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文化常识是近几年高考必考题,而且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文言文阅读的第二题,内容涉及古人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地理名胜、科举教育、宗法军事、法律宗教、风俗礼仪、饮食服饰、官室器用、音乐书法、文史典籍、目录辞书、语言文化等众多方面.高考命题时侧重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但因为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要依据文言文阅读材料来...  相似文献   

2.
2005年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取消了“文学常识”考点前面的星号,将此正式列入2005年考试范围,现对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透视如下:一、考查情况扫描今年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5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1.单独设题考查。有重庆卷和浙江卷,前者的题型为选择题,后者的题型为填空题。其试题及答案如下:(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重庆卷第5题)A.贾谊、欧阳修、苏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们各自的代表作《过秦论》《伶官传序》《六国论》都是有名的史论散文。B.关汉卿、…  相似文献   

3.
叶为兵 《高中生》2009,(12):43-44
世界近代现代史的核心内容是资本主义发展史,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历史.所以每年高考都会考到美国史,所谓“无考不‘美’,无‘美’不考”。如2008年高考四川延考区文综卷、江苏历史卷、宁夏文综卷、广东历史卷、全国文综卷一出现的美国史相关知识考题较多。2009年高考广东历史卷、海南历史卷、江苏历史卷、上海历史卷、安徽文综卷、北京文综卷、福建文综卷、全国文综卷二、山东文综卷、天津文综卷等出现的美国史相关知识考题较多.尤其是与时政热点相关的“罗斯福新政”知识考点考查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考点解说]从近几年高考来看,正确书写汉字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辨认形式,放在第一卷中考查,单选题型;二是书写形式,放在简答和作文题中考查.有人认为,高考只考查别字,这是一种误解.只能说在辨认形式中没有考错字,而在书写形式中是错别字兼考的.汉字复习的重点是①音近音同字,如“川流不息”中的“川”误写成“穿”.②形似字,如“大巧若拙”中的“拙”误写成“绌”.③不规范简化字,扣把“酒”写成“氿”.④习惯性误写字,如“傢俱”.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恢复对“文学常识”考点考查的第二年,为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把握命题的走势,提高备考的实效,现对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常识”题作如下透视:一、考查情况扫描今年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7套试卷对“文学常识”考点设题进行了考查,考查的模式有以下三种:1.单独设题考查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近几年高考历史在加强对历史重点知识、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也强调对一些冷点知识的考查,如2006年全国文综1卷中第16至19题就考查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这种“冷热皆考”的高考命题原则,可能会使今后历史高考无所谓传统的重点、热点和非重点、冷点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中,要全面复习,不能投机取巧,不能顾此失彼,扎扎实实地按照考纲理清每个知识点。既要注意考纲中的热点、重点问题,也关心冷点知识,以防留有死角。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教材、考纲及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试题的考点分布,会发现有些知识几乎年年考,有些知识隔几年才会考一下,有些知识自实行文综考试以来还没有考过。可见高考文综命题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具有明显的选择性。高三复习时间紧、知识点多、任务重,要在有限时间穷尽考纲所有考点,即便可行,效率未必高。因此,高三复习时应对《考试大纲》列出的考点作出大胆的选择和取舍,分出热点、重点、冷点和冰点,采取不同的复习策略,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方向,其中“四层”指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这一高考试题命题的价值取向。以2023年浙江省1月地理选考试卷为例,分析地理特征、地理联系、地理过程等必备知识在试题中的具体体现,以明确高考复习的核心考点与考查方式,提升地理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2003年语文《考试说明》作了少许调整,具体说来:一、考查形式较“稳”(一)题型与2002年高考试题相同,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多题型(多选、填空、简答、作文等)。(二)分值:第I卷为45分,第II卷为105分。(三)题量为26题。二、考点内容“稳中有变”(一)稳定点: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古代诗文阅读、名句名篇默写、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与前几年一样,仍是必考点。(二)变化点:1.文学常识的三项内容前全部加了星号,不列入2003年高考考试范围。2.文言虚词减少到18个(在原来的考标上去掉了“矣…  相似文献   

10.
《哲学常识》在2005年的高考政治江苏卷和广东卷中大约占总分值的35%左右,在文科综合卷中一般占总分值的12%左右。笔者多年的经验体会是,要想扎扎实实学好《哲学常识》,提高复习实效,就必须做到:依据考点构建知识体系,遵循“四环式”思维规则,掌握基本关系,抓住“对子”,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11.
[考点解说]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正确认读”反映在试卷上就是能准确辨认汉字注音是否正确.近几年高考卷的考查形式是单项选择.从范围上看,没有考到隔音符号和韵母中的变化形式.既然“汉语拼音方案”是“正确认读”的依据,在复习迎考中,我们对这部分内容也应该给予重视.本考点的复习重点是①形近音近字②多音字③平舌翘舌音字④前鼻后鼻音字⑤习惯性误读字.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古代的主次尊卑、宫室车马、科举官职、生活礼仪、姓名称谓、天文历法、地理政区等方面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在中学课本里分布很广,复习时要留心。在各题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 1.古时候,人们常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伯表示老大、仲表示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幺。( ) 2.我国古代年龄的称谓很多,如称男子20岁为“弱冠”,30岁为“而立之年”,40岁为“不惑之年”,50岁为“知命”,60岁为“花甲”,70岁为“古稀”,80岁称“杖朝之年”,90岁称“鲐背”,100岁称“期颐”。( )  相似文献   

13.
2014年高考在万千学子和社会各界的期待中悄然落下帷幕,世事轮回,2015届的同学们又将扬帆启程。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高三任救老师,应以2014年高考试题为风向标,分析试题特点,探寻考试规律,瞄准复习方向,优化复习规划、落实备考措施。反思我们的教学.究竟离高考要求还有多远?启示一:明年高考考什么?2014年政治科高考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彰显基础性。试题沿袭了近年来的一贯做法,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下表为核心考点的分布情况。高考命题突出重点,围绕核心考点进行布局。如“供求与价格、企业、经济发展战略、矛盾、公民、政府、文化的力量、传统文化、文化建设”几乎年年考。总的来看,《文化》突出全面考查;《哲学》侧重微观知识考查;《政治》突出公民、政府、人大三大主体。这启示我们明年的备考复习要着重复习核心知识,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96高考化学试题以《化学科考试说明》为依据,紧扣教材,全面考查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前几年的试题比较,’96高考化学试题更加注重对教材内容和课本习题的检查.’96高考化学试题把教材作为高考题的生长点,纵览全卷,有一半以上的试题可直接从教材上找到答案或由课本习题加以改造而成,现具体分析如下.1 试题直接源于课本知识直接选取课本知识作为高考试题,对引导化学复习教学既是必要也是合理的,它对那些热衷于“题海战术”,忽视课本的人们是一贴“清醒剂”.  相似文献   

15.
<正>考查传统文化常识是近些年全国卷的不变项。此考查有较鲜明的特征:(1)延续久,始于2015年,2016—2022年全部延续;(2)考查方式一直是随文设置选择题;(3)考查范围课内课外兼具,且呈逐渐外延之势,有的还相对生僻,如“以字行”;(4)考查内容涉及面广,大致而言,称谓一类最多,其次是礼俗和官职方面,然后是宗法、地理和刑罚方面,而科举、文学及历法方面较少,2022年则扩延至谦称、词语解释,突出了选文语境中的词语与教材文本、现代汉语的对比判断;(5)官文化色彩较重,这和选文基本取自纪传体或纪事本末体史书有关。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近 几年高考常考的改革史考点,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史有很强的命 题规律:第一,只考中国史,不考外国史;第二,考中国古代史居 多,考近现代史较少;第三,考政治、经济类型的改革居多,考其 他类改革较少。这就为我们广大历史工作者指明了复习方向, 我们要大胆地对改革史考点做出取舍,对改革史部分知识考查 做出预测,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也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果。下面笔者从几个角度分析一下改革史部分知识在考前复 习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状语从句是高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广东卷的15道单选题中考查状语从句的就有3道。笔者根据近年高考试题,将状语从句的考点作了较为全面的归纳,让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明确状语从句在高考中究竟考什么、怎样考。  相似文献   

18.
高考语文在文学作品阅读(特别是散文作品的阅读)版块的考查中.“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2010年高考广东卷、北京卷、天津卷、全国卷Ⅰ、全国卷Ⅱ、重庆卷、上海卷等便直接用理解“句子的含意”设题,因此,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应当对这个考点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命题趋势一、形象2006年高考中有8套试卷明确考查了“鉴赏形象”这个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意象和意境的鉴赏上。1.意象。对意象的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范围寻找相应意象,如2006年广东卷“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一是探究意象蕴涵的思想感情,如2006年湖北卷对“水”的寓意的考查。2.意境。对意境的考查也有两种形式:一是描绘意境,如2006年天津卷要求描绘“无数铃声遥过碛”一句所表现的边塞景象;二是鉴赏意境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如四川卷考查“竹窗斜漏补衣灯”的画面所蕴涵的感情。二、语言2006年高考中有9套试卷考…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海南高考历史卷第26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历法和天象观测的知识,试题以古代历法和天象观测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为切人点,第(1)问要求“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谁重视?主要是政府重视,其实是考查政治对历法和天象观测的正面影响;第(2)问则要求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虽然也有古代科学“注重实用性”的因素,但材料揭示的主要是政治因素,反映了政治对历法的负面影响。现行的高中课程内容体系将政治、经济、文化分开叙述,此题比较巧妙地将割裂的模块知识联系起来,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此题在材料的选择、剪裁和运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讨论方便,兹将此题材料全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