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地带,灾害性天气出现的频次很高,同时受黄河长期夺淮的影响,历史上是我国水旱灾害最频繁的地区。据统计淮河流域在1470~1980年的511年中发生洪涝、旱灾的年份482年(其中洪涝灾害126年、旱灾年份92年、旱涝灾害同时发生的年份120年、局部洪涝、旱灾年份144年),占统计年数的95%,无灾正常年份29年,仅占5%。经常是洪、涝、旱灾年份交替出现,连旱连涝年份也时有发生,局部洪、涝、旱灾更是年年都有;在一年之中,先旱后涝或先涝后旱的年份也常有发生。洪、涝、旱灾害是严重危害与制约本流域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气象观测站1980~2007年月降水量资料,以降水量为主,利用Z指数法定义了山南主要农区春、夏季洪涝指数。结果表明初夏洪涝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21世纪次之,80年代最少,初夏洪涝地域分布来看,南部农区出现洪涝频率最高,沿江一线洪涝出现频率西段和东段高于中段;20世纪90年代出现盛夏轻涝的频率居首位,20世纪80年代次之,而21世纪头七年出现频率最低,盛夏重涝高频时期位于21世纪,20世纪90年代次之,20世纪80年代最低,盛夏洪涝地域分布特征为:南部农区出现洪涝频率最高,沿江一线洪涝出现频率西段和东段高于中段。  相似文献   

3.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湿地资源开发,是指在低湿洼地发展与地貌特征相适应的种植业与养殖业。低湿地的地貌特征: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表径流量大,渍、涝、冷害是制约这一地区种、养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低湿地资源的开发,就是通过工程、生物、协调等综合措施,使其避开渍、涝、冷害的影响,选择适宜的开发模式。 洪湖地处“四湖下游”,是湖北省有名的“水袋子”地区。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湖泊与长江相通,夏秋季高水位时期水面为110万亩。50年代末,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根治这一地区的水  相似文献   

5.
辛元瑜  李博 《青海科技》2021,28(2):81-83,102
利用青海省海南地区下辖五县2015~2019年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农业气象灾害104起,主要有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霜冻、连阴雨、雪灾.暴雨洪涝是最多的气象灾害,冰雹是次多的气象灾害;从地区分布分析,贵南县受灾次数最多,其次为兴海、共和和同德县,贵德县最少.根据发生的农业气象灾害特征,提出针对性较强的防御农业气象灾害的长...  相似文献   

6.
正进入今年的雨季,首先是武汉暴雨导致洪涝产生,让整个武汉成为水乡泽国。武汉洪涝不过是中国年年洪涝的一个缩影,一遇暴雨,中国几乎很少有城市能逃过类似武汉的灾难和困境,这样的事年年发生,只是城市名字不同而已。武汉洪涝一个直接的原因是降雨量极大,但是背后更重要的原因是,该地区吸纳降雨的能力明显低于降水量。再追问为何武汉的纳水能力如此之低,原因是,大地自然的吸纳水量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图书馆应调整和改革管理体制中不合理的部分.加强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网络的建设,以及着力培养创新人才的工作思路,从而更好地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提供优质的文献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8.
近47年三江源雨季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地区13个气象站1961~2007年雨季(6~9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三江源地区雨季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7年来三江源地区雨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9mm/10a.EOF分解显示,第一模态表现为降水空间变化的全区一致性,第二模态表现为西南部与东北部的反相,第三模态表现为西北部与东南部的反相.将全区分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四个地区,用小波变换分析的结果是,东部和西部的突变点相接近,分别为1987、1988年,但旱涝期正好相反:南部为先涝后旱,突变点在20014年;北部为先旱后涝,突变点在1966年,南、北两地区的干旱期均长于偏涝期.  相似文献   

9.
大地震前发生洪水的震例多,比例高。强震前由于地壳中应力增强、微破裂增多增大造成的地气逸出,震区及其下风向地区气溶胶浓度显著增大为水汽凝结提供大量凝结核,是造成过度降水形成洪涝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太湖流域1991年出现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为什么通过多年来的治水,又处于一个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在抗御洪涝方面显得能力薄弱,其中既有自然界的因素,也有治水考虑不周的方面,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了大湖流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特点并对区域治理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混沌理论的洪水灾害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 ,洪水灾害越来越严重 ,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 ,研究洪水灾害的动力机制 ,进行有效地防灾减灾已迫在眉睫。以天山黄水沟突发性洪水为例 ,应用混沌理论对洪水灾害的动力机制做了深入研究。研究中 ,计算分析了黄水沟洪峰流量时间序列的关联分维数(D2 )、Kolomogorov熵 (K)等非线形特征。结果表明 :黄水沟突发性洪水具有混沌动力系统的一些特征 ,洪峰流量的时间序列分布是一个确定的低维混沌吸引子 ,黄水沟洪水可预报时间的平均长度约为 8天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洪涝灾害是洪水与农业易损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减灾就应从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和降低农业洪涝灾害的易损性入手。由于科学水平的限制,目前人类还很难改变洪水的发生过程,那么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就成为减灾的主要措施,为此灾害易损性评价就成为灾害研究的热点问题。基于洪涝灾害系统特征,本文给出了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概念,认为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是指在一定的农业生产方式与社会经济背景下,特定区域农业系统敏感于洪水威胁的属性。它受到自然环境因素和农业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选取汛期降水量、农业产值等8个因子作为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定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对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进行了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较强,其中湘阴县的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大,高达79.6,新晃县农业洪涝灾害易损度最小,为44.2。全省易损性存在地域差异,将全省划分成6个分区,并提出了各分区降低农业洪涝灾害易损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梅汛期洪涝与防灾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菊忠  郭巧红 《科技通报》2000,16(6):438-442
从1991年起,浙江省已连续9年在梅汛期出现大面积的洪涝灾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洪涝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本文从梅汛期洪涝的特点着手,分析了形成洪涝的天气气候原因,应用新安江流域的百余年雨情资料,得出其内在周期性规律,预测了新安江水库将可能进行一个10年左右的相对少雨周期,阳后还提出了一些减轻梅汛期洪洪涝损失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历史水旱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谢辉  王磊 《资源科学》2012,34(8):1526-1532
河南省水旱灾害十分频繁。本文在1450年-1979年分区历史水旱灾年频率计算的基础上,结合由1980年-2009年数据得到的降雨量距平百分率旱年频次,以及由多年(1980年-2010年)平均汛期雨季(6月-9月)降水量和降水变率获得的综合降水量对洪水灾害危险性的影响度,根据频率越高,危险性越大的原则.利用GIS技术,从时空尺度上对河南省干旱灾害危险性、洪水灾害危险性、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干旱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郑州市和许昌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和信阳市;洪水灾害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南部、漯河市南部和周口市的西南部地区、以及商丘市东南部,和开封、周口、商丘三市的交界处,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的大部分地区;水旱灾害综合危险性的高风险区主要位于平顶山市,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南阳市。其结果可为河南省水旱灾害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防灾减灾预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城市极端洪灾应急群决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润  王海燕  马树建 《预测》2012,31(3):71-75
全球气候变暖的因素导致近年来极端洪灾频频发生,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洪灾应急决策只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命令式决策,无形当中剥夺了灾害当中其他利益相关主体的决策权.异质性利益相关主体参与决策是实现极端洪灾应急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该类群决策具有与一般意义上的群决策不同的特征.结合某些利益主体决策时存在一定程度犹豫性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绝对自私策略选择,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基于评价意见相似度的调整策略,建立了基于相似度调整的直觉模糊群决策模型和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16.
基于减灾能力评价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减灾能力在灾害系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不同的减灾能力对自然灾害灾情的影响可能很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认为在灾害系统结构和功能体系中应加入减灾能力要素,并提出灾害系统应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和减灾能力复合构成。区域灾害系统功能体系由致灾因子风险性、孕灾环境稳定性、承灾体脆弱性和减灾能力抵御性复合构成,形成了文章提出的考虑减灾能力的洪涝灾害综合风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假定在孕灾环境相对稳定情况下,洪涝灾害综合风险与一定强度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和一定强度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呈正相关,与灾害发生区域减灾能力的抵御性呈负相关,给出了洪涝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模型,并给出了致灾因子概率指数、灾害损失指数和综合减灾能力指数的具体表达公式。以淮河流域中游安徽段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积累一定时间的减灾能力评价数据基础上,可以对未来某区域的综合风险进行预测,为政府防灾减灾行政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本文以洪涝灾害为例研究了区域的综合风险,对研究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敏敏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3):638-645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 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界,关中地区由北向南纬向递增,陕南呈现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的全区一致型,这是最主要的分布特征.此外受纬度因素、季风气候、小尺度地貌单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西北(渭北旱塬)-东南(大巴山地区)向的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中盆地为正值中心的东北-西南向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江谷地中段为负值中心的东西向降水分布相反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洪涝灾害的成灾机理出发,针对具体灾害评估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信息格网洪灾损失评估模型。建模时较全面地考虑了洪涝灾害特点和受灾过程中受灾体的变化等因素,可用于实际建模。  相似文献   

19.
洪水不单具有灾害属性,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资源属性,即具有水害和水利双重特性。黄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探索洪水的水利特性。本文根据对洪水资源化的理解,结合黄河三角洲地区现状,分析了黄河洪水资源化在该地区的几种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20.
饶印泉 《科技广场》2007,(7):254-256
根据抚州市的地理特性和收集的长系列水文资料,研究山洪灾害的成因、类型、范围、特点,提出预防山洪灾害的对策,做好雨水情站网而设级防洪灾害预警、报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