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3500常用字"人"部字理据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3500个常用字的“人”部作为分析对象,探析“人”部的现行汉字的字形与意符、音符以及记号的关系。运用新六书的理论进行剖析,把“人”部的字分析为五种情况,寻求现行汉字形、音、义的对应规律,以便给汉字学习带来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汉字形音义相互关系的理论 ,特别是汉字语义学的理论。首先他对文字的性质和文字的形、音、义的关系作了确切而明晰的说明。其次 ,“六书”理论是理解汉字形音义关系和汉字这一书写符号的体系的关键。他关于“六书”的阐述是其汉字语义学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但对汉语来讲汉字不仅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传承的还是一种民族思维,一种深层文化的结晶。字与字的组合也一样,它们不是随心所欲地拼凑,也不只是一个平面的结合。如果我们把造字与组字看作是一种“艺术的创作”,那么它们遵循的原则应该来自于人们的美感经验,这也可以理解为将表层的形象,表面的知觉引向满足深层的非功利的人类审美与心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汉字形音义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释读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以“辛”和“辛”旁汉字的形义作一简要分析,可以从某种侧面反映汉字信息发展演变的相关性,为理解汉字的形音义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汉字不同于别种文字,其显著特点是它特有的构造法,即通常所谓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其实,真正的造字方法只有前“四书”。用象形、指事的方法所造出来的汉字,都是些独体字,而且这类字很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这些字所象之形,所指之事,都不容易辨认和理解了。至于“会意”,则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一般是象形字)组合成字,把这几个字的意义会合为一个意义。以“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如:染、解、旦、歪、尘、泪、休、从、众、采、明”等等。这一类字在汉字总量中也不算太多,据统计也不过一千多字,但如果能很好地理解了它的组合为义的造字特点,对文字教学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汉字造字法中最重要的要数“形声”。“形”,指的是形旁,也叫意符;其作用在于指出字的类属,如以“言、土、火、金、木”等为形旁的字,一般是表示这一类字分别与语言、土地、光热、金属和树木等意义有关;“声”,指的是声旁,或称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如“竽、枝、功、饱、盒、妈、鲳”等字的声旁“于、支、工、包、合、马、昌”则分别起了这些字的标音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雪 《文教资料》2013,(29):122-123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作为语言与文字的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意音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具有极为强大的文化魅力,“郢”字自不例外。本文就以“郢”字常见的组词(村庄名)及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来探讨一下其所蕴含的特有文化,从而展现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7.
坚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的人们,只承认汉字具有标示汉语的功能。本文归纳了汉字标示的几种功能:形意字示形;会意字、指事字示意;借音字示音;意声字既示意又示音。本文认为,一方面汉字作为整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另一方面,形意字还是事物形态的符号;会意字、指事字、意声字中的意符还是事物形态、类别、属性或质地等的符号;意声字中的音符是汉语语音的符号。汉字示意成为汉语的有力补充,它能把汉语中同音不同义词语从同音词语中分析出来。汉字示意还成为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活化石,由此生发出汉字文化学。汉字中借音字和意声字中的音符成为追溯汉语古音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绪论 一、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构成语言的要素是语音、词汇和语法。 五、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与其他符号一样,语言符号也具有形式和内容两个要素,而且形式和意义之间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形式是语音,内容是意义。用什么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意义是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同一个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ji可以表示“鸡”“机”“基”“饥”等不同意义。相同的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表示,如“足”“脚”。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虽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经“约定俗成”后就有制约性,不能随意改换。  相似文献   

9.
据形、音、义皆备的、具有分化孳乳能力的母文表义这一思路,把《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60几个“奄”族字加以剖析,分成具有“大”义、“覆盖、蔽藏”义、“覆盖、遮蔽、盛装物体的东西”义、“相及、相合、比长短”义、“不明、黑、污浊、肮脏”义、“疲乏、病”义、“急遽、忽然”义、“不奢侈”义这几组同一母文(右文)而古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字,简析这些字的意义与其母文及其外化符号有密切的关系,并把《汉语大字典》所收录的这60几个“奄”族字与母文的关系用表示意于文末。  相似文献   

10.
字理识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汉字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构字规律与造字方法,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字理识字,就是通过对汉字构造原理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汉字的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汉字,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字理识字”是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同均于1991年提出的,以后在岳阳市100所学校进行字理识字实验,并且迅速扩大到广西、浙江等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稍微和略微     
程度副词“稍微”和“略微”的意义基本相同,《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用二者互释.《现代汉语虚词例释》里也解释说二者的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实际上,二者在语义上和动词的选择上都存在差别.通过对这两个词作深度的比较对照,从三个平面的角度来探讨这两个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英语语法中,语法学家从逻辑意义的角度将“分句”分为“限定分句”和“非限定分句”,这样“分句”的下住概念“非限定分句”的所指外延包括传统语法的“词和词组”等结构;从句法功能上讲。“短语”可由一个“词素”或几个单词构成的“词组”或“分句”来充当。因此,“短语”的所指外廷涵盖了从句法角度定义的“分句”的外延,“短语”是小于“句子”但大于或等于“分句”的语法单位,即“句子”〉“短语”≥“分句”。  相似文献   

15.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要提倡生态学,而教育生态学的核心思想是互动,但不少教师和学生对此深感困惑,误以为给学生提问就是互动。提问和互动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应的教学模式,但真正的互动有多种形式,提问只是其中一种单边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两者的不同,增进对互动的理解,学会灵活运用多种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江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构成了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新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作品<野草>晦涩难懂,其原因并非只是外在社会环境的残酷所致,而是有着更为重要的语言学原因:鲁迅深切体悟到了语言的困境,为了突破困境,他不得不寻求新的言说方式,采用沉默、话语的正反并置和象征三种表达策略辗转在"说"与"不说"之间.  相似文献   

19.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20.
"农校对接"供应链接模式发展前景广阔,积极有效地促进了农校双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基于"农校对接"多赢模式的释读与运行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困境分析,提出"农校对接"模式良性循环发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