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CBA职业联赛使用外援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引进和使用外援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完善外援引进规则、加强对外援的考察和管理能力以及完善CBA联赛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CBA联赛外援引进与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海燕 《体育学刊》2005,12(4):115-117
通过对我国历届CBA联赛中外援的引进及对其管理的研究,指出目前CBA引援的方式不够完善、管理模式不够完善,对外援不合理的使用影响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提出完善引援模式和建立合理的外援管理与使用制度,以期对我们今后CBA外援的引进和管理有所借鉴,同时指出应加强我国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3.
CBA职业化进程中外援的作用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0-2004年CBA4个赛季外援的技术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反映外援在CBA赛场上的表现及作用,说明引用外援的现实意义和对CBA职业化进程的作用及影响,并为各俱乐部今后引进外援提供积极性建议,对CBA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简称(CBA),是中国最高级的篮球联赛。在引进外援的20多年过程中,在最开始阶段,篮协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球队赢球,正因如此,也决定了外援的存在,从最初的目的上来看,俱乐部只是单纯的想赢球和提高观赏性。但是外援的引进对于我们联赛跟球队的发展,对于中国篮球的发展,对球员的发展,其中的利与弊值得我们思考。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CBA引进外援对CBA联赛和球队发展的利与弊,通过研究发现:引进外援加快了CBA国际化进程,为CBA联赛注入了新理念,提高了球队整体实力,提升了联赛整体竞技水平,增强了队员的竞争意识,提高了CBA联赛的观赏性。引进外援对CBA联赛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外援薪资过高,俱乐部经济负担过重;大幅度减少了本土球员锻炼机会,影响国内后备人才的培养,语言文化存在差异,不利于球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外援负面事件频发,对管理体制造成威胁;外援控制了比赛胜负。通过完善现有体制,增强行政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影响力;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制定政策依据,加强管理监督,极大的发挥CBA外援的优势,破解存在的诟病。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CBA联赛13年发展过程中外援引进的相关政策、基本条件和技术水平以及对联赛发展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探究外援引进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对今后各俱乐部如何更合理地引进外援,充分发挥外援的巨大作用以及对CBA联赛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亚洲外援政策的实行是CBA联赛引援史上的一大突破,亚洲外援的出色表现赢得了CBA联赛的认可。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亚籍外援与欧美外援在实力、技术特点、对CBA联赛影响力以及管理和薪金分配等方面的对比,表明CBA联赛在现阶段实行亚洲外援政策是非常明智的,CBA联赛对亚洲外援的引进选择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1995年,CBA联赛正式成立之初,浙江队引进了乌克兰球员萨文科夫,他是CBA历史上首位外籍球员。此后,除军旅以外的球队纷纷引进外援,随着篮协对外援人数及上场时间的逐渐放宽,外援成为CBA赛场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导力量。时  相似文献   

8.
对CBA外援选秀和限薪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职业篮球赛十年发展中外援引进和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出外援选秀和限薪制度产生的背景以及它对CBA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找出了该制度在选秀范围、制定薪水标准以及具体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试图为CBA为今后的外援引进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易剑东 《新体育》2009,(4):70-71
从1996—1997赛季开始引进外援算起,CBA引进、使用、管理外援已经有12年的历史了。可是,目前我们看到的一个外援乱象是:一些外援想走就走,甚至想来就来。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2009-2010赛季CBA与NBA联赛现役外援的位置、身高、体重、年龄等现状和2009-2010赛季的个人技术统计,包括出场、首发次数、时间、篮板、助攻、抢断、盖帽、得分以及失误和犯规等效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当前CBA联赛外援引用现状各方面的差距与不足,以求对今后的CBA联赛外援引进以及我国竞技篮球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