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马立新 《学语文》2008,(5):49-49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丰富、意境空灵、意蕴雅致,能够启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有着超越具体形象的广阔的艺术理解空间和文学欣赏再造空间。婉约含蓄、气象万千、飘逸洒脱、情韵飞动是我国古典诗词的基本特征,为古典诗词增添了无限光彩。《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课的阅读与欣赏的评价中。要求:“要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特别是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鼓励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创造性的解读。”“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的欣赏个性作为评价的重点。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是否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的创造性理解等。”  相似文献   

2.
音乐欣赏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的一种活动类型,是通过倾听音乐的各种音响获得情绪体验,引起联想和想象,进而达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并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在对作品进行反复欣赏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音乐印象,使情感体验和理性认识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文学形象的间接性,可以说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一切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需要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因而人们又把语言艺术称作“想象的艺术”。  相似文献   

4.
文学鉴赏,是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是读者对作品的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它明显地带有某些艺术再创造的性质.文学鉴赏虽然以对作品中的形象的具体感受作为开端,但它决不是纯感性的,而是读者通过阅读,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让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积极地活跃起来.我国晋代著名哲学家葛洪,在谈到鉴赏诗歌、传记文学作品时说过:“用思有限者,不能得其神也.”这就告诉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要领会和把握作品的“神”,读者必须进行积极的思维和理性认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曾说过:“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文学鉴赏中的感受、体验,就是通过形象思维在理性认识制约下对作品中艺术形象的深切体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课程目标,要求7~9年级"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鉴赏文学作品,指阅读文学作品时,读者凭借作品的语言和艺术形式,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作品中所描绘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认为,一个作品的形象体系仅仅构成一个模糊的图式框架,中间有许多不确定的空白有待于读者通过创造性想象去填补、充实、丰富。在作品的未定性和空白处,经过认真地体验、思考,在过程中生成新的观点。我认为这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个性化人才、创新人才的关键。伴随学生情感的投入.通过教学中情感体验感受生命的涌动,  相似文献   

7.
金圣叹强调读者主体性的发挥对阐释文本意义有着的巨大作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要进行深层的心理体验和理性判断,充分发挥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才能真正理解和阐释文本。金圣叹的这种观点,在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全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在文学欣赏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作品中提供的形象进行再创造。空白手法的使用恰恰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本文结合文学创作中空白手法的具体使用,论述了如何导引读者参与对作品中形象的再创造,以丰富作品的内含,使作品保持长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文学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文学艺术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文学欣赏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是作者用语言创造的具有审美潜能的文学作品本身。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意趣的自我体验和阐释。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而非被动地接受,消极地服从。它是透过语言的层面,通过联想、想象,融入读者自身的思想认识、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思维过程,是欣赏者对作品的再创造。所以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其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更在于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发掘和把握作品情志的创造思维能力,以…  相似文献   

10.
读诗、读散文和其它文学作品,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因为它们是读者对作品形象美的深入理解,更是对作品内涵美的理解升华和再创造.而联想和想象在学生的作文练习过程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象、多做想象性作文对于帮助学生在作文时拓宽思路,是大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11.
感谢对手     
想象和联想是审美活动中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诗歌鉴赏必须注重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诗人是通过想象和联想创造出诗的形象,读者也就要通过想象和联想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从而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那么怎样想象与联想呢?本文试图从诗歌创作虚实结合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欣赏法     
欣赏是深入理解体会课文内容,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什么是欣赏?欣赏是人们在接触文学作品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以作品为对象,在读者方面引起了富于感情、联想和想象的艺术思维活动。所谓欣赏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文章的语言、结构、主题、形象、表现手法等语文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以促进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读诗、读散文和其它文学作品,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因为它们是读者对作品形象美的深入理解,更是对作品内涵美的理解升华和再创造。而联想和想象在学生的作文练习过程中更有其举足轻重的作用,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象、多做想象性作文对于帮助学生在作文时拓宽思路,是大有好处的。同学们的作文,有时会出现内容干瘪,主题肤浅、  相似文献   

14.
聂金莲 《成才之路》2011,(24):27-27
诗歌一般通过意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这些意象的深层内涵只有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才能获得。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人教版语文更重视诗歌的教学。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在这些方面进行联想想象:联想想象传神的词语;对作品语句的联想与想象,包括再现事物生动的形象、浮现事物丰富的色彩、想象声音、想象过程、想象心情、想象感受等;对作品段落的联想想象;对整篇文章的联想想象。  相似文献   

15.
钢琴演赛的情感体验,是指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的情感反应。情感体验是良好钢琴演奏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来自于对钢琴作品审美感知.是在对钢琴作品审美感知基础上的联想与想象;钢琴演奏的情感体验还来自于对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来自于钢琴演奏者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和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语言艺术,作为对“想象的世界”的表现,文学语言和普通的实用语言的不同,在于其情感性、多义性,在于其联想的丰富和多彩。文学作品的形象是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想象的过程呈现给读者的。文学文本中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分离与偏转所造成的不确定性和空白,为欣赏者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欣赏者需要依靠想象的能力对空白进行独特的、创造性的填充和确定。因此,把握文本的思想深义,感悟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最重要的首先是对文学文本层面的认识,然后经过想象、联想的作用,唤起具体可感的个人艺术世界,即创造性的艺术形象世界。艺术形象沟通了作品的浅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形态。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读者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联想和想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联想是一种记忆的形式,不仅使读者想到作品写的是什么,而且由内容想到与之相关的东西,想象则使读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8.
联想和想象是思雏运动的动态表现,其内容叙写高不开对创作主体思绪心迹的描写。运用形象生动巧妙传神的笔法展示主体动态心理过程,不仅有利于读者把握感情基调,准确理解作品内容,而且是感染读者引发“心动”的桥梁,是激发读者产生联想想象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电影《雅马哈鱼档》的作者章 以武谈到创作体会时认为,联想和 想象是创造的两张翅膀。从生活中发现有创新意义的素材,必须借助于丰富独特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正如法国大作家雨果所说的一样,“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的想象活动”。 著名学者王力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没有屈原、李白……”想象是创造的先导。联想和想象都是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指的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由此及彼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则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往…  相似文献   

20.
王婉 《贵州教育》2010,(2):44-45
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想象可以开拓读者的视野,使读者更充分地挖掘、理解作品,获得独特的审美效果。中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要借助想象体验作者创作的思绪,把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融人作品,从而产生认识体验,准确、快捷地把握作品。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