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通过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内涵,分析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比如高校对创新创业理念浅表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较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薄弱,同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现状问题提出加强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加强创业教育的培训和实践、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霍正刚 《教育探索》2012,(10):147-148
工科院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进一步明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3.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诸多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较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包括调整学科课程体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团队建设;从多渠道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团队建设;联合社会多方力量,推进校地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院要在就业创业教育中进一步探索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全面更新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驱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营造创业文化氛围,宣传国家创业政策、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其次要完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机制:组建一支专门创业教育教师队伍,革新"理论+实践"教育理念方法,创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弹性管理,加强创业训练、推进实践环节;最后要形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合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融会贯通,建立并努力开拓创新创业实训实践基地,利用社会经济资源实现对接,加强和创业成功人士联系。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研究为重点,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大政府扶持,促进政府、学校、教师和学生四方相互协调几方面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数智时代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也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数智时代,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出以下六大趋势,即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战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组织能力、培养全球高科技创业者、数字赋能创新创业教学、加强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和关注创新创业影响力。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要回应全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要深入结合我国新发展格局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需求,从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领导力与组织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方法的适切性和有效性,以及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开环生态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教育理念不够成熟、师资力量薄弱、教育内容较为陈旧等问题,需要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更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内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加强创新型国家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需要,意义重大。基于此,在系统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把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9.
许爱华  吴庆春 《江苏高教》2020,(11):109-112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的基石与载体,存在创新创业项目与专业学习不匹配、创新创业技术与市场资源结合不紧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发展需求不相符等问题,亟须加强顶层设计。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打造更加精准化的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高校创新创业系统育人机制,优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可实现高校精准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分析,从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基地建设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的新常态背景,分析了新常态下创业与创新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文章审视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必须结合高职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从转变职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营造促进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等方面,探索出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巢湖学院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学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统筹、规划、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个办公室,负责创新创业教育日常事务,形成了以领导小组为统领、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院师生积极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地方高校工作重点之一。对江西省10所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问卷调查表明,江西省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组织管理工作富有成效,创新创业教育各项评价指标得到较快提升。分析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发现参加创新创业的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和高校内外部创新创业环境是决定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应从转变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等方面着手,以便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发放问卷及访问调查的方式对西藏地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教育指导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一定的样本容量展现出了当下西藏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现状及目前西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从开展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育创新创业社团协会等方面对进一步加强西藏地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迫在眉睫。尤其是民办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创新创业环境不完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可采取营造鼓励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加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活动环节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新战略。由于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必须优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78):144-145
现代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要求。本文在阐述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理念不明确、教育体系不健全、教育氛围不浓厚、教育范围不广泛等问题,提出树立战略性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等加强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应将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在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高校需要将思政元素融入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在思政元素的引导下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采用更加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高校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通过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积极筹措经费、开展教育研究等,努力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为社会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内3所高校450名医学生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的方式,对高校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情况进行抽样调查。调查从医学生对创新创业认识与实践、信息获取、社会支持、现实期待及实践目的等方面进行。根据调查结论,分别从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运行的制度设计、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认识、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载体的分层供给以及教育环境的资源整合等方面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