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高校的进一步扩招,“普高热”日趋升温,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跨入好的高校、选取热门的专业已成为家长与学生炫耀的资本。职业学校的生源可想而知,有的职校及技校在生源的夹缝中被合并,而生存下来的生源素质也大打折扣。初级中学的“后进生”大多进人职校,而生源竞争的白热化使得各中等职校对招进的学生不可能进行筛选。从教学实践来看,这些对初中文化课不感兴趣而形成的“后进生”进人职校,由于对所谓的“语、数、外及专业理论课”大多继续不感兴趣而再次沦为“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由于高考竞争激烈,学生分流进了中专、职校、技校学习。“三校生”指的是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三校生”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想要留学,该走怎样的路呢?现介绍几条比较适合“三校生”到澳大利亚留学的途径。澳大利亚的大学本科课程一般学制为3年,个别专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等层次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对于电视中专的发展原是一个良好的机遇,但生源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各类职工中专和普通中专利用其各自的优势,在校本部扩大招生的同时,直接到当地设点办班,吸引了大批的生源。至1994年秋季,在上虞市设点招生办班的学校已有浙江机械工业学校、浙江船舶工业学校、绍兴职工中专等六所共七个专业,这对电视中专的招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直接威胁到电视中专县级分校的生存。 上虞电视中专分校成立于1988年,与大多数县市一样,依托电大工作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办学之初,利用电大系统的优势,走联合办学之路,88、89年与上虞中等职业技校、机械职校、章  相似文献   

4.
生源问题1、客观方面:由于目前一些企业效益差,很多企业在进行开源节流减人增效的改革,引起了技校毕业生就业难,直接影响着技校生源,这是主要原因。2、主观方面:“当工人没出息”的思想尚比较严重,宁可读自费中专、大专,也不愿意读技校的现象还存在;一些家长认...  相似文献   

5.
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在中专、技校招生出现全国性大面积萎缩的情况下,惠州制衣学校的招生指标却年年被突破,他们对生源不得不采取各种条件限制,择优录取。在各大中专院校每年夏季为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发愁的时候,惠州制衣学校的毕业生早已被“订购”一空,供不应求。对于众多学校来说,“生源”、“就业”是最令人头痛而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于是,很多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了办学的“两头”,而忽视了“教学”这个最重要的中间环节。他们或在电视、报纸上发起争抢生源的广告之战,或向家长学生大放承诺之辞,但最终的结果却并不尽…  相似文献   

6.
目前,职业教育是“买方市场”,学生、家长有充分的挑选余地,而学校则千方百计地揽生源,甚至实行全员招生,每招一个学生奖若干元钱,不管学生素质如何,招进来就行。这一方面使职教的声誉与信誉无法有效提高,办学效益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导致各职校盲目设置专业,无论是否具备条件均上马新专业,以求拥有更多生源。为此,笔者建议职校建设也应引进“关并转”机制。关,是指关掉那些效益差的专业或学校。有关部门应对各职校所设专业实行定期考评,凡家长及学生不满意、效益差的专业或学校,应及时关掉,把学生及师资转移到那些效益好的学…  相似文献   

7.
职业高中在改革的大潮中诞生,在市场的大海中成长,从它一问世,就以“国家不包分配”而区别于中专、技校。于是,每一所职业高中都把本校毕业生对口录用率当做头等大事。对口录用率高,不仅标志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且意味着今后的生源质量以及多渠道筹集办学资金有了保证。毕业生能100%对口录用,一直是不少城市职高校长引以自豪的荣耀,也是更多的职校校长不断追求的目标。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引发了一系列震荡,劳动人事制度在变,企事业用人的标准在变,而学生及其家长的择业观念也在变。劳动力市场正在发育却还没有真正形成,人们追求就业的“双向选择”却不留恋“统包统配”……。在大变革掀起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市教委近期透露:上海市中专、技校、职校等中等职业学校经过调整、合并,已从90年代初的510所减少到如今的270余所,到2000年,将调整为150所,使得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趋向合理,办学效益有所扩大,教育层次不断提高。据悉,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行业内中专、技校“打破围墙”,实行教育资源重组,优势互补,如电力中专、技校合并为电力学校,交通中专、技校合并为交通学校。职校联手,组成职教集团,目前虹口、静安、杨浦区内的大部分职校已组成教育集团。中等职教结构改革,…  相似文献   

9.
余勇 《教学与管理》2000,(11):18-20
一、薄弱职业学校存在的问题(一 )办学政策问题薄弱职业学校办学政策问题主要是在招生、办学层次等方面限制过严 ,而在投资方面不到位。职校的任务是为当地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大军 ,但是在职高 (或中专 )班的基础上不扩大招生范围 ,不及时调整办学层次 ,将直接导致生源不足。在资金政策上 ,尚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扶植投资短缺的职校。政策不到位 ,很大程度上影响职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办学功能的发挥。(二 )办学观念问题怎么办的问题 ,指的是靠“等、靠、要” ,还是靠自身实力办学的问题。职校在市场经济冲击下 ,感到不适应 ,竞争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职校学生中也出现了厌学情绪,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职校的地位和作用尚未被社会充分的认识。尤其在前几年招生情况是,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中专、技校,然后是职校,人称“小五子”。因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进职校“不光彩”,“低人一等”。造成职校学生自卑心理,影响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在招生上已有改观,但影响尚未消除。(二)学生进职校后,职业已定向,大多落实了单位和岗位。而这些都与学习成绩好坏无关,学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 ,技校生源越来越紧张 ,这给技校生存与发展带来了极大困难。如何使技校走出生源困境是当前技校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 ,实事求是搞“宽进” ,下大气力抓“严出” ,是一条可行的路子。实事求是搞“宽进”没有生源 ,技校艰难。办学需要规模 ,招不来学生 ,技校当然就越办越困难 ,更谈不上发展了。要充分认识这种形势 ,增强办学单位和所有人员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这种形势下 ,很需要全校上下居安思危 ,想方设法 ,寻找生源。初中分流 ,理所当然。根据我国国情 ,尽管高校扩招 ,增办高职 ,但能够上大学的毕竟还是少数。因…  相似文献   

12.
4月13日,北京市东城区初中毕业生升学指导咨询会在地坛举行。据统计,共有50多所学校参加,其中包括东城区教委直属的28所普通高中校、7所职高校,还有近20所外区县的职高校、中专、技校、私立高中校和民办中学也纷纷在地坛安营扎寨,试图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分一杯“羹”。近2万学生、家长前来赶今年的“中招庙会”。东城区副区长胡晓松、区教委主任周焕奇等党政领导视察了咨询会。这次中招咨询会上的另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一些办学资本雄厚、办学特色明显的民办和私立中学,他们在“生源争夺战”中粉墨登场,以低分入学、良好…  相似文献   

13.
胡齐国 《职教论坛》2000,(11):49-49
今年职校“生源大战”比往年更为激烈,为争夺有限的生源,很多职校绞尽脑汁,想尽办法,以至在招生竞争中出现一些不正常现象:①滥发广告。为了使广大考生及家长了解学校,部分招生学校开学初就苦思冥想富有吸引力的招生广告,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宣传牌、广播等媒体对广大考生和家长进行“狂轰滥炸”。这些广告,形式多变,内容同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很多考生及家长对此深表厌恶。②不实宣传 。有些职校“王婆卖瓜,自献自夸”,做招生宣传广告时把办学水平任意拔高,把学校条件吹得天花乱坠,以此吸引不明校情的学生。③贬…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中等职业学校(含各类中专、技校、职高等职业技术培训类学校)之间生源竞争日趋激烈 ,近一二年更是呈现出白热化的趋势。中等职业学校为确保自身充足的生源 ,招生方法和手段更是花样不断翻新 ,甚至陷入下列误区当中。误区一 :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围、堵、截 ,使本县市生源不外流。有些县市为确保自办职校生源 ,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下红头文件的行政手段来保证生源 ,如给各初级中学分配强制性指标任务数、严禁外县市各类中职校招生人员的宣传和介入。但由于这些职校创办迟 ,政府投资不足 ,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差 ,教学质量难如人意 ,围…  相似文献   

15.
今年,我市建立了招生市场,职校招生首次全部进入市场。我在应届初中毕业生及家长中作了调查,总的感觉是较多的人在选择学校时比较盲目,主要目标还是盯着普通高中,对职校的办学形式及学生的出路知之甚少。另外,近几年生源人数一年比一年少,今年是最低谷。招生市场的“行情”是僧多粥少,当属“买方市场”,也就是说,在市场上的主导权、选择权均掌握在考生及其家长手上。现实逼得我们这些书生校长走进了“生源争夺大战”的市场。此时,我想起了做广告。怎么做广告呢,我使出了“三招”:   第一招:当好学校的形象使者   今年 4月…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全国多数中专、技校、中等职业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肆意稀释生均教育资源。短短几年内,这类学校都挺红火:招的学生多,钱自然就多,于是建房子,添设备,发奖金,学校上下皆大欢喜;而学生进得来,是否出得去,则很少去认真考虑。加之生源质量直线下降,中专、技校、中职的文凭越来越“水”,终于失去了市场,拿了文凭照样不能就业。最后的结果是,许多中专、技校、中职学校面临关门,教师面临失业。现在,大部分要垮的中专、技校、中职学校因祸得福,都升格成了高职院校。又是皆大欢喜,一片欢庆声中,没有多少人认真总结中专失败的教训,也很少有人考…  相似文献   

17.
技校生源短缺的忧与思马建富技校生源短缺是当前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据报载,常州市1994年技校生源严重不足,与普高、中专、职中三产专业热形成强烈反差。该市去年37所技校,在市区计划招生2021人,而报名考生仅1700余人。其中80%的技校招不满,有8所...  相似文献   

18.
"三校生"是指"中专、技校、职校"这三类学校学生的简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学逐年扩招,中专、职高、技校生源的整体素质比起五六年以前的确有明显的下降。现在,有相当比例的在校学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对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缺乏认识和自觉性。这给各所中专、职高、技校的教学及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针对这种现状,找到尽可能的消除消极思想,激励学生上进的途径和办法,是所有中专、职高、技校老师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以下笔者对学生倦学厌教心理及行为谈一些看法。一、倦学厌教学生的类型1.挫折型这类学生比例不少,其最大特点是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初中阶段和进入职校阶段,遇到挫折,心…  相似文献   

20.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多种原因造成其复杂的心理。首先在生源结构上,由三校生(技校、职高、中专)和普通高中毕业生组成的复杂生源构成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相对单一的生源;其次在学历层次上,他们属于高等教育中的最低层次的专科学历,与本科层次学历有一定差距;再次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民众对职业类院校接纳度和认可度较低,对职校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思想意识上的歧视,职校生成了文化基础差、不会读书、素质低的代名词,认为选择读高职是考不上更好的大学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