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湿润的诗心     
林庚的《沪之雨夜》是一首至美的诗,废名称之为"神品"。神品与否且不管,但在新诗中绝对是最富于诗味的作品之一则毋庸置疑。诗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林庚对中国古典诗歌采取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态度,在新诗格律、语法与语言上积极探索,形成具有独特中国古韵的中国新诗。哈罗德·阿克顿在《中国现代诗选》中对林庚新诗创作理论与新诗作品的甄选,注重技法纯粹性、诗语古典性、诗风历史性。在诗歌翻译层面,阿克顿以“以诗译诗”的唯美主义译介笔法,忠实地还原了林庚白话诗的“中国诗味”。阿克顿在新诗编译上的独辟蹊径,是对西方世界唯美“中国梦”的投射,也暗合林庚新诗创作的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到三十年代,不论其诗情的内涵或实绩,在不断充实与更新的同时,更拓展了它与现实、与心灵世界的多向性联系,语言及情绪结构,也产生较大的变化。新诗开始走向成熟,更能满怀信心地面向廿世纪新诗学的涌动。《现代》及其诗人群,是这一新诗现象的突出代表。本文详尽分析了该刊的时代背景,在现代诗坛产生深远影响的原因,深入、细致地考察了足以代表这一诗群总体特色的诗人:戴望舒、李金发、艾青,金克木与林庚,陈江帆、李心若与玲君等诗作面貌及其不同个性。尽管《现代》文化自由主义立场限制了它的视野、声音,但从一种新的现代意识诗化为艺术感觉,诗歌作为解决因现代生活的“失调”所做出的紧张努力,以及它在诗歌语言艺术的建树等方面,则是出色的,特别是那些传达现代都市景观及其文化心态表现的诗。本文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对以上论题做了添补空白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觉在边缘站立,与中心潮流保持必要的距离和清明理性,更能以智力上的自治,人格、趣味的独立.把诗歌写作和思考变成自己内心生活一部分,从而获得独特发现与领悟."[1]林庚近年来渐从现代诗人群落里高标独举,成为新诗研究领域无法绕开的重要诗家.  相似文献   

5.
新诗其实有“自己的传统”,这一传统即20世纪四十年代朱自清先生说的:“二十多年来写新诗的和谈新诗的都放不下形式的问题”,这个“传统”序列上的诗人是陆志韦、徐志摩、闻一多、梁宗岱、卞之琳:冯至、何其芳、吴兴华、林庚等,这些诗人重视新诗的“诗形”建设,不懈地寻求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秩序。新诗的这一“传统”对于目前当下中国写诗忽视诗歌形式问题、过于“自由”的风气,应有警示与纠偏之用。  相似文献   

6.
林庚先生是当代名诗人、学。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燕京大学,195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的新诗创作和关于新诗格律的理论探讨,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在中国学史、楚辞、唐诗与古典小说等领域的研究,有深刻、系统、独特的创见。  相似文献   

7.
林庚是中国新诗格律探索中最坚韧的跋涉之一。他从1931年以“自由诗”作的姿态初涉诗坛始,至1935年前后转向“新格律诗”的实践.直至20世纪80、90年代以论方式继续诗歌格律问题的思考,林庚的诗歌格律探索由形式及本质.突破了以形式划分新诗和旧诗的简单化思路.深入涉及了“诗的内容”、“诗的本质”等诗歌内质问题的探究。同时,他的“九言诗”等创作尝试也在格律实践、融会民歌因素等多个层面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批评、研究不无启发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博泓 《文教资料》2011,(18):15-16
林庚发表于20世纪30年代的《春天的心》是其代表作之一,历来受好评。本文试图从“诗心”着眼,分析这首看似简单的诗是如何写出诗情的:并借助儿童视角,分析本诗饱含的童心趣味。  相似文献   

9.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人自我内在的体验与感觉。创造新的意象与境界,来表现生命的真理。它是一种精炼的语言,它具有音乐性,它是诗人对生命的观察和体验,它是一种创造,它富有想象力,它表现生命的真理。  相似文献   

10.
一首诗是一个宇宙,一首诗是一片风景,一首诗是一种形式,一首诗是一座宝藏。斯德曼(Stedman)说:“诗是一种富有韵律而且充满想象的语言,它表现着人类灵魂的创造、趣味、思想、情感与洞察。”我们要欣赏新诗,首先必须了解新诗的含义和特质。新诗相对于旧诗,就如同现代相对于传统,所以新诗也叫现代诗,是现代人用现代的语言,表现现代人的情感、思想、生活的诗。一切文学的发展,都像长江的后浪推动前浪,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从诗歌的发展历史来看,新诗的萌芽、茁壮、兴盛,是必然的现象。它是以最精炼而富于音乐性的语言,藉诗…  相似文献   

11.
肖红以小说蜚声于中国文坛,但肖红的创作的开始,却始于她的新诗,即创作于一九三二年七月的短诗《春曲》,发表于同年《商报》副刊《原野》新诗上。一九三七年“八一三”之前,肖红曾将她三二年到三七年写的诗歌,编了《肖红自集诗稿》的手稿本,在她离开上海去武汉前,曾将手稿本由肖军亲自交给许广平同  相似文献   

12.
王建青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4):66-67,70
朱自清作为五四文学革命先驱,一生创作颇丰,被人提及更多的是他那至情至真的散文。而朱自清早年是以新诗闻名于文坛,并积极倡导和参与创办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专门的诗歌刊物——《诗》月刊,引导了当时新诗的发展方向。同时他还在新诗创作、新诗评论、外国诗歌的译介、扶持新诗人等方面均有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7.
当今新诗格律理论有两种体系令人瞩目,一是以闻一多为主的顿数整齐理论,实为音步节奏体系节奏模式;二是林庚的半逗律理论,实为音顿节奏体系的节奏模式。许霆"意顿"的发现,证明顿数整齐论的音步体系节奏模式并不符合汉语语音特色,是一种错误的理论,唯有林庚音顿体系的半逗律诗体才是符合汉语语音特色的正确节奏模式。本文沿着林庚的研究方向,试图构建符合自然朗诵且体式远比林庚半逗律诗体丰富多姿的"意顿"式节奏模式诗体。法文音顿诗体又称"音节诗体",为了与国际接轨,汉语诗歌也采纳这一术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对"新诗主体论"的怀疑,谢冕认为,古典的方式不可能适应现代的生活,新诗依然是而且始终是表现现代生活和现代情感的最适宜的方式。朱寿桐认为,汉语新诗的主体地位有其必然性,它是经过较长时间摸索建设起来的一种新型诗歌。谭五昌认为,"新诗否定论"本身有其逻辑错误。周晓风、程小诗认为,旧体诗的语言制约了诗歌表达而导致了言文分离,只有新诗才是现代诗歌创作的主体。李永东认为,新诗主体论本身是有限度的,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20.
旧的一年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每一位青春少年,每一个纯真儿童,都对明天、明年充满企盼,充满希望。诗人王宜振在这个时刻,送给每位红领巾一首新诗——渴望之歌,希望大家喜欢它,朗诵它,表演它……——主持人尹世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