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不错,现在的教师身上都有几桶“水”。但是,我们更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才可以把这杯“水”,甚至把这桶“水”全都送给学生,并让他喝下去,变成自己的水呢?一、循循善诱,为学生倒上一杯水我曾接手一个新班,面对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学生,他们只会跟我说中文。学生Tom跟我打招呼:“老师好。”我会指着自己说:“I‘m M iss Y ang.”并对他说:“H ello,Tom.“下次他就会说:“H ello,M iss Yang.”遇到语文、数学老师,他们也会用英语问好。进入课室时学生会有礼貌地说:“报告!”这时我会走到门口,跟他们一样行队礼,说:“M ay Icom e in,please?”下次,学生也会这样说了。有一次,有个学生说:“M ayI com e in,please?”我突然想起一个chant,就说:“One two threefour,com e in please and shut thedoor.”没想到记忆力不错的学生把它记心里了,下次就用上了。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学生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了。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喝下水在讲到Air这一课时,我做了一个小实...  相似文献   

2.
穆涛 《高中生》2015,(7):51
孔子多次在水边给学生上公开课,见到现实的场景,便小题大做,展开他沧桑的心路。典型的有两次,一次是在波涛汹涌的河段见到一位“操之若神”的船夫,一次是见到激流旋涡里淋漓畅快的泳者。孔子用“轻水”和“忘水”点评船夫:“轻水”是了解水,掌握了水的特性才可以做船夫;“忘水”是和水打成一片,像鱼那样融于水。一条船翻了,落水的人可能惊慌失措,但船舱里  相似文献   

3.
教学上,有一个似乎老掉了牙但仍可新意迭出的提法: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需一桶水。把教与学的关系仅仅看作“桶水”与“碗水”亦即以多胜少的关系,是十分偏颇的,而且这种提法常常给人一种错觉:只要水平高,书就一定教得好。 前不久一位搞教研的同志跟我说,某日去听一位年青教师的课,课讲得并不理想,让人感到他的教学对象似乎并不是小学生,由此他提出了改进的建议。然而一位领导却说:“一个专科毕业生教小学有什么问题!”他说“主要是方法问题。”领导则说,  相似文献   

4.
“雪融化了是什么?”某老师在课堂上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学生近乎异想天开地回答是:“春天!”然而,他的老师却一本正经告诉他错了,并把“标准答案”写在黑板上,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孩子的回答就错了吗?没有。至今,我们的记忆中还有“冰雪融化,种子发芽,果树开花”这样让人怦然心动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指美丽的春天吗?!多么面目可  相似文献   

5.
谈到学生偏科,就不可避免地会联想到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引用到学生偏科的问题上,就需要学生“补短”。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木桶理论”可以另外诠释,如: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木板之间缝隙的疏密程度;斜着放置的木桶能盛多少水,  相似文献   

6.
沈庆九老师提出的“理趣课堂”是一种值得研究与实践的模式,他将课堂的“理趣”定义为“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笔者认为,要做到课堂含理而有趣,自然而情真就需要做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遵循规律、循序渐进,联系实际、走进生活,以人为本、回归本真。由此,要打造理趣课堂,就需要教师明确一个教学理念,那就是教师的“教”是水,学生的“学”是山,水要绕着山转,山水交融,和谐共生,这样才能做到课堂上润物细无声,赢得满山的翠绿。  相似文献   

7.
我变了     
李智 《红领巾》2010,(12):42-42
以前,我是一个很不文明的学生,动不动就骂人,“老子”、“他妈的”这些污言秽语常常挂在我嘴边。一次,一个小同学不小心把水溅到我身上,我骂了他几天,吓得他见我就躲.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乌鸦喝水》。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故事,但“聪明”的乌鸦真的能喝到水吗芽我们创编了一节科学课,就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展开研究———在水中投入石子和沙子,就能让水升到瓶口吗芽首先和学生一起研究瓶中的水怎么能升到瓶口芽由于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有多种想象,如:“利用桌子上的石子和沙子,占据水的空间,让水升到瓶口”;“将杯抽成真空,水也能升到瓶口”;“继续向杯中倒水,水也能升到瓶口”;“可以将杯锯短,水也能到瓶口”等等,教者都予以鼓励。而本课的重点实验是乌鸦在瓶中投入石子对水…  相似文献   

9.
黄金似的水     
“给我一点水就够了,我给你一千万美金!”“我给你三亿美金,把他的水卖给我!”“……”吵闹声不绝于耳,这是来自2050年江苏仪征“世纪广场”上的报道。以往,人们一见到钱两眼就盯着转,可现在不然;如果有水,花再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历来得到专家学者的提倡。对此,有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教学生写作文,教师必须先动笔写一写,这就好比教学生游泳,自己必须先下水示范一样。教师示范得好,学生就学得快。教师写“下水”作文,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如果说教师“下水”的目的如这个比喻中所说,是为了给学生作示范,那么我觉得“下水”之前,最好还是三思。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算享受过一流的教育?如果你置身如下的教育场景之中,就会获得会心一笑的体悟。公开课前,执教老师端着一杯矿泉水,慢慢地,从孩子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大家集中精力,注意品味空气中的‘香’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杯子举了举,问:“哪位同学闻到了杯中水的味道?”有一个学生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他再次走下讲台,端着杯子,从学生的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叮嘱:“请你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下空气中的气味。”过了一会儿,他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一位同学都嗅一下杯子中的水。这一次,除了一位同学外,其他同学都…  相似文献   

12.
徐荣芝 《山东教育》2011,(12):18-19
一天体育活动课上,学生们都在打乒乓球。我也想活动一下,于是走到学生跟前.可他们说已经没有球了。这时,我看到学生森森拿着球站在不远处。就对另一个学生说:“你去借森森的球用一下。”那学生去了,但很快回来说:“老师,他不借。”“你没说是老师用吗?”“说了,他还是不给。”听了学生的述说之后,  相似文献   

13.
善泳者     
他10岁的那一年,家中为了“究竞要不要他去学游泳”发生争论。他的父亲相信“艺不压身”,游泳也是一门技术;他的母亲却说“善泳者死于水”,人学会了游泳就欺侮水,玩弄水,轻看了水,会遭水的报复。  相似文献   

14.
师德漫语     
师爱体现师德师爱是师德的直接体现。一个教师的吸引力往往与他对学生的真情厚爱相伴而生。教师对学生满怀深情,就会增强学生的“向师性”,反之便会产生“悖师性”。师爱应该讲究方法。它不是心肝宝贝式的逗哄、掌上明珠式的溺爱,也不是金刚怒目式的训斥、唇枪舌剑般的挖苦。师爱需要“严”,但必须严而有方、严而适度。师爱更需要教师的感情投入,一分严格之水,只有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教育的甘  相似文献   

15.
上学期,学校决定将一位自称“齐天大圣”的“调皮王”转到我班。这位学生爱看小画书,一有空就“泡”在“画书”摊里。他头脑反应快,小点子多,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常拖拉不做,学习成绩差。针对这种情况,我多次找他个别谈心,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充中学美術教師康素寒,嚴重地存在着资產階級思想。他在學校經常和人比高低、比工資。常說:“某教師不如我画的好,不如我教的强,为什麼工資比我高?”还寫了一首詩來污蠛評薪工作。別人批評他,他就寫打油詩說:“素寒心不寒,一心光想錢……。”为了要和一位美術教師比高低,他曾幾次要求開画展,那位教師不同意,他就說人家不敢和他比。为了表現自己的学問淵博。他竟擅自向初中一年級学生講解剖学,学生都反映听不懂。学校要他按照規定授課計劃綱要進行教学,他却說:“那麼淺,有啥教头?”他平日裝窮叫苦,老穿双破皮鞋,上課時还向学生說:“你們看,这双皮鞋要咬人了。”其实他口袋裹就裝有一百八十万元(舊幣)。他为了裝得更像些,还搭学生伙食。有一次,他回校晚了,没有赶上吃晚飯,就大發脾气,怪炊事員没有給他留飯。当時大家劝他上街買點东西吃,他說:“我哪裹來的錢呀!”於是在廚房門口拿了根紅蘿蔔,倒了碗開水站着吃,但吃了兩三口就丢掉了。  相似文献   

17.
为理想导航     
案例:课上完了,在预留的时间里,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想。“我想参军,当指导员。”“我想当记者。”“我要当老师,这样就可以批评学生了。”同学们侃侃而谈。因为事前让学生作了准备,所以教室气氛活跃而有序,我也沉浸在得意之中。“哼!假的!都是假的!”一种不和谐的声音从后排传来,大家的发言戛然而止。顺着声音的方向一看,“糟了”,我心里一沉,原来是大个子的“留级生”李强,一个“鼎鼎大名”的“刺儿头学生”。教室里静了一瞬间就乱成一片,大家纷纷指责他,我的眼光也射向了他。但他昂着头,眼睛往上看,并不…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在前几年广为流传的故事:  “雪融化了是什么?”老师在课堂上提这样一个问题。全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是“水”,而唯独有这么一个小学生和大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雪融化了是春天。”于是,同学们开始嘲笑他,老师也一本正经地告诉她答错了,然后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标准答案”,并叫学生们用心记住,答案是“水”。  雪融化后变成水,这是常识。但那个孩子的回答就一定是错误的吗?寒冷的冬天过去了,冰雪融化,种子发芽,小草钻出地面,果树开花,难道这不是春天又是什么?孩子的脑海了里充满了童稚的天真和想像,幼小的心灵中充盈着美丽…  相似文献   

19.
一位出身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向同学夸耀,他家在雅典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他的老师拿出一张世界地图,对他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这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老师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比,希腊太小了。 “雅典在哪里?”老师再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 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 一个小点说。 老师看了看他的学生,最后 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 家那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 里?” 学生…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生活中,屡遭挫折的约翰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于是他来到了天堂。一位天使给了他一个水瓶,让他收集花草上的露珠。约翰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很辛勤地劳作。但一个月后,小小的水瓶还没装满,约翰非常失望,他找到了天使,说:“难道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生命?”说完,就将水瓶中的水倾倒了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