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以下简称江苏中心)是经中央编办2011年6月批准,于2011年9月正式成立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直属事业单位。江苏中心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PCT国际申请的国际检索和国际初步审查工作。按计划,2015年江苏中心将达到2000名审查员和120名管理人员、年发明专利审查能力至少为  相似文献   

2.
PCT程序中的国际初步审查程序是选择性的程序。本文从4个方面,即为何提出国际初步审查要求、如何提交国际初步审查要求书、国际初步审查的程序以及国际初步审查的结果——初步审查报告,全面介绍了PCT申请程序中的国际初步审查,希望可以帮助相关申请人深入了解并准确判断是否在国际阶段选择国际初步审查程序,以更大程度地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3.
日本专利局和芬兰专利商标局近日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将处于国际阶段的书面意见或国际初审报告为具授权前景的PCT申请案纳入”专利审查高速公路项目”(PPH)试行对象范围,以提高该项目用户的便利度。利用该项目者须提交的文件:被判断可能获权的权利要求项、首次申请局审查员引用的文献、审查员寄发的所有的实质审查文件等。日芬两局于2009年4月20日启动该项目试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9年7月1日起施行的修改后的《专利合作条约实施细则》的规定,虽然现在的国际检索报告内容相对之前的规定更充实,其中也包含了对权利要求是否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工业实用性的具体意见,国际检索报告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国际初步审查。在有些情况下,国际初步审查还是必要的,国际初步审查在程序上具有许多国际检索没有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评判是专利实质审查的难点之一,同时也是影响专利审查效率和质量的直接因素,本文通过分析一件PCT申请案的授权过程及授权文本,比较了EPO与SIPO的创造性标准异同。对比文件的选用也影响专利审查效率和质量,在PCT审查中,PCT最低文献量的规定又直接影响了对比文件的选取。自2012年7月1日起,中国专利文献正式纳入PCT最低文献,自此PCT审查必须要检索中国专利文件,PCT审查在效率与质量的把控上又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涂料领域2005—2016年PCT申请情况,结合一个具体PCT国际检索报告全A案件对欧美局检索策略、检索数据库、检索结果、与申请人沟通进行了分析,归纳了他局审查可借鉴之处,提高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效率。  相似文献   

7.
PCT问答(六)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6):124-124
q什么是国际初步审查?a国际初步审查是对PCT申请所涉及的发明有无可能被授予专利权进行的第二次评价,所使用的审查标准与国际检索单位据以撰写书面意见的标准相同。如果申请人希望修改国际申请,以克服因国际检索报告中所列文献以及国际检索单位书面意见中所下结论带来的障碍,申请人可以在进入国家阶段之前,通过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章“关于国际申请的特别规定”中对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时限、程序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对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申请的审查,与对直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的专利申请的实体审查是一致的,即审查员对于实体内容的把握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PCT问答(三)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3):125-125
Q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进行专利审查有何好处?A 1.申请人可以比非PCT途径申请多出至少18个月的时间考虑是否以及在哪里寻求外国专利保护;2.申请人可以根据国际检索报告和书面意见对其发明的专利性作出评估,考虑是否要求国际初步审查;3.申请人可以在国际初步审查阶段对发明作出全面的修改,使其申请符合各国专利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初步审查阶段,允许申请人按照《专利合作条约》和我国专利法的规定提交修改文件,并将该修改文件作为审查基础。而申请文件提交的时机、国际局公布文件时间的延迟等特殊情况,会影响申请人提交的修改文件能否作为审查基础。本文通过具体审查实践,对特殊情况下按照《专利合作条约》第19条、第28条或第41条和第34条修改的处理方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申请人提交修改文件的时机及策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丹丹 《科教文汇》2008,(22):206-206
专利合作条约或称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于1978年1月24日生效,是专利领域的一项国际合作条约,是主要涉及专利申请的提交,检索及审查以及其中包括的技术信息的传播的合作性和合理性的一个条约。但是,由于专利权的保护具有地域性特点,应用专利合作条约,并不意味着能够取得“国际专利权”。其应取得广泛的认知和有应有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125-125
Q什么是PCT申请? A是指依照《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的规定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申请。PCT签订于1970年,并于1978年生效。  相似文献   

13.
2016年7月1日生效的PCT实施细则首次引入了排除某些信息的公众获得程序,该程序适用于国际申请日在2016年7月1日当日或之后的任何国际申请。本文将重点介绍排除某些信息的公众获得程序的内容,对该程序所涉及的PCT实施细则相关条款进行详细解读,以期PCT申请人及社会公众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该程序。  相似文献   

14.
优先权日是优先权制度中一个重要概念,是专利申请中一些关键期限的起算点。本文从典型案例入手,梳理了PCT申请国际阶段优先权规定、程序,列举说明了不同优先权法律状态对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效力审查的影响,剖析了常见的误区和盲点,同时为申请人提供了参考建议,帮助申请人及时补救错误,避免权利损失,保障申请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已成为PCT申请第一大国,在我国提交的PCT国际申请中,很多都享有国内在先申请的优先权.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对计算机程序有着特殊的审查规定,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国内在先申请均需按照《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来撰写装置权利要求(本文中称为“虚拟装置权利要求”),以便保护涉及计算机程序的装置:然而在美国,按照我国《专利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九章的规定所撰写的虚拟装置权利要求通常会被审查员认为是软件模块,而不属于美国专利法规定的保护客体,同时这种虚拟装置权利要求还存在功能性限定的相关缺陷笔者基于中国专利法和美国专利法的相关规定,分析了包含有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PCT国际申请在进入美国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还针对我国《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虚拟装置权利要求的规定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PCT问答(八)     
《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8):128-128
q国际公布的效力如何?a国际公布使申请人有权在适用的指定国获得临时保护,取得临时保护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1)保护内容以提交的译文为准;(2)保护内容以指定局收到根据PCT公布的国际申请的副本为准;(3)如提前公布时,以18个月期限届满为准。PCT国际公布自公布日起成为现有技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7.
Q国家阶段包括哪些程序?A国家阶段的程序包括:在《专利合作条约》允许的限度内作出的初步审查、国家公布、参考国际检索和国际初步审查结果进行实质审查、授权或驳回,以及可能发生的其他后续程序。  相似文献   

18.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最新发布数据,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回暖,2010年全球经由《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为162900件(该数据为初步估测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将在2011年上半年继续收到一些国家/地区专利机构所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数据),较上一年增长4.8%。这主要得益于东亚国家的强劲表现,中国、韩国和日本国际专利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横向对比光电领域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IPO)、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欧洲专利局(EPO)、日本专利局(JPO)的PCT案卷的检索和结案情况,宏观分析了四局对于PCT案卷独立检索的情况以及造成USPTO、EPO、JPO与我国审查结论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从个案的角度具体分析了各局检索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在中国提交的PCT申请日益增多,据统计,2011年中国PCT国际申请量达到1.64万件,较2010年同比增长33.4%,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根据企业的需求,这些PCT国际申请将陆续进入不同的国家。然而,各个国家在很多方面对专利保护有着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在美国和欧洲,两者对于权利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