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古琴位列“四艺”之首,在古代被视为文人士大夫必备的素养。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重视,古琴文化传播范围的逐渐扩大,其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本文将首先介绍古琴的文化渊源,从演奏阶级、传播方式、琴曲意境三方面的变化分析新媒体视角下当代古琴文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
汉学或中国学作为中国文化基因库的重要意义早已显现,经历千年积淀的中国经典,便是掌握中国命运的关键。想要守护它,就必须对这些经典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研究的前提便是完善、客观的翻译。本文主要以央视的大型文化纪录片《纽带》作为重要支撑材料,就理雅各、翟理斯、卫礼贤、李约瑟、高罗佩五位中国经典翻译者展开论述,并结合21世纪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化。  相似文献   

3.
古琴文化距今已有3 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优美独特的音色和浸染千年文化形成的悠远意境,即使跨越漫长的历史更迭,仍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江苏大运河一带,是古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极负盛名的古琴文化发展繁盛之地,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古琴名家大师,对于古琴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以大运河江苏段古琴文化为例论述中国古琴的古典美学意蕴、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当代传承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古古琴的文化魅力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1889—1978)不仅是本世纪以来瑞典最杰出的学者,也是西方世界最优秀的汉学家。高本汉以毕生精力研治中国文化,尤其致力于汉语音韵训诂的探究,他花费数十年时间,根据古代韵书、韵图和现代汉语方言,以及日本、越南、朝鲜诸国语言中汉语借词的译音,重新构拟了以唐代长安方言为基础的中古汉语语音系统。此外,他以不倦的热情,涉猎了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大部分领域,在青铜器研究、古籍整理与译介、古代文献辨伪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科学方法和思想观念对同时代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 ,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终结 ,也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向近代发展与变化的转折时期 ,对这一时期学术文化进行深入探究 ,无疑对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对近代学术进行导源溯流的研究等 ,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大半个 2 0世纪 ,对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却明显较为薄弱 ,这种状况至 70年代末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才有所扭转 ,而王俊义教授与黄爱平教授 ,则为在此方面较早辛勤耕耘并领风气之先的学者 ,他们在清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发表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 ,如《〈四库全书〉纂修研究》(黄爱平著 ,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乐西传是域外汉学的一大成就。近年来,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此现象,但或者比较单一、零散,或者多从音乐本身的流传过程进行讨论,较少将相关对象勾连起来关注古乐西传后的文化变形并将其置于整个域外汉学发展的脉络及其对中国近代学术的反馈史中详尽考察。文章借助18世纪以来在西方颇有影响的三位汉学家钱德明、伯希和、高罗佩与中国音乐(包括乐舞)的结缘,在评述他们为中国古乐域外传播所做不同贡献的同时,分析这一现象所呈现出的汉学史背景、近现代中外学术之砥砺。  相似文献   

7.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的重要岛国之一,其文化也包含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新西兰文化中的儒家元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和新西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将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新西兰作为太平洋的重要岛国之一,其文化也包含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新西兰文化中的儒家元素进行分析,有助于我国和新西兰在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也将在新世纪焕发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作为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音乐学方向的分支学科,经过近30年的研究发展已有不少的科研成果出现,该文旨在以中国传统音乐(非音乐理论)为研究载体,利用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方法,进行普遍原理探索与规律总结,探讨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或价值,并在与西方文化的交锋中,保存自身个性。该文首先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做相关文献检索,提取文献后再以VOSviewer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据此得出,该学科以儒家、道家、古琴有关思想为发文热点,故该文拟对该学科以上代表性理论做综合述评,以上三者遵循“正、反、合”的历史逻辑关系,即为一种包含儒家入世思想、道家出世思想,古琴将前二者思想兼收并蓄为己所用的思想联系。  相似文献   

10.
魏艳 《文化学刊》2009,(1):66-69
自近代以来,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古琴音乐面临衰败的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时任中国音协主席和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音乐界主要领导人吕骥,通过推动古琴音乐的发掘、整理研究、教学以及他本人于古琴研究上的理论先行,有力地促进了这一古老民族乐种的传承和发展。吕骥自建国后所做的诸多开拓性功绩,为中国古琴音乐2003年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生态思想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宽阔的视野,为人类生态文化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本文仅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几个角度出发,比照现代生态主义思想,分析中国古代相关生态哲学的几个思想特点、积极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在展开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中基本上是在中国自身的文化范围内展开的,但从晚明后中国的知识和思想已经传播到西方,同时,西人对中国典籍的翻译和研究开始使中国的古代思想和知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一个形态:中国学术和思想展开的空间大大扩大了,开始以一种世界性的学问在全球展开,走出了以前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从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研究者大大扩展了,汉学家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专业的汉学家。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居是中国一切传统建筑之根源,具有强大的文化附着力,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中国民居不断汲取着新的文化内涵,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向外传递着连绵不断的文化信息。因此,研究中国民居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晋城位于太行山的南端,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繁荣的明清经济,使这里保存了数以万计的明清两代民居。根据晋城的地理环境、城镇布局,分析了晋城古村落形成的原因,概括和总结了晋城民居的布局、形制及不同建筑的相关特点,进而深入地研究了晋城民居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还对与晋城民居有关的民俗与社会现象进行了探讨,从中可了解到晋城醇厚的民风对民居建筑的影响以及勤劳务实的晋城人民对中国古代建筑与文化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古代城市的演变史与规划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提出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根源于中国文化,中国本土文化和实践形塑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还提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存在"天、地、人"三元制衡,分别以此为框架形成"以天为本"、"以地为本"、"以人为本"的并进的三条思想主线。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以"王权"为中心,二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三是对自然的崇拜;而此三特征则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地、人"三元制衡与演化的不同结果。最后提出"回归本土"将是当下城乡规划应对城市发展危机的一条可选道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传播观,是我国传统艺术思维和思想意识的沉淀与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专属标志。古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其声响带来的音乐审美体验,更是琴器、琴曲、琴乐、琴道等多个层面带来的综合感知,是从传播意象、传播意境、传播空间等维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6.
"四个时期仨跨越,三个领域两头真"是对周有光一生的高度概括。周先生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贡献可概括为"思想先驱、文化启蒙"。文章从敢为人先与独立思考、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道德情怀与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周有光先生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7.
2005年9月,“中国古代文论的文化渊源”系列著作陆续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文艺学与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它们严格地遵循了文化诗学的研究路数。这套丛书是北师大文艺学中心多年来所抱持的文化诗学理想的一次认真实践。文化诗学有它在学理上和现实上的依据。古代文论话语是知识、意义和价值的结合体。这个性质决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存在两种研究立场,前者重在知识的清理和发掘,并采取了一种实证主义的态度;后者重在意义的阐发,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本来这两种立场不分轩轾,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但毋庸讳言,经过几代学人的努力,古代文论的…  相似文献   

18.
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傅正谷对梦文化做了10余年的艰苦研究,得到著名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王元化、蒋孔阳诸位先生的充分肯定和热心指导。他们一致认为,“需要建设这门学科”,“这一工作,确实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现在出版的《中国梦文化》在大量实证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梦理论、梦的特点、成因、作用、梦的占卜圆释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把梦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放在中国大文化体系中考察,对与梦有关的政治、军事、文学、艺术、宗教迷信、伦理道德、医药、饮食等人文诸方面,都作了系统的研究阐述,颇有一些独到见解。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  相似文献   

19.
琴赋是中国古代音乐赋中的重要门类,自汉至清历代不绝。汉魏六朝是琴赋的发轫期。此时期的琴赋数量众多,文采斐然,但皆为体物之作,旨在客观真实地描写古琴,具有固定的创作程式,陈陈相因,渐趋僵化。唐代是琴赋的新变期。较前代琴赋而言,其新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吟咏对象从单一到多元,创作主旨从体物到言志,赋体从骈、散到格律化。而唐代琴赋具有借题发挥、寓意遥深的特点,是典型的说理言志之作,与汉魏六朝琴赋及唐代其他乐器赋大异其趣,颇为独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其根源是科举试赋制度在中唐的确立,同时也与古琴在中国文化中所占据的崇高地位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在俄罗斯传播三百年(中篇)——俄国对中国古代文物的收藏与研究李明滨俄国收藏的中国古代文献、历史资料也以彼得堡为最多。19世纪、20世纪初帝俄出于对外政策的需要,加强对华研究,派出考察队前来搜集资料,远及我国的北部、西部边陲,还进行考古挖掘,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