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爱情小唱》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诗歌的特点——以人为本,崇尚爱情。并且诗歌可以使人不朽。他创作的"斯宾塞体"对后世的英国诗人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春芳 《科教文汇》2008,(14):166-166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爱情小唱》体现了这一时期英国诗歌的特点——以人为本,崇尚爱情。并且诗歌可以使人不朽。他创作的“斯宾塞体”对后世的英国诗人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最主要的特征是提倡以"人"为中心,强调人有权追求和享受现世的幸福,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热情歌颂爱情。通过对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爱情诗进行分析,发现该时期的诗歌趋向于纵欲和浪漫,体现了歌颂爱情,反对禁欲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威廉·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诗人。十四行诗是莎士比亚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围绕友谊和爱情这两大基本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诸多问题的思考。他的十四行诗感情奔放、语言华美,使英国十四行诗体具有了完美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张默 《科教文汇》2010,(1):134-134
英国的音乐发展与不列颠帝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上创造的"日不落"辉煌的步调并不一致。追溯历史,文艺复兴及巴洛克时期,英国音乐史曾有过一度的辉煌。这一时期,无论中世纪宗教音乐或者世俗音乐都获得了较大发展。文章从英国本土文化出发,对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李红梅  任和 《今日科苑》2009,(14):194-194
《每当我害怕》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的名作之一。许多评论家针对诗歌所提及的"名誉"问题,依据诗人的墓志铭"声名水上书",围绕济慈对待"名誉"的态度展开一系列讨论。本文旨在结合诗人济慈的生平经历,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含意来进一步揭示诗歌的主题,并由此阐述济慈的名誉观。  相似文献   

7.
周思源 《科教文汇》2009,(10):237-237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而威廉·华兹华斯则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之一,文学史上曾有人将华兹华斯定位为消极的浪漫主义作家。本文就华兹华斯诗歌书写的两大主题阐发他既是积极出世,激情于大自然的“自然诗人”;又是积极入世,观察世间百态的社会学家。不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体现了华兹华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他的诗歌题材以及文学上的独创性对英国文学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自由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人类在对"自由之谜"的探索过程中,不断表达着对自由理想王国的诉求.在学术界,古希腊纯粹由好奇心驱动不以实用为目标的"理性自由的时代"成为过去,文艺复兴时期高度自由的自慰式"小科学"的"业余科学时代"已告结束,英国剑桥式"在悠闲中治学"的自由状态一直成为研究者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陈晨  李琪 《中国科技信息》2009,(13):198-200
探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无论是人类文明的发展还是个人的自身发展都离不开探险.英国著名作家斯蒂文森由于自身的特殊经历,对探险充满了幢憬和向往.其儿童诗歌中就因此融入了许多探险元素.本文以他的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为例,将诗集中含有探险元素的诗歌分为亲身经历,梦中想象,儿童游戏三类,并对这三类诗歌--进行举倒分析.  相似文献   

10.
巴洛克音乐传继了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成果,在整个人类音乐史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主要分析了巴洛克时期歌剧的诞生及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奥等地的发展概况和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11.
尚海 《知识窗》2005,(11):22-23
成功出国 2004年7月,我已经连续申请了三次的英国留学签证又被拒绝了,绝望之余,我听从了一位朋友的"曲线出国"的建议,按照英国的法律,英国公民的配偶在婚姻持续两年后,可以申请移民归化.一个月后,朋友帮我物色好了对象,是一位真正的英国绅士.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一期英国科学杂志<自然>周刊说:地球和它的兄弟火星目前都处于两个冰期之间较温和的气候时期,它们正在享受一段"夏日"时光. 美国发射的火星轨道探测器发回的图片显示,火星表面有厚达数米的由灰尘和冰混合沉积而成的覆盖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教育是上世纪初开始的.先学日本,后学英国,再全盘学苏联,但根仍深扎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应试教育"是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贬谪江州是其人生观发生根本转变的时期.白氏居江州期间的诗作具有数量多、主题集中的特点;从中可以分析其"知足保和"人生观形成过程的"三部曲"悔恨,反思和超脱.  相似文献   

15.
林琳 《科学中国人》2014,(5S):23-23
“寻找自我”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一个普遍主题,也是探讨西方现代派文学思潮的依据和基础。然而回顾文学史不难发现,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已接触到这一主题。本文试图把“寻找自我”这一主题放在整个文学史来关照,尤其对沙剧与西方现代派文学关于这一主题的嬗变,异同,内在传承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6.
综观人类历史长河,爱情是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恒久不变的主题,人类从来没有停下过对人生中这一美好情感的追求与探索。人类历史上伟大进步的文艺复兴运动敲响了旧时代的丧钟,高扬了向现代社会破浪疾进的风帆。对这一时期爱情诗歌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当时文学思潮的理解。本文仅从诗人们如何巧妙运用“模仿自然”出发,对其“自然意象”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在英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两个层面来分析他第29首十四行诗主题的呈现,从而从形式和内容上感受十四行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文明"溯源     
在拉丁语中,"Civilis"(文明)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公民所持有的素质和修养;二是指对公民有益的教育和影响.在西方,英国启蒙思想家托马斯·霍布斯于1651年写的<利维坦>一书,首先提出了"文明社会"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印度之行》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分析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特征,说明福斯特成功地综合运用了这两种创作手法,使《印度之行》成为一部兼具"故事"与"寓言"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材依据:《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史》中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二、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其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及其作品。"人文主义"是本课的主线,贯穿始终。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又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催生出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