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9年5月27日是上海解放日,上海近代城市化的百年进程从这一天转入一个新天地。不出十年,在沪的工业企业也经受了转变身份的洗礼。其间,荣毅仁恰似一位迎着时代大潮而上的冲浪者,起落得当、一往无前。他于1950年春,在上海接任近代华商最大棉纺织家族企业(申新棉纺织公司)总经理,数年后,他又当选上海市政府副市长,这段不寻常经历中自然少不了些耐人寻味的往事。  相似文献   

2.
对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地位变迁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无疑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只是这一中心地位有着形成、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功能的发挥也颇多曲折,其中的原因尤其值得深思。随着开埠后作为国内最大内外贸易口岸地位的确立,带有近代意义的金融地位也开始在上海迅速上升。如外商银行麇集沪上,其数量远超过其他金融较发达的城市;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首先开业;在上海诞生了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办的银行―中国通商银行;除了中国通商银行之外,上海又陆续有信成、四明、裕商等华商银行设立,它们一般在外埠设有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从整体上看,上海金融业已具有了跨地区、…  相似文献   

3.
关于近代上海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一位美国记者调侃上海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而上海是。自1843年开埠到1949年,百年来上海城市持续高速发展,至20世纪三十年代成为全国性的综合经济中心。这种高山深壑般的历史造化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内里是什么呢?近代上海是个开放城市,它的发展是在中外竞争的环境中实现的。百年来,上海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其非凡的城市竞争力。考察近代城市竞争力与上海经济发展的关系是近代上海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择其大端论之,我们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凭借地理优势形成的内外贸易竞争力五口通商初期,广州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在1843年开埠前,由于其襟江带海的地理位置,已成为贸易中转之地。开埠后,上海更是成为西方器物与文化的输入地,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发展,促进了上海近代经济的快速成长、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与近代城市的急速崛起。这种碰撞更是催生了上海独特、奇异的城市魅力,使其发展为文明发达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上海市档案馆珍藏著数以百万卷计的记录着上海成长过程的珍贵档案,下面的图片选自  相似文献   

5.
上海与南通分处长江入海口南、北两岸,近代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两地较少联系.上海开埠后迅速成为全国经济中心,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拉开了两座城市之间在工业、商业、航运、金融、仓储、教育、影视文化、新闻出版等等众多领域互动的序幕.南通立足本地、依托上海,迅速成长为近代闻名的“模范县”,同时,对上海的早期近代化进程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杨浦:近代上海工业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浦位于上海市区的东北部,东、南面濒临黄浦江,横贯整个上海的黄浦江在此拐了最后一个弯后,与长江合流,浩浩荡荡汇入大海.沿江杨树浦路一带,上海开埠后划为租界之地,形成杨树浦工业区.如果要追寻中国城市近代工业史,那么上海便是一个典型,而以杨树浦为代表的浦江两岸的工业码头区,则是上海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是上海最大的工业码头区.上海之所以能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和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杨浦功不可没.可以说,杨浦是上海乃至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上海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对杨浦近代工业的崛起作一历史考察,于今日上海工业和城市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朱葆三(1848~1926),浙江定海人,清末民初上海著名人士。他一生中介入的沪上社会、经济活动极多,不仅投资创办近代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保险(华安保险公司等)、航运(宁绍轮船公司等)、工业(上海华商水泥公司等)、商业(慎裕五金号等),并参与诸多公益、教育事业,还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全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宁波旅沪同乡会会长等职。本文试从工商、金  相似文献   

8.
汪幼海 《新闻实践》2003,(12):26-27
成功的传媒产业地域性定位非常重要,本地区报业往往因为贴近受众生活而比异地报纸具有更多的优势。历史地考察,长江三角洲曾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地位重要、影响巨大的一个区域。长三角一些主要城市在近代大多是通商口岸,集上海港、宁波港、舟山港、乍浦港和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等一起组成中国最大港口群,形成长三角城市带。通商淡化了"城"的功能,增强了"市"的功能,近代上海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经济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今天,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苏浙沪间的经济互动日趋频繁,传媒产业如能从区域内产业分工与调整角度、从全区域传媒业效益最大化角度出发,实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格局,可确保区  相似文献   

9.
宁波英国领事贸易报告选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2001,(4):3-9
宁波是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进入20世纪以后,对外贸易有了更大的发展,无论是贸易规模、物流趋向还是商品结构都有明显变化。对外贸易还促进了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代工业得以勃兴。现将民国建立前后宁波英国领事馆的部分贸易报告译出,以便从中领略这种变化的轨迹与特点,及其与上海的联结,或许对研究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基本规律,有一定参考价值。由宁波大学陈梅龙、景消波翻译提供。  相似文献   

10.
爱国华商吴锦堂在日本打拼20年,成为中国海外华商中的佼佼者。回国后的吴锦堂怀着浓郁的爱国之情,为近代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的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08年北京内外城的人口与统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1960年以后是短暂而独特的时期。“庚子事变”和新政等事件改变了近代中国及北京的历史进程,使传统社会加速解体,近代城市社会初见端倪。在多种社会经济要素中,城市人口是体现近代社会变革的一个缩影,是反映城市状况的基本要素;而近代城市人口统计亦自1906年开始实施,为认识近代人口与城市变革提供了必要条件。一内外城人口分布作为社会变革的结果、作为清末新政的内容之一,朝廷最早在北京实行了近代警察制度,自19O6年起在内城开始了人口统计,①至19O8年建立了规范化的户口统计和日常内口登记管理,形成…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上海南京路商业街近代上海是一个以港促商、以商兴市的特大工商业城市,进出口贸易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城市商业的发展也异常迅速。上海城市商业的发展以位于公共租界的南京路(今南京东路)商业街为典型代表。于1865年南京路全线开通到清末民初几十年里,南京路从一条狭小的通江便道发展成为长达数里、集中了二百余家各类专业商店的初步繁荣的商业街。民国以后南京路日趋繁荣,上海环球百货业中最大的先施、永安、新新和大新等四家公司从1918年起在南京路上相继开业,一部分当时著名的国货工厂也纷纷在南京路上开设了…  相似文献   

13.
广东和香港两地是中国南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两地之间天然的地缘、血缘关系和岭南文化观念上的同源,在社会发展各阶段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互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粤港两地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与澳门一起构成了“大珠三角经济圈”格局,港澳“回归后”三地的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表现在广告业发展方面尤为突出。一方面正由于三地这种相互渗透与融合,加上受众的文化背景与传播技术的影响,使得粤港两地广告传播策略有明显共通之处;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经济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17日至19日,全球二百七十多位知名华商巨子聚集在一个叫龙怀的地方,首次举办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以“投资中国、投资西部”为主题进行探讨,同时六百多名国内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和企业家与会。首届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是一次规模大、标准高、阵容强的盛会,它是继2001年9月南京第六届“华商大会”之后,世界华商在中国举办的又一次大规模的聚会。会议就“当前国际与中国经济形势走势”“华商投资与引进外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使全球华商对中国国情和经济形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将极大地促进全球华商对我国内地的投资。论坛期间,华商们即与荔浦县签下了逾十亿元的投资协议。会议还将龙怀定为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永久性会址。龙怀,这个位于广西中北部荔浦县龙怀乡的小山谷,一个沉默千年的地方,为何海外华商们对它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5.
商业保险在近代中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行业,是由西方传入的新制度。从1805年外商出于进出口贸易的需要把现代保险制度引入中国,至1860年代保险业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期间华人以保户、股东、职员或代理人等身份侧身其中。1875年第一家民族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诞生,至1911年,华商的保险企业先后有45家,大部分把总公司设在上海,并在大小通商口岸设立分公司或代理机构,民族保险业初具规模。中国保险市场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保险业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文凤 《历史档案》2001,(2):103-107
保险是为应付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而采用的一种社会互助性质的经济补偿方法,是社会保障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公司最早产生于欧洲,而中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业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1865年5月25日,中国第一家华商保险行义和保险行在广州成立。保险是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而中国近代并不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资本主义国家,故而探讨中国近代保险业产生的历史原因、发展状况、特点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二三十年代上海经济的蓬勃发展时期,涌现出不少中国知名企业家与新兴企业,陈光甫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上海近代工商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它对研究上海金融业的发生发展,金融业在上海民族工商业中的地位,以及民族资产阶级与蒋介石政权的关系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无论对上海银行还是对陈光甫本人的研究,都尚显得薄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档案史料,除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于90年代初,编辑出版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一书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是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并逐步实现了与世界接轨的世纪,上海在其中发挥了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笔者在从事20世纪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上海与百年中国外交的关系是上海史研究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1994年,笔者在拙著《中华民国外交史》一书中批评了近代中国外交史研究的两种倾向,其一是以帝国主义侵华史取代对于中国外交史的研究,其二是以“弱国无外交”的简单结论取代对于丰富多彩的近代外交问题的评价,提出近代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呈V型轨迹:在晚清是自上而下的快…  相似文献   

19.
"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上海是近代中国一个最特殊的城市,短短七八十年间,即由一个普通的滨海县城梦幻般地一跃而成为近代国际化大都市。上世纪30年代,上海已建设成为世界第五大城市,因而博得"东方  相似文献   

20.
浙江商人与清末上海工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3年11月上海被迫开埠,成了上海城市经济近代化的起始点。上海的近代工业由此开始移植、滋生,始而有外国资本设立的船舶修造等企业,继而有洋各派兴办的官办和官督商办洋务企业,随后又有民族资本商办企业的兴起,并在1895-1911年间逐渐形成为近代中国的工业中心。近年来,学术界关于上海近代工业发生发展问题研究的成果为数已甚多,但专门探讨某区域商人群体与上海近代工业发展关系的专论则付之明如。本文试图对浙江商人[fi在清末上海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些探讨。(一)浙江人以善于经商著称。王孝通在《中国商业史》中曾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