天推出其第一部文学作品单行本——《高高的树上》,这也是易中天的第一部文学选集。该出分为八个篇章,其中“新疆诗草”,是作者早期在新疆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易中天先生在《品三国》中对三国历史的一些解读,认为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对后世直至今日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史料价值、注史方法及史传文学创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上,易中天频频亮相,他用幽默机智、神情并貌、通俗浅显的说史方式,把古代三国人物品了个淋漓尽致。随着他一系列著作的畅销,他成了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新星。尽管各类媒体对易中天  相似文献   

16.
近两年来,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品读经典的热潮。在我的主要记忆里,先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再有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前后呼应,红极一时,不仅"火"了,简直"疯"了。"跟风"和"模仿"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面对诸多因品读经典而一夜走红的案例,大大小小的刘心武、易中天和于丹们纷纷披挂上阵,或在央视开讲,或在各地走穴;  相似文献   

17.
影视与读书     
林载爵 《出版参考》2007,(6S):25-25
2006年11月的一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于丹(论语)心得》的签售会,一直到晚上九点半,主角于丹足足签了将近8000本,现场总共卖出了1.2万多册,打破了售书史上的纪录,超过易中天8月在上海签售《品三国》4000多本的纪录。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韩阳)8月4日,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携新作《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同时进行了他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赠书仪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向易中天颁发捐赠证书并讲话。  相似文献   

19.
任文 《出版参考》2009,(16):19-19
本刊讯(记者 韩阳)8月4日,著名学者、作家易中天携新作《我山之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在北京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同时进行了他向“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赠书仪式,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卢雍政向易中天颁发捐赠证书并讲话。  相似文献   

20.
易中天、于丹等在央视《百家讲坛》做客开讲,“品三国”,解读汉代人物、《论语》和《庄子》等古代经典,因观点的标新立异、语言的通俗流行以及与现实的紧密结合,从默默无闻的学者变成“明星学者”,从普通的教授变成“超级教授”,学者走上电视,学术结缘传媒,在全国引起不小的震动。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易中天于丹”现象。观众中有坚定的拥趸者,也有表示不屑和质疑的,不同的心态和声音反映了问题的各个方面。“品”、“解读”、“心得”就是一种解释,本文试从解释学角度来分析“易中天于丹”现象在社会中的传播与反响,以期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