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萍 《青年记者》2006,(24):46-46
当报纸编辑,一要会编新闻,二要会写言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会写言论的编辑,不能视为合格的编辑。这是许多新闻前辈和同行的共识。如果说新闻是瓜的话,那么,言论就是瓜儿连着的那根藤;如果新闻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言论则是沟通绿洲的地下河;如果说新闻的力量在于事实,而言论的力量就是道理。因此当新闻向人们报告了“是什么”的时候,言论则是不时地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辽宁省东港市黄土坎镇广播站孙寅:我是农村镇广播站编辑,过去,我不会写新闻小言论。从1985年开始,我年年订阅《新闻与写作》,我仔细阅读贵刊关于“新闻小言论写作得失谈”等有关文章,也开始写起小言论了。1990年,我根据有些村成立“红白事理事会”组织后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的实际情况,以此为由头写了题为《“红白事理事会”要理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那么,记者、通讯员给自己采写的某一新闻作品配的言论,可不可以说就是这一新闻作品亮起的“旗帜”呢? 一般情况下,配言论似乎多半是编辑的事情,记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言论是报纸的“旗帜”。那么,记者、通讯员给自己采写的某一新闻作品配的言论,可不可以说就是这一新闻作品亮起的“旗帜”呢?一般情况下,配言论似乎多半是编辑的事情,记  相似文献   

5.
踩着改革开放的激越鼓点,传呼基层官兵新的心声。解放军报头版的《集思广益》小言论专栏,在努力求新的实践中度过了她十岁华诞。十年来,这个议论风生的“群言堂”,采用了军内外作者1160多篇来稿,成为我国报纸微型新闻评论园地一朵虽不起眼却也清新幽香的小花。最近,它又被评为第二届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 编辑《集思广益》这一栏目的解放军报评论部是一个富有战斗力的评论创作集体。原主任苏建军是总部机关的“笔杆子”,主持军报评论部工作以后,凭着苦钻和勤奋很快进入“角色”,成为政论行家。副主任刘格文曾是当年以新闻言论和杂文写作蜚声文坛的“杨柳榭”的成员,他的一些言论作品曾在军内外产生过较大影响。他积极协助部主任谋划言论工作,亲自写作编辑重点言论,出手的言论具有思想深邃、论证  相似文献   

6.
当报纸编辑,一要会编新闻,二要会写言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不愿、不会写言论的编辑,不能视为合格的编辑。这是许多新闻同行的共识。  在军报历届社领导的倡导下,编辑动手写言论的越来越多,水平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一批写作高手和快手。张志荣同志便是其中之一。他担任总编室副主任以来,在完成繁重的组版任务的同时,以“钟山”的笔名撰写了大量“编辑点评”。现由长征出版社出版的《风头与尾巴》,便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展示。我很愿意为这本书的出版,同时也为繁荣军事新闻评论说几句话。  “每期的‘小言论’虽仅仅数百字,却是…  相似文献   

7.
言论是宣传的旗帜,言论也是当前广播电视宣传的薄弱方面,地方台尤为突出。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新闻言论,是广播电视宣传工作的当务之急,必须在“五个一”上下功夫: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氛围。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新闻评论,支持广播电视台播发短评,特别要支持播发一些批评性的短评。要让“记者敢写,编辑敢编,台长敢签”,这是做好新闻短评的重要条件。当前短评“短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闻单位胆子小,怕风险,不敢拿起短评这个言论武器。因此,从领导到社会都要努力为新闻单位营造一个良好的言论氛围。二、要有一个总体策…  相似文献   

8.
言论,被称为报纸的“眼睛”和’“灵魂”,在版面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应做到每期必有。然而,由于受地域、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县市党报往往会出现言论稿源不济的现象。要解决“言论稿荒”问题,除了要培养一支稳定的业余作者队伍外,更重要的是广大记者编辑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鲜活的新闻素材中挖掘“话题”,评说是非,以事论理。那么,如何从新闻素材中挖掘言论话题呢?本人就自己的新闻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编辑可以在来稿中沙里淘金,把有用的材料挑选出来编为一篇新闻。那末,编辑是否可以把来稿中好的题目、论点、论据以及说理论证的方法,等等,剪裁下来,辑成一篇言论呢?想必也该可以的吧!今年2月12日的“扬子快语”——《更大甜头在后头》,就是采取这种“集腋成裘编言论”的方法编成的。为便于说明这种编辑方法及其用途,现将这篇“快语”摘引于下:  相似文献   

10.
读报随想     
(一)问题与新闻不是说生活中所有问题都可构成新闻来报道,但至少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是可以构成新闻或用言论去探讨。以此观点看,今天的《人民日报》对此问题处理得很好,不仅有问题性新闻,而且所发的言论,哪怕小言论,都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促使问题的解决。以2006年7月10日为例,至少有三篇言论很发人深思。一是《世界杯与足球场》“今日谈”,二是《杜绝超时加班缘何难》“人民时评”,三是《何时不再炒“状元”》“今日新语”。这三篇言论问题抓得很准,分析得很好,有说服力。如《世界杯与足球场》,当日世界杯已结束,中国…  相似文献   

11.
书讯     
《中国广播》2006,(3):73-73
《思考为新闻壮行》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高级编辑丁文奎撰写的《思考为新闻壮行》一书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共38.4万字,分为“社会纵论”、“新闻时评”、“传播漫谈”、“大地观潮”等四部分,汇集了作者的言论和新闻报道等作品。理性思考为本书特色,社会问题、新闻热点、舆论走向、业务发展中  相似文献   

12.
如何写好新闻言论,许多同志都曾论及过,且很有见地。但是,我觉得仅仅在言论本身做文章还是不够的,闭门造车、不接触实际、不深入生活,是写不出好言论来的。陆游在《论诗绝句》中说:“功夫在诗外”,说明生活积累的重要。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也可以说是小言论写作的源泉。我是一名新闻言论的编辑,也是一名热心的作者,近几年来,先后在人  相似文献   

13.
“标新立异二月花”。新闻贵在出新,众所周知。那么,言论要不要新?愚以为,言论更要求新。具体说,从言论的选题、立论、说理乃至语言都要像刚刚采摘的鲜果,甘甜脆嫩。所谓“独家之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原在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广播电台做编辑工作,编稿之余,主要采写新闻和通讯,很少写言论。1991年被抽到县广播电视局做秘书工作后,因到基层采访的机会减少,业余时间只好被“逼”着写言论。二年多时间。共向市以上新闻单位发稿40多篇,用稿率达90%以上。一条切身体会,言论写作一定要标新立异,具体要做到“四新”: 一、留心生活,捕捉新问题。言论是报刊、电台的旗帜。只要我们翻开报刊,打开收音机。就会看到、听到令人耳目一新的言论文章。以《人民日报》和《新华日报》为例,它们“今日谈”、“人民论坛”、“稚俗谈”、“侃大山”等言论栏目,发表的言论都是社会、读者所关注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从哪里来?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辽宁法制报主管新闻版区的编委和言论版编辑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论证。认为可以创建一个以直观的新闻图片为基础的新型言论版面——“图说天下”。  相似文献   

15.
小言论怎么写.还没见过专门的教科书.有的教材将其列入“新闻评论”,但同属这个大类的社论、评论员文章与小言论.毕竟还有差别.作为小言论编辑.常常听到投稿作者的叹息:太难写了.因为有人屡投不中,或者耕耘勤奋,却收获甚少.有位作者,平均三天就有一篇新作寄到编辑部.但至今没有一篇见报.写作精神可嘉,但劳动成效不敢恭维.但还是有人写一篇成一篇,变成了铅字,可谓小言论写作“过了关”.这说明,制作这种500字左右的“豆腐块”,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言难的作者,我以为大多是选题把握不准(写什么?),或者有了选题,却没能找到恰到好处的表达方法.编辑实践中的一点体会.以作品评点的方式敷衍成这组《编辑手记》,权作与通讯员作者的一次“编写交流”,并期待赐教.  相似文献   

16.
评论是新闻的衍生物,是新闻的进一步拓展与升华。当前,时评言论在都市类报纸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成为一面“媒体的旗帜”。各报纸纷纷开辟时评言论专版,不仅一方面抓时评言论稿件质量,另一方面也在时评言论的表现形式上探索出新。其中,集纳一定数量的新闻事件,并针对每条新闻事实逐一进行一句话式的概括点评,成为一种常见而极具特色的栏目形式。这类栏目一般随时评言论版固定每日刊出,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公众评议性。譬如《西安晚报》的“快评天下”、《北京晚报》的“新闻点点评”、《每日新报》的“奇事齐评”、《海峡都市报》的“一句话时评”、《新快报》的“有网天天上”等等。  相似文献   

17.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8.
一位报道员把一篇刚写完的言论交给老新闻干事或报纸编辑,对方看完之后往往会对他说,言论选题不太好,要他选“值得评论的话题”写。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才是“值得评论”的话题呢?这是个评论的选题问题。众所周知,选题是决定言论成败的关键,对小言论而言尤其如此。题选好了,言论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如果题目选得不准,即使论述再精到,分析再透彻,也难免被“枪毙”。一个话题是否“值得”评论,是作者、编者对该选题作出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从心理学角度讲,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而且是短时间内必须作出结论的价值判断(这是新闻评论时效…  相似文献   

19.
李瑞环同志讲:“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新闻言论也要在入脑、入耳、入心上下功夫。怎样使新闻言论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文体?依笔者体会,新闻言论要有“粘”的功能,必须着力于“情”字。新闻言论不同于报告和文件,不能把某个观点强加于人。离开了“情”的新闻言论,就没有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新闻言论的力量来自于理,而理又  相似文献   

20.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上没有言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要办好企业报,也必须加强言论的写作和宣传。过去,我们《莱钢报》对言论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版面上配发的言论较少。针对这一状况,从今年开始,我们报社加强了言论方面的写作和宣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报纸要期期有言论,没有言论的版面不能评为好版面;同时要求编辑对一些重要新闻配发言论,提倡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