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混沌一片,到处充满各种物质,这些物质大概可以分为三类,这三类物质结合形成了物理星(恒星)、生物星(行星及行星的卫星的统称)、彗星、褐矮星,这四类星体大多会再爆炸中消失殆尽。这四类星体构成了无数的星系平面,无数的星系平面构成了宇宙。在宇宙中以物理星的引力辐射范围大,在同一平面内有无数的物理星,当这些物理星中的几十或者几百个物理星的引力在这个平面的上方或下方空间(星系平面)中的某一个点形成焦点时,造成了宇宙空间的坍塌形成了黑洞。在黑洞的强大吸力下爆炸的星体产生的物质会在黑洞中重新结合成一个等级星体。宇宙会以星系平面为单位永恒下去。物理星跟生物星的够成物质不同,产生的引力不同,引力作用与生物,生物的变化也不同,宇宙便形成了生物空间与物理空间两种空间,这两种空间对于生物而言,一种时间永不停止,一直向前,另一种时间静止不前,一直保持着零不变。所以近些年发生的人失踪N年后又回到地球上且样貌保持失踪时的状态变很好解释。所以宇宙中并不存在时空隧道。  相似文献   

2.
《科学中国人》2009,(5):112-112
人们乐于接受的星系形成模型是认为宇宙由冷暗物质所支配的模型,在该模型中,所有星系都在宇宙时间尺度上通过分层合并来生长。现在,对宇宙中一些最大星系中的恒星物质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90亿年前,大星团中心的最亮星系几乎跟它们今天的同类一样大。这意味着,这些“最亮星系团”在“大爆炸”之后约50亿年时间已经生长到超过其最终恒星质量的90%,这与流行的星系分层合并形成模型是矛盾的。  相似文献   

3.
天体循环     
原子中的电子、质子、中子等由单位质能体构成,单位质能体由中微子按能力互补规律,结构区域平衡规律和能量区域平衡规律构成。"宇宙背景辐射"和红移现象不能作为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依据。四种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引力都是同一种力在不同质能环境中的不同体现。引力是时空弯曲的因素。黑洞主要存在于暗物质区域里。星球的消亡分为:受其它星球撞击形成消亡,受其它星球爆炸的影响而形成消亡,受宇宙流体撞击而形成消亡,星球吞并形成消亡,向外放射质能体形成消亡。从宇宙整体来看:部分星球消亡,部分星球再生,生生不息,永无止境。星球的再生分为:碰撞形成星球再生,宇宙流体形成星球再生,黑洞经成长阶段形成爆发而形成星球再生。  相似文献   

4.
在茫茫的宇宙中有亿万个星系,每个星系又包含着上千亿颗星球。地球仅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文明星球,像地球这样的文明星球在银河系中可能还有。过去几千年,地球人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宇宙的结构如同折纸一样,引力是把最初平坦的一张纸折叠起来形成星系,并把光明和生命带到这个宇宙。通过对折纸这种直观的类比,我们就可以研究出星系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它们会旋转,以及早期的宇宙如何形成网状结构以及巨大的空洞,这是不是很神奇?6维空间中折纸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马克·尼灵克,正在从事对星系和宇宙结构形成的研究,尤其是对暗物质吸引普通物质并形成星系过程的研究。2011年,尼灵克遇到了罗伯特·朗——一位折纸大师,也是一  相似文献   

6.
杨良孝 《今日科苑》2012,(6):108+110
认为每个物体都拥有其时空体系,任何地方的时空体系是宇宙中所有物体时空体系于该处的综合。星系的时空体系由于受其本身的旋转运动影响而作相应的但并非处处一致的旋转,导致各星球实际的运动速度远小于我们的观察。因此对螺旋星系旋转速度的解释无需暗物质。随着宇宙的膨胀,各星系受其他星系的影响越弱和其独立性越强,实际上速度不变的星系运动体现加速运动的现象。当这种现象超过万有引力的影响时宇宙显现加速膨胀现象。而这也无需暗能量。  相似文献   

7.
已知世界只有物质已知世界(包括宇宙)的万物全是物质,看得见的称为明物质,看不见的称为暗物质。从明物质角度来看,房屋、田野、山河、海洋、地球、大气、人类、动植物,地球外的星球、星系等都是物质。人们真的说不出世  相似文献   

8.
常莉 《科技风》2013,(6):221
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是由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爆炸形成。宇宙不断膨胀,根据能量与质量的关系,宇宙中的气团在引力等的作用下吸聚收缩形成星系,星系中的造星物质通过吸收周围的物质收缩形成恒星,在恒星的周围又存在着许多原行星盘,行星在此形成。至此,宇宙基本上也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目前,人们公认的最权威的关于宇宙形成的说法是奇点膨胀说,但我对此不赞同。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存在,宇宙才有意义。而根据能量守恒,世间万物是不可能被创生或消灭的。假设宇宙由一个奇点膨胀而成,那么在宇宙形成之前,就应该是没有空间、时间和物质的世界。而我们今天的世界中存在的各种物质又是从何而来呢?这显然与能量守恒背道而驰,所以我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  相似文献   

10.
彭文 《百科知识》2011,(10):16-17
一个国际天文学研究小组最近发现了一个距今135.5亿年的星系,这是已知最古老的星系。这一发现有助于揭开宇宙“黑暗时代”之谜。根据目前科学界普遍认可的大爆炸理论,宇宙是137.5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形成的。约38万年后,能量逐渐形成了物质,大量氢气弥散在宇宙中。  相似文献   

11.
茫茫宇宙无边无际,深邃得让人难以想象,而散布于其中的星系是我们宇宙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正是它们热烈的光芒,让我们的宇宙变得美丽多姿。简单来说,星系就是由恒星、尘埃、气体组成的巨大集团。原则上,一个典型的星系包含有千亿颗恒 椭圆星系星,直径有数万光年。宇宙中存在有1000亿到1兆个星系,它们稀疏地分布于宇宙之中。星系自宇宙诞生后不久就在不断地成长、演化,并在今天的宇宙中形成了千姿万态的形状。可以说,宇宙中没有两个星系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星系都有自己独特的外貌。但是由于星系都是在一个有限的条件范围内形成,因此它…  相似文献   

12.
现代的宇宙学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井然有序的宇宙图景:137亿年前,一个很小的奇点发生了大爆炸,宇宙就此诞生,空间和时间出现了,星系等物质向四面八方飞奔,一直扩张到如今,宇宙仍然在膨胀,星系们彼此相互远离.我们生活的地球属于一个叫做太阳系的小星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平凡的一员,银河系和周围的二三十个星系组成了星系群,宇宙中有大量的星系群.在月亮上建个液体望远镜  相似文献   

13.
宇宙模型     
创生宇宙之外还存在三种次级宇宙:彩色宇宙、浑沌宇宙、黑暗宇宙。在诞生此四种次级宇宙的同时,还伴随诞生了四种对应的反物质宇宙。宇宙星系及星球体都是运动的。而且具有四种运动形式:1星系的公转运动;2星球体的自转运动;3星系和星球体的平面发散式膨胀运动;4滚动式"宇宙公转"运动。宇宙中具有(正、反)两型,四类、八种、若干个次级宇宙。以正、反两型构成宇宙的基本结构单元。像太极图一样负阴抱阳两两相对。以"四类八种"次级宇宙按一定的规律排列成序构成二级结构单元(单元结构类似金刚石晶体结构——正四面体)。二级结构单元交替循环排列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在四种运动的支持和掌控下,使宇宙构成了具有类似金刚石晶体结构的、"四色图案"立体化结构的、动态的宇宙模型。  相似文献   

14.
宇宙学本来是研究天体起源和星系结构分布的一门科学。这是让人们最神往和最能引起好奇心的科学,但在当代物理学中高能态粒子理论的研究必然涉及到宇宙的起源与物质的起源问题,这样就不再是单  相似文献   

15.
<正> 当我们打开收音机时,虽电台相隔遥远,但可马上听到播出的声音。面对面的说话声是靠空气传送,而这远处电台的播音又是靠什么传送的呢?又为什么传送的这么快呢? 这传送电台播音的是电波,也就是电磁场。气体是物质,电磁场同样是物质,只不过它不像气体那样是由分子、原子构成,易被人体感觉到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实物,而是另一种不易被人体感觉到的物质——物质的另一特殊形态——场。 现在我们巳知,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实物,另一种就是场。实物小至分子、原子以及其更小的组成颗粒,大到星球、星系、各种宇宙星体,都是实物;对场,一般人则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荣逵 《金秋科苑》2011,(16):28-31
已知"世界"只有物质 已知"世界"(包括宇宙)的万物全是物质,看得见的称为"明物质",看不见的称为"暗物质"。从明物质角度来看,房屋、田野、山河、海洋、地球、大气、人类、动植物,地球外的星球、星系等都是物质。人们真的说不出世上还有什么“东西”不是物质,物质一直在独占已知“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地球绕着太阳转,太阳绕着银河系中心转,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常识。那么更大的尺度上,宇宙是什么样的结构呢? 研究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属于本星系群,本星系群绕着室女座星系团的中心转动,而室女座星系刚则包含了1000多个星系。不过,宇宙的星系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它们往往会聚集在一处,分布成条带状或片状,在这些“集团”之间,则是巨大的、星系稀少的宇宙空间。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I0007-I0008
腾讯科学讯(Everett/编译)据国外媒体报道,仙女座大星系是银河系的近邻,科学家已经在该星系中发现了26个很可能是新黑洞的神秘天体,这意味仙女座大星系中隐藏着更多的“宇宙陷阱”。黑洞是一类拥有强大引力的天体,几乎不会发出可见光,只有当物质落入黑洞中时,会形成强大的.x射线喷流,大多数星系中央都拥有超大质量黑洞,它们就如同星系的“马达”,通过强大的引力场控制着整个星系,并以一定的速度旋转。超大质量黑洞较为容易被发现,而恒星级黑洞却是难以发现的“宇宙陷阱”。  相似文献   

19.
过去一直认为,当大质量恒星到了晚年,它们就会坍塌为黑洞,所以黑洞是恒星演化末期的产物。当所有的星系坍塌为了黑洞,那就意味着宇宙也走到了它的末日。可是现在有一只观点却把这一切都颠倒了过来,认为很可能在宇宙的早期就出现黑洞了,而且正是它们催生了星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根据理论计算和实际观测的比较,宇宙中似乎有一部分物质并没有被人们观察到,科学家猜测那些失踪物质组成的原子可能是以低密度气体形式存在于宇宙空间。由于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以网状结构散布着。一团团星系便位于宇宙网中密集的节点上,它们是宇宙中最大的物体。而失踪物质应该就填充在星系间广袤的空间中,然而科学家长期以来并没有发现它们的踪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