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唐代“和亲”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唐代289年间,周边民族曾多次向唐朝皇室求婚。据不完全统计,正式请求和亲的活动达40余次之多。对于这些请求,唐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些答应了,有些则予以拒绝。有唐一代,共确定用20位公主与10个不同的民族和亲。这些和亲大部分都实现了,但有几次出现了变故。最终有16位公主分别嫁给了7个少数民族。虽然实现和亲的情况比预期和亲的要少,但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依然是空前绝后的盛事,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2.
唐代科学虽有发展,但与前后朝代对比,相对是个低谷。其原因,与科举制的发展有关,在门阀制度终结以后,大量士子都在政府政策的导向下,潜心文词以图功名,冷落了科学,这是后来中国科技落后的一个深刻根源。  相似文献   

3.
唐代谏议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它以较完善的体制,将谏议活动规范化,使之成为一种重要的行政手段。这些规范,大多存于《唐六典》、《唐会要》中。由于唐代诗人大多有谏官经历,其诗歌也涉及唐代谏议制度的规范问题,有些能填补史载之空缺,月给谏纸、谏囊献书、避人焚草等即是如此。它们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唐代谏官的参政议政活动,而且还为完整认识唐代谏议制度提供了直观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初唐游仙诗在崇道的文化背景下萌生,主要特征是对魏晋时期建立的仙道对应关系的确认与发展;李白游仙诗建立在诗人独特的“谪仙”意识基础上,同时反映了诗人的政治遭际,艺术上具有幻中有真的独特魅力;中唐游仙诗折射出时代的悲怆和激愤情绪;曹唐在小游仙诗中贯彻了仙境人间化的原则,具有集成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唐代诗人向往长安,留恋长安,从很大程度上是由唐初的关中本位政策决定的。长安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文人志士谋取功名的最终战场,这里汇聚了唐王朝最优秀的文人学士,他们在这块热土上抒写着大喜大悲的人生。长安是唐代诗人心中永远放不下、解不开的"心结"。本文从政治、科举取士的角度分析、阐释了唐代诗人的"长安情结"。  相似文献   

6.
唐代 “寡母教子”现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很多教子有方的寡母,堪称杰出的教育家,元稹、李绅、颜真卿等人都是少年丧父,在寡母的悉心培养下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对唐代"寡母教子"现象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对唐代家庭教育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李白“任城六父”征略许嘉甫李白有《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一诗。诗云:龙虎谢鞭策,鸾不司晨。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燕歌落胡雁,...  相似文献   

8.
京西北藩镇是唐王朝为防御吐蕃侵扰长安和控制平定安史之乱的唐军主力,而组建的地方藩镇。它既受唐王朝特殊照顾,又受其特殊控制,地位不同于其他藩镇。在中晚唐,京西北藩镇保护和促进了西北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唐王朝维持统一局面的军事柱石;还是决定南衙北司之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少年行题材在汉代乐府中存在,在唐诗中则出现更多"少年行"的诗歌",行"则是汉唐乐府诗题目创作中的一种,而"少年"在唐诗中也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女性少年"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更具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武则天时期特殊的文学环境,使文学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运。这一环境的特点主要是: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降低士族威望;政治与文学中心东移;《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文学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相似文献   

11.
题壁诗词是我国诗歌艺术园囿中的奇葩,它集诗才、诗情、书法艺术于一体,为作者慨然寓兴、瞬时构思、即兴抒发的驰才骋俊之作,南北朝以降多有珍品。在古代交通与通讯条件不够发达的时代,题壁成为当时诗词传播的重要"网络",为优秀作品的流传与保存,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诗中有画这一经典命题的提出对于王维诗歌接受史来说具有双重意义:虽然对扩大王维的文化影响和深入体认王维诗歌艺术特征来说是一大进步,然而这种审美阐发加深并强化了王维诗歌与传统诗教之间的隔膜和疏离,因此在以伦理政教为中心的主流诗学中并没有起到提高王维诗歌地位的实际作用,反而致使其与传统诗学典范标准之间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成员营销是一种精准的、高端的营销模式,它建立在群体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基础上,通过群体间的交流互动产生利益回报。本文尝试阐释了成员营销的内涵,分析了成员营销产生与发展的条件,提出了建立成员营销的模式,最后探讨了成员营销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除掉王守澄等人之后,唐文宗的目的并未达到,他参与了“甘露之变”,然而并没有全部诛灭宦官的意图。李训与郑注在去宦取得一定成绩后,二人的矛盾日益加大,为了争取主动,郑注要求出镇风翔,并制定了浐水之行汁划;而李训为了抢占先功,则提前将自己的甘露计划付诸实践。“甘露之变”失败后,文宗未被废杀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薛季棱、刘弘逸等宦官的重用。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其文化的承上启下和包容性著称,其中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对知识和教育的制度性开创以及对科举这一人才选拔和任用机制的丰富、完善。本文就唐代教育与科举体制的几个方面,做一些浅显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理论中,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为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中,“三个面向”是其教育思想体系建立的逻辑起点,也是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之所在。邓小平同志在1983年10月1日在为景山学校题词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提出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了建国以来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将教育放在现实与未来,以及世界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的大环境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一片三个面向”确定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观念中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从汉代到唐代,历代统治者都用明确的人才标准来规范文学之士。在历代的"求贤令"、"求贤诏"等政治文献中,这种标准历历可见。相对于唐代以前诸朝而言,唐代政治意义上的文学是一种综合了儒学、文辞、智略、品德诸因素的文化实体,它既肯定并要求文学的独特性,又强调并鼓励文学的政治性;它既没有回复到汉代的文章与学术合一的文学概念上,也没有走向片面地追求词采和声律的境地,是比较健康的。  相似文献   

18.
以唐代为切入点,探讨园林别业与文学这两种异质艺术之间的双向选择与互动关系。一方面,诗文的题写对园林有点景创意的妙用,园借诗文而传。另一方面园景又可成为诗文的素材,诗文品评多喜以山水自然为喻,作家又多借虚静空灵的园林环境来培养文思,激发灵感。  相似文献   

19.
唐初弹劾制度,御史得专弹劾,不须禀告中书、门下及御史台长官.但从唐中宗始,御史弹劾过程逐渐增加了“进状”、“关白”程序.“关白”的本意是纠正武后朝御史弹劾的混乱现象,对保证弹劾质量,规范弹劾秩序是有益处的.李林甫专权后,“关白”程序严重扭曲,沦为限制御史弹劾权的工具.唐代中后期,君权、相权,御史台长官、宦官势力等,对御史弹劾权的争夺,导致“进状”、“关白”频繁兴替,折射出唐代监察制度运行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20.
唐代佛教的世俗化是唐代佛教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一种必然趋势。佛教世俗化对唐代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形成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是择偶打破世俗门第观念,相信婚姻缔结乃系缘分;二是违背封建家庭伦理,死后不与丈夫合葬;三是出家为尼,不忘家庭责任,且与本家保持密切联系;四是居家事父母,以持戒祈福为行孝方式等。这些影响既含有增强唐代女性自主独立意识的积极方面;同时也存在着以宿命论制约女性正确认识外部世界能力的消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