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组织机构主办: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承办: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宇航学会协办:课堂内外杂志社竞赛时间2011年6月1日—9月15日参赛对象中小学生,欢迎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关注。竞赛内容竞赛题目由30道单项选择题组成,内容主要为载人航天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2.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时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3.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全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4.
奖励     
中国神七载人航天任务团队获美“太空成就奖” 美国航天基金会3月30日宣布,将该基金会的2009年“太空成就奖”授予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团队(简称神七任务团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神七任务航天员翟志刚等当天代表神七任务团队参加了颁奖仪式,并领取了奖项。  相似文献   

5.
1992年9月21日,王永志受命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开始勾画载人飞天的蓝图:先从载人飞船开始,再发展空间站、登月探测……就这样静悄悄地启动了载人航天工程。他说,我国的载人航天比美国、俄罗斯晚了40年,怎样才能在人家40年之后,做出一个飞船来还能振奋人心呢?只能体现中国特色,体现技术优势。于是,他提出跨越式——兼顾未来的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模式: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初步建立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研究。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  相似文献   

6.
<正>2月28日,一份"中国载人航天发射时间表"引爆了中外媒体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表示,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间,我国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将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于2020年前后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国航天员  相似文献   

7.
为激发全国青少年对航是科技的兴趣,提高全国青少年对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的了解,中国科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将举办寻梦“天宫”——空国青少年载人航天科技知识竞赛活动。  相似文献   

8.
宇宙能源取之不尽宇宙以其辽阔无垠和构造之美令人神往,以其取之不尽的能源和物质财富引人瞩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应用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顾逸东说,为了扩大认知的范围、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人类必然要不断开拓天疆。中国开展载人航天工程为开拓领域更为广泛的载人航天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中国飞天梦     
2013年6月26日,中国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着陆,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项目在进入第二个十年之后取得了又一个成功。中国于2003年首次派航天员进入太空,成为继俄美之后第三个独立完成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中国正按照既定步骤,有条不紊地推进航天项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与航天员通话时曾说,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快、更远。  相似文献   

10.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载人航天精神蕴藏着巨大的"立德"价值。载人航天精神承载着国家之德,是国家兴盛的支柱与价值准则,树立了社会立德之标杆,引领着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奋斗方向,这是立德的前提。载人航天精神所具有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文化传承创新之德是新时代"立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明载人航天精神之德、笃载人航天精神之实来修德,并以体验载人航天精神之载体从外部强化"立德"。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在“神舟”5号成功返回之后,中国载人航天的下一个里程碑将是什么?登月、登陆火星还是建立载人空间站?  相似文献   

12.
书虫吧     
以“神秘”二字著称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终于揭开了面纱。随着神舟5号的发射成功,机械工业出版社与贝塔斯曼亚洲出版公司也在第一时间联合向读者奉献了《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一书。与市场上同期推出的同类图书相比,《放飞神舟:中国首次载人航天工程纪事》一书更注重于图片的表达和细节的描  相似文献   

13.
为庆祝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国家邮政局联同澳门邮政局、香港邮政署十六日下午在“神州五号”飞航的诞生地——北京航天城举行邮票首发仪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李恩杰、张庆伟和国家邮政局长刘安东,港澳邮政局长共同为邮票首发式揭幕。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  相似文献   

14.
时事进行时 10月12日上午9时0分0秒,发射“神舟”六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火箭在点火4秒钟后升空,轰鸣声回荡在戈壁滩上空。这是长征火箭第88次发射。 9时39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宣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中华  相似文献   

15.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勇于攀登不断形成的思想内核,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生动素材。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时代价值。载人航天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一致、路径融合、内容互补,但仍存在主体认识不足、建设措施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现实问题。高校可以通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等方式,推进载人航天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提出:"中国一定要搞载人航天。"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到今天"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中国载人  相似文献   

17.
简讯     
2004年2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获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刘东生 长期奋斗在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从中国黄土的研究中对全球环境变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与环境地质学居于国际地球科学前沿。王永志 从1992年起担任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至今,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也是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之一,在载人航天工程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简讯…  相似文献   

18.
①1998年11月,珠海。航天专家王礼恒郑重宣布:中国将力争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术界早已不是秘密的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由此走进世人的视野。②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并顺利回收。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中国人用7年的时间迈出了这也许是最艰难的第一步。③2000年11月22日,国务院发布“中国航天白皮书”,明确提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10年发展目标。在技术突破与经济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中国希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④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试验飞船再次升空。飞船顶端设有逃逸系统,内部搭载有动物和微生物细胞,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五星红旗飘扬太空,世界目光聚焦中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是啊,载人航天是造福全人类的伟大事业,也是增强国家实力,提高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的宏伟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以来,在短短16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  相似文献   

20.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飞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负责人发表谈话指出,这次试验的成功再一次表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独立自主地攻克尖端技术,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