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罡 《视听界》2001,(5):58-58
从高校退休的邻居张教授是个特别认真仔细的人。一次他突然问我:“你们记者的‘身后’是什么?”我一时被问得糊里糊涂。他见我搞不明白又笑着说道:“你们在搞新闻报道,常常有个记者对着镜头作一段开场白。”“那叫现场报道,”我插嘴解释。他说:“对!就在这个现场报道中,十有八九的记者都说,‘我的身后’怎么怎么着。”张老怕我不信,边说边拿出他的记录给我看:某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淡》播出的《悉尼——另一个赛场》,报道北京在悉尼申奥情况。记者张洁面对镜头介绍说:“观众朋友,我‘身后’就是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1994,(2)
新闻语言“不免言过其实”?区区读到3月13日四川某报4版一篇文章:《成都人看<情人>》。文章说:“近日成都将此剧搬上了舞台,……有人称此举‘立即在锦官城刮起了大小风。’其实,那不过是新闻语言,不免言过其实。”这段话把我弄糊涂了:怎么?新闻语言会不免言...  相似文献   

3.
《大观周刊》2006,(45):16-16
李亚鹏21日以“嫣然天使基金会主席”身份接受专访,坦言自己对“永远不让女儿唇颚裂消息曝光”的想法考虑了很久,但他想女儿的未来,才突然惊醒,与妻子王菲做出决定:“我突然觉得,这也不是办法,若有一天女儿问我:‘为何把我藏在那?’怎么办?”李亚鹏说,他真的没办法回答这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盖达尔是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他很喜欢旅行,而每次出门总是提着个破旧的皮箱。有人不解地问:“先生是‘大名鼎鼎’的,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盖达尔机智地回答:“这样难道不好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人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  相似文献   

5.
函授之页     
《军事记者》2004,(6):69-69
每每捧读着自己厚厚的剪贴本,抚摸着胸前那闪光的军功章时,我不禁想起政治处张贵国主任曾用一台凤凰照相机吸引我走上新闻写作道路的往事。 4年前的初冬,他得知我喜欢在业余时间里练习新闻写作,就要看我那些从来发表过的新闻稿件。我不好意思拿出来,但张主任执意要看,他仔细地翻看了几篇后,对我说:“不错,基础很好!两个月内必须有新闻稿件在报纸上刊登,哪怕只是一块小小的‘火柴盒’,我也会奖你一台凤凰照相机。” 说心里话,我一直在偷偷地坚持练习新闻写作,可是没有一篇能够变成铅  相似文献   

6.
逯耀东在《大肚能容))里说:“有次在香港与朋友聚会,座上有位刚从美国来的青年朋友,经介绍后,寒暄了几句,我就问:‘府上还吃蛋炒饭吗?’他闻之大惊道:‘你怎么知道?怎么知道的!’这位青年朋友祖上在清朝世代官宦,祖父于清未做过不小的地方官。当年他们府上请厨师,试大师父的手艺,都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验之,合则用。那青年闻言大笑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蛋炒饭,竟不知还有这个典故.’我更问:‘俯上还有其他菜肴吗?’他说:‘没了,只剩下蛋炒饭。’我闻之默然,只有废箸而叹了。”  相似文献   

7.
吉人不吉     
《今传媒》1997,(7)
吉人不吉文/辛民清代有个青年名叫吉jí人,他刚刚结识了一个朋友,彼此通报了姓名。过了几天,朋友给他来信写成了“击jī人”。等到再见面时,这个青年笑着说:“我连缚鸡的本领也没有,怎么会‘击人’呢?”我的名字是“大吉的‘吉’。”又过了几天,朋友又来了信,...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正阳县汝南华镇李岗村有个能闯能干的张老汉,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情况下靠几只肉兔打下了“一片江山”。1月27日,经人指引我们几个小记者专程采访了张老汉。整齐的四合院,干净的院内“鳞次栉比”,一层层自搭的兔舍次序排开。质朴的张老汉得知我们的来意后,热情地倒茶让水果。当我们问张老汉现在养多少只兔子时,张老汉憨厚地一笑说,只剩几十只了,其余的七八百只都卖了。“卖了?”我们不禁一愣。“那为啥?”我问。张老汉又是憨厚地一笑说:“我又买了一群羊,中国加入世贸教俺要看市场。”张老汉介绍说,前几年他家穷…  相似文献   

9.
趣味驿站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10.
趣味驿站     
《出版参考》2011,(9):28-29
你爱我吗 妻子突然问丈夫:“你爱我吗?” “爱,当然爱!”丈夫毫不犹豫地回答。 妻子想了想又问:“你是不是怕伤害我才说的?” 丈夫连忙说:“不,我是怕你伤害我才说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团报道员写稿有一怕:怕政治处主任牛永奇审稿。他那“打破沙锅问到底”式的“问”,常把你“问”到难堪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刘淼 《青年记者》2002,(10):11-11,21
“你‘阁楼’了吗?”最近在法国年轻人中间流行的这句问话,并不是你装修房子的事,而是问“你有没有参加第2次电视真人秀‘阁楼故事’的选拔赛?”  相似文献   

13.
声音     
《网络传播》2007,(12):93-93
“很多新媒体内容提供者喜欢贴一个‘杂志’的标签。他们没有印刷版,只是弄一个网站,时不时更新内容,然后管自己叫‘杂志’,你能怎么办?说它不是杂志吗?它的进入门槛如此之低,几乎人人都可以建一个网站,然后管自己叫‘杂志’。比如Blog,是杂志吗?我不知道,我不是排外的人,我会说,OK,这是一个没有出版周期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青道 《兰台内外》2009,(4):47-47
毛泽东:我就怕听穷苦老百姓的哭声 故事一:1962年初的七千人大会,正值我国困难时期。各省省委书记在毛主席家里轮流向他汇报情况,会议开得很晚,管家吴连登问主席要不要给大家做饭。主席说:“一人一碗面条。”吴说:“您怎么这么抠门?人家来开会,您都不让他们吃饱饭?”  相似文献   

15.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6.
柯人 《新闻通讯》2009,(2):42-43
“今天你灌水了吗?”早晨我的QQ刚刚上线,就有几个闪动的“头像”朝我打了这个招呼。我告诉他们“我今天没有心情‘灌水’,倒是‘坐了几个沙发’"。“灌水”原意指向容器里面注水,进入互联网时代后由于电子论坛BBS的出现,又多了一个“向论坛中发贴子”的意思。而“坐沙发”在网络流行语里是指论坛上第一个回帖的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我刚从基层中队调到支队报道组时,怀着对新闻报道的热望,不分昼夜地写稿。两个月时间,我竟写了100多篇稿。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整天在企盼和失望中煎熬,后来,我干脆连报纸都怕看了。一天,隔壁的张参谋对我说:“你听搞报道这一行的人说,现在是‘报社无人莫写稿’,我的大记者啊,你还是到报社去烧烧香,拜拜佛,疏通一下吧!”我将信将疑。说实在的,这以前,我也想去报社送稿,可是每次走到报社门口,不由得停下脚步,像我这样的“新兵”,人家编辑会理睬我吗?这次我一定要试试。找谁呢?前不久金华日…  相似文献   

18.
前几天,央视奥运频道又在重放“奥运会亚洲区乒乓球预选赛”,是唐娜4:3战胜王楠夺得奥运会入场券那场。尽管我早知道结果,可还是要看完,我要看唐娜的比赛,看她怎么赢王楠。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不太爱哭的人,但是有时候也会挤出几颗“金豆子”,不过这些“金豆子”也分酸、酣两种。 有一天,我正在无聊地看着嬉戏玩耍的同学。突然从我的身后传出一声“打开了”的叫声,我向后一看,原来是林星超把韩康的秘码文具盒打开了,看他那神情,简直比哥仑布发现新大陆还要兴奋。我便问他:“你是怎么把它打开的?”于是,他详细地告诉我打开文具盒的窍门。正当他说的眉飞色舞、沫星四溅的时候,韩康从外边跑了回来。林星超顿时站在那一动也不动,好像是一截木桩。韩康走到桌子旁边,看了看半开的文具盒,仿佛明白了几分,立刻冲着…  相似文献   

20.
虎年岁未.有幸拜读了1998年第5期《深圳商报通讯》“金笔奖”专稿。我深深地被杨晓敏、姜东南等6名获奖者的事迹所感动.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金星.光采夺目一催人向上。诚然,我要感谢编辑们的独具匠心。为读者精心采编的这组高质量的专稿,可谓:浓墨重彩写风流.商报‘哈笔”催人魂。报魂铸华章《深圳商报》驻武汉记者站站长杨晓敏。在1998年震撼中外的长江抗洪抢险中,4O多天写了40多篇稿子,组织高质量的照片SO余幅.见报2万余字。事后有人问她:“你一个女同志.为什么如此‘玩命’?是什么力量驱使你采写和组织这么多的稿件?”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