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浩然 《精武》2012,(1):27-27,29
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技术动作实质上是投掷标枪技术动作的最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到器械出手,属于鞭打用力过程。双手头上抛掷实心球错误动作的产生与鞭打动作正确与否有很大关系。运用鞭打动作原理解析抛掷实心球的错误动作,便于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2.
投掷标枪技术比较复杂,尤其是最后用力。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人体处于快速移动中,要在0.2秒左右时间内完成右腿的发力、髋轴的蹲转、良好的满弓、强有力的左侧支撑、器械的控制、以及高质量的“鞭打”等一系列动作上。如果说最后用力是投掷标枪中的关键技术,那么“鞭打”又是最后用力技术中的关键。据此,我在平时的教学训练中,坚持以“鞭打”技术为重点,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胡明立 《中华武术》2010,(10):18-18
标枪最后用力中的“满弓”动作是成功完成鞭打动作的保证,“满弓”动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用力的质量,“满弓”动作做不出来,鞭打动作无从谈起。笔者在此介绍一些训练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前掷实心球能有效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协调性,是落实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运动能力”的载体。在前掷实心球过程中,最后的挥臂鞭打用力是投掷动作的关键一环,此环节中易出现“没有鞭打动作”“用力鞭打意识不强”“鞭打用力不够”等问题;教学中如果只用“远度分值”判断强化“最后鞭打用力动作”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5.
标枪运动是复杂的多轴性旋转项目,伴有反关节用力的技术动作,且具有一定的正负加速度的投掷运动。就投掷臂而言,最后用力阶段不仅要完成转肩翻肘动作,使投掷臂和标枪处于“鞭打”前的正确位置,增加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而且参与“鞭打”掷枪动作,为提高出手初速度创造条件,其中,肘关节完成由屈曲到伸展动作的技术难度很大。  相似文献   

6.
<正>示范是以具体动作范例,使学生借助视觉器官对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和动作部位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形成初步的动作表象。所以选择正确的示范位置和方向,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示范者的动作、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因教材而异因教材的性质和动作的技术结构不同,示范的位置和面是不一样的。如跳远、前滚翻、肩肘倒立、蹲踞式起跑、侧向投掷等动作是沿着纵向移动的,可采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运动员在学习掷标枪技术的开始阶段,一般是以原地投技术为主。这些技术大多与髋、肩、肘的翻转动作和鞭打动作有关。当技术学习到助跑掷枪的阶段就涉及到了“超越器械”的技术问题。“超越器械”是指运动员在掷标枪的最后用力之前,由于交叉步下肢动作快于上肢,造成运动员身体后倾,身体左侧领先于右侧,髋关节领先于肩关节,身体领先于器械的身体姿态。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方法1.从动作要领中提炼重、难点从教学内容的动作要领中提炼行为动词,作为确定重、难点的方法之一。如,后蹬跑动作要领为:上体稍前倾,后蹬时前脚掌用力蹬地,后蹬腿蹬直,髋部前送,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后积极下压,前脚掌着地,两臂前后摆动,与腿部蹬摆动作协调配合。提炼的行为动词是:蹬、送、摆(手臂摆动、腿部蹬摆)、压,而四个动词中"摆"这一动作需要学生臂和腿协调配合,是学生完成动作难以掌握的部分。因此,后蹬跑教  相似文献   

9.
标枪投掷中右腿与鞭打动作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世界优胜标枪运动员技术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就右腿动作形式讨论了其动力和制动作用对形成有效鞭打动作的关系。认为在最后用力的准备阶段,为使身体重心迅速前移,右腿的动作形式是推送,而不是转蹬式跪蹬;最后用力阶段右脚趾之所以始终与地面保持接触是为了髋部固定继而为上肢的鞭打动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在攀爬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结合器械的特性,对器械攀爬技术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认为在三肢固定才可以移动第四肢、用力最好接近垂直用力、保护绳的安全保护也是攀爬者动作协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掷标枪技术是助跑引枪交叉步接最后用力来完成的运动项目,也属于速度与爆发力相结合的瞬间动作。因此,标枪项目的专项能力训练一定要具有针对性,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一、单臂投轻器械主要用来发展手臂鞭打动作速率,同时对掌握和改进鞭打技术及完整的投掷步有很大作用。方法同投掷标枪技术一样,可原地投、上步投、短距离的助跑投,对投掷墙或投掷网,投远都可。器械:垒球、胶球、鞭子、柳条、轻标枪等。二、单臂投重器械主要发展专门投掷力量,并有利于掌握大肌肉群先发动用力的技术,训练方法同上。器械:小铅球、重标枪等。  相似文献   

12.
<正> 示范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生动、具体的直观教法。它是教师(或教师所指定的学生)以具体动作为范例,使学生借助视觉器官对所学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完成方法和动作各部位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初步的动作表象。正确选择示范位置及面,对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教师的动作示范,进而逼真地模仿动作技术,正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究竟如何正确地选择示范  相似文献   

13.
示范法教学是武术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直观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具体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所学习动作的表象,以了解所学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因此,武术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观感受,以提高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所以,示范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掷实心球动作实质上是投掷动作中最后用力的后一部分,即从“满弓”开始完成动作,因此,关于动作要领及其错误动作的纠正方法,查找投掷教材即可。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头的作用,其实学生投掷中的许多错误也都与头有关。   一、投掷理论分析头的作用   投掷理论指出,头在投掷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肌肉的拉紧与放松,并有助于身体的平衡和完成超越器械,推球前的抬头有助于提高出手高度和出手角度。   二、准备姿势时头的动作及其作用   投掷实心球动作是从“满弓”开始。此时,头的动作应该是充分后仰,这有利于“满弓”更加充…  相似文献   

15.
<正> 小学的投掷教材,主要是掷垒球、掷沙袋。由于投掷垒球和沙袋的最后用力是鞭打动作,其身体姿势、动作轨迹、用力顺序与推铅球不同,这样学生在小学获得的投掷知识与技能,对中学时学习掌握正确的推铅球技术起着干扰作用。如何消除这种干扰?我在教学中采取下列几点做法,收到了一定效果。 1.根据学生力量大小,采用不同姿势进行臂屈伸练习,如推墙整、斜立撑、俯卧撑、脚高于头部撑。练习时要求学生手指相对,伸臂用力动作快。这种练习相似于推铅球出手时的用力动作,能使学生产生比较正确的本体感受和技能刺激。  相似文献   

16.
<正>在小学投掷教学中,学生掌握动作时存在着诸多的错误动作,如,持轻物掷远时不向前上方投出,而是用力砸向地面。当笔者绞尽脑汁地运用讲解法、示范法、图解法、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时,部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和掌握快速用力向前上方投掷轻物的动作。一、场面描述在二年级的一节投掷课上,我组织学生自由地抛掷纸球,让学生充分体验多种姿势的投掷动作。过了一会,我发现小李离开投掷  相似文献   

17.
在田径技术动作教学初期,教师一般按下列教学程序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动作概念。 示范法:教师有目的地给学生示范技术动作,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动作表象。 讲解法:教师给学生讲解动作要领,使他们经过大脑的思维形成理论概念,以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 模仿法:教师在示范、讲解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按动作要领做慢动作模仿练习,以巩固前面所形成的动作  相似文献   

18.
前手翻是技巧中较难掌握的一个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快速准确地掌握该动作的技术要领并尽快学会完成动作,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前手翻教学的五步曲,介绍给大家。一、准确、完美的示范做前导教师准确、完美的示范,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在讲解动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是一种注意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到特殊的作用。我们以竞赛套路中42式太极拳为例,全套42个动作在5-6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独特的用力表现形式,其动作和缓,气力相合。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至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动作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时,采用呼气配合。  相似文献   

20.
站立式起跑是小学的教材,中长跑起跑一般都采用站立式起跑,而自然站立式起跑在球类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是常有的事。站立式起跑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起跑姿势和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但体育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训练,全班几十个学生怎么组织,如何做到万马奔腾“活而不乱”呢?怎样才能使三年级学生到六年级学生“百练不厌”,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收到增强体质效果呢?我的教法是:一、掌握教材重点,让动作要领在儿童头脑中深化1.讲解示范采用讲中练、练中讲、讲练结合的办法。教师讲“各——就位”,学生也默念”各就位,教师讲“各就位”动作要领,学生也默念动作要领:“两脚前后开立,前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