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突如其来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对舆论的走向举足轻重。要达到较好的融合报道效果,媒体内部组织结构的优化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2.
焦雅静 《新闻传播》2024,(6):109-111
媒体是报道事件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民众获取民生生活信息和国家新闻实事的重要方向。尤其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媒体本身的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和报道模式会直接对事件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为进一步减轻突发性事件当中负面信息对民生及群众生活的影响,需要合理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报道。而如何实现这一功能,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以媒体在报道突发性事件当中的、舆论引导功能为研究主题,在重点分析突发性事件的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外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探索,总结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过程当中所发挥的功能,探究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舆论引导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从而快速实现媒体突发性事件报道良性引导功能,为维持社会稳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媒体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效性成为报道的主要诉求。相对于其他媒体,网络无论是在消息内容的时效性、公众舆论的影响程度以及表现方式、手法上,都处在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为辅助政府议程,为整个媒介环境的议程设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此次汶川大地震的信息传播,网络媒体的表现可谓突出。  相似文献   

4.
陈明 《声屏世界》2016,(1):19-20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舆论场、民间舆论场、网络舆论场、境外舆论场多元舆论场共存,给我国广电媒体带来空前的挑战,广电媒体自身议程设置能力弱化日趋明显。本文认为,提升广电媒体议程设置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三点:尊重议程设置自身的规律;找到主流广电媒体在议程设置上自身的独特优势;推动广电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打造拥有强大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相似文献   

5.
徐伟 《新闻世界》2012,(5):57-58
突发性事件就像一块“试金石”,检验着电视媒体对新闻的掌控能力和报道能力。电视媒体在报道重大突发事件时,都尽可能地挖掘内在潜力,追求特色,使自己的新闻报道出彩,以此吸引观众,对突发性事件及其处置进行有效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24):45-49
"郭美美事件"映射出来的社会镜像,以及围绕这一个案的舆论胶着,对媒体伦理是一次多维参照:步步跟进,是竞争必须还是立场矮化?深层起底,是专业报道还是媒体审判?议程延续,是合理选择还是资源浪费?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严肃媒体须坚持自己的价值立场,以免落入炒家陷阱。置身于众语喧哗的舆论场,媒体的角色定位和议程设置亦需保持足够理性和严谨,既要表达媒体的独立判断,又要对社会舆论起到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当前成为舆论热点的"归真堂"事件为例,阐述了议程设置理论在大众传播包括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报道当中的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设置各种与事件相关的议题,围绕议题展开报道,并实现议程互动,发挥了引导舆论、影响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郑燕梅 《新闻世界》2014,(8):344-345
议程设置功能是西方传播效果研究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对特定社会事务的关注与报道,能够通过新闻信息的传播将公众及社会引向特定的关注方向。马航事件是一次突发的重大航空事件,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体现了政府部门的应对能力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本文重点分析议程设置功能在马航事件报道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0.
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本文结合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特点和媒介的职能,简要阐述了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5,(19)
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公众的注意依赖于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议程设置。那么谁又设置了媒体议程呢?本文采用议程设置理论,以2004年至2013年十间发生的23个食品安全风险事件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8家报纸的463篇相关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显示,在食品安全事件报道中,来自于政府的信息是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风险事件的主要信息来源,政府议程可以设置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和态度;在相关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可以设置其他媒体议程的精英媒体。  相似文献   

12.
郭秦 《新闻知识》2004,(8):27-28
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是提高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最近,新华社“舆论引导有效性和影响力研究”课题组对2002年我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进行了调查,发现凡是主流媒体及时、充分报道的重大突发性事件,都取得了很好的报道效果,起到了有效控制谣言,维护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从媒体融合的角度,以厦门日报融媒体的探索实践和国内融媒体的先进做法为研究对象,结合传播理论成果,辩证、系统地论述了互联网场景下"舆情从众"与"舆论导众"的关系。本文提出,"舆论导众"应以"舆情从众"为基础,在从众中实现导众。因此,必须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传播,实现两个舆论场的相互呼应;必须多中心合力设置议程,找出最佳切入点引导舆论,通过流程再造形成舆论引导的"叠加效应";必须创新传播方式,做好中性新闻、轻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主流媒体在扮演社会"瞭望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面临着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形态的挑战。如何生产出形态创新、内容专业、传播高效的融媒体产品,成为战"疫"报道的关键。如何推进新闻生产主力军进入移动传播主阵地,也成为媒体融合的实战演练。本文选择合肥市属主流媒体为研究对象,观察、研究疫情宣传舆论引导的全媒传播表现及效果。疫情期间融媒体传播呈现出的特征,为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媒体应对公共突发性事件提供了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自媒体时代,公众打破了传统媒介对话语资源的绝对掌握,在"手表哥"、"房叔"、雷政富不雅视频等事件中,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受到了挑战,公众逐步引导着传统媒介的议题和大众的舆论走向,成为新的媒介话语权的领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5月前后,关于美军"虐俘"丑闻的揭露报道成为今年美国新闻界一次典型的"媒介景观",同时也是美国政府经历的一次突出的危机公关事件。本文选取美国四家主流媒体,运用议程建构理论和框架分析法,对"虐俘"事件报道的新闻构架和议程流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考察。研究发现:关于"虐俘"丑闻报道的媒介议程存在着议题分层与议程流变现象;议程设置的主体发生了由媒体向政府的转移;在媒体与政府冲突与协调的互动中完成了社会舆论与民众心理的整合。围绕"虐俘"丑闻,美国媒介生态和政治氛围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景象。美国新闻界自由与"揭丑"的传统理念得以承继和发扬,较好地体现出专业主义的报道规则;美国政府通过积极设置政策议题,引导舆论逐渐掌握了媒介议程的主导权,展示出高效运作的危机公关机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电视媒体已逐渐建立起较强的突发事件舆论导向意识,但在着手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时,其方法手段仍有待提高。本文以"10.1"坎市永兴林场煤矿透水事故报道为例,围绕如何发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地方电视媒体在地方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的深度推进,每年两会报道已经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力的态势,亮点纷呈。本文从核心思想宣传、议程设置、深度融合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人民日报2019年两会宣传报道的经验。认为:主题宣传应坚持守正创新,注重新闻规律,大力创新报道方式,加强议程设置,有效提升新闻价值;积极推进深度融合,有效拉近两会报道与广大受众的距离,扩大舆论影响覆盖面,全面提升新闻舆论"四力",发挥主流媒体在引领构建新时代主题宣传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对主流媒体如何才能做到"帮忙不添乱",应当有新的认识和解读。传统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风暴眼"现象,恰恰违背了媒体为维护政府形象所一向坚持的"帮忙不添乱"的初衷。每一次重大活动的举行或是突发事件的来临,都对业界正在探索的媒体融合形成一次震荡和挑战。这次昆山事件报道中,就颇为典型地反映出了传统媒体在完成了全媒体宏观布局之后,在技术对接和观念对接上面临的一些瓶颈和难题。比如大家在这次昆山事件报道后整理出来的一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