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完成舞蹈动作的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节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续中发展进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本文认为,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舞蹈是人体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舞蹈的训练能使人整个身体得到锻炼,开发人的内在气质和外在的敏感性及对自己感情意识的表达。使人的体态变得匀称、和谐、健美。舞蹈的训练还能纠正一些不好的习惯,如:探头、歪脖、耸肩、扣胸、挺腹、塌腰、极臀等等。学习舞蹈,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了解并掌握舞蹈的几点要素,这是舞蹈中不可缺少的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例如:重心、平衡、手势、动作、舞姿、造型等等。一、良好的重心,是把握舞姿平衡的关键作为一个舞蹈爱好者,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重心。这个重心不是人的自…  相似文献   

3.
“美”,渗透在一切艺术中,是所有艺术创作与欣赏的基础。舞蹈中美感的体现,需要美学与舞蹈相交融而产生。舞者需要心中有“美”,才能表现“美”,舞者在舞动时将美感意识转换成具体的肢体动作直观地表现出来,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在舞蹈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是重点。教师需要积极开展舞蹈美感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舞蹈表演方面有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4.
张爽 《华章》2013,(24)
节奏是舞蹈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完成舞蹈动作最简单的形式。舞蹈动作必须在节奏的延伸发展中穿行,但节奏和拍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把不同长短的音符组织到拍子里,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节奏。在舞蹈练习中,选好音乐培养乐感,对于练习者进入“舞”的境界,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舞蹈教育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提高的诸多潜在优势,是孩子们的一种娱乐活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以情动情,乐在其中;以情感人。美在其中;少儿舞蹈教育,必须“以情动情”,以情才能感人,然后才能“乐在其中”,“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上的,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的。  相似文献   

6.
邵妍彦 《课外阅读》2011,(4):199-200
本文阐述了意念”、“气息”在舞蹈动作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舞蹈的“意念”、“气息”的训练,使学生摆脱那种为动作而练动作的简单模仿,强调以“气息”为训练中心,以“意念”、“气息”来带动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舞蹈感觉”。  相似文献   

7.
李鑫 《当代教育论坛》2005,(14):152-153
研究舞蹈的人都知道,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感情。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三大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之所在。下面,笔者试从舞蹈的三个主要特征来谈谈舞蹈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明确训练目的,注意动作规格——动作性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是舞蹈材料、舞蹈动作和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是构成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占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动作性是舞…  相似文献   

8.
舞蹈美,原因之一是包含了情感,只有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生命。舞蹈艺术是运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传情达意的,“情’’是赋予舞蹈作品以勃勃生机的魂。演员只有将真挚的感情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真正的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9.
周黔玲 《教师》2008,(24):94-95
舞蹈中含有许多元素,“时间”“空间”“力度”三要素是舞蹈的生命体。舞蹈是时间的艺术。节奏是舞蹈的血液;动作是舞蹈的肉体;情感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生命情调勃发的激烈运动,这种运动是“本于心”的激情冲动,冲动是节奏快慢、动作大小、力度刚柔的相关内容,这些内容都是根据“情”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将情感融入到每个动作中,才能赋予舞蹈以生命。舞蹈艺术是运用人体动作的舞动来传情达意的,"情"是赋予舞蹈作品以勃勃生机的魂。舞蹈演员只有将真挚的感情融入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世界,才能创造真正的艺术。本文通过对舞蹈创作来阐述情感与动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郝璞 《华章》2011,(27)
“颤膝”是藏族舞蹈中最具特色的动律特征,也是藏族舞蹈的风格性标志.在藏族舞蹈中无论是踢踏、弦子、锅庄舞都离不开“颤膝”.“颤膝”动律贯穿于藏舞的动作始终,“颤膝”训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我们对藏舞学习及表演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习藏舞应把“颤膝”的训练作为藏舞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重点训练内容,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藏舞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能否创造出一种类似于音乐中的五线谱那样的舞蹈动作速记法,方便、准确、快速地记录与表达舞蹈动作,一直是舞蹈界所关注的一个课题。“舞蹈五线图谱”的灵感来源于摄影的快速暴光原理和机械制图中的三视图原理,它可以使我们对照节奏线、舞程线、运动线及脚位对舞蹈进行综合表达,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准确性和速记性。笔者已记录过几千张舞蹈记录,目前的速度可达8拍动作/10分钟。该“舞蹈五线图谱”已获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3.
景冬云 《成才之路》2009,(22):62-62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舞蹈语言是由动作组成的,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而成的舞蹈语句和段落,是一种确定的、规范的“有形可动作流”,编创者确定了主题思想和情绪内容后,就会寻找与之相适应的“动作流”,进行组织、加工和处理.赋予其新的生命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舞蹈基训的钢琴伴奏作为一门专业,与钢琴演奏专业及声乐伴奏专业相比是鲜为人知的。但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舞蹈院校的重视,因为它具有即兴性、灵活性,对于提高舞蹈学员的乐感、节奏感、表现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伴奏形式无法替代的。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舞蹈伴奏者就很值得深入研究探讨。要弹好舞蹈伴奏,首先要对舞蹈基础动作及语汇有充分地理解与体会,使音乐伴奏与舞蹈动作相辅相成,相互映衬。如在舞蹈教学中“蹲”、“划圈”等动作要求柔和、连贯、优美、细腻;“小踢腿”、“小弹腿”的动作要求有弹性、猛烈;“大踢腿”…  相似文献   

15.
“舞蹈意念”的训练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舞蹈意念”分为两大类,即动作意念和情感意念。这二者相辅相成,与舞蹈动作融会贯通,可使学生自然摆脱那种为学动作而苦练动作的盲目心理,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寻求心灵中的情感力量,且沉浸其中,产生兴趣,发现本质,最后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掌握重点与平衡关系,能够减少舞蹈受伤几率,同时提高舞蹈艺术美与艺术感。两者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任何舞蹈动作中都有体现,但在整套技术动作中保持重心与平衡协调并不容易,还需要学生体味与感悟,从而吸收消化与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着重阐述了在舞蹈教学中钢琴伴奏音乐直接影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与诠释。为此,钢琴伴奏教师要切实把握舞蹈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对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选用针对性强的伴奏音乐;要根据不同内涵、形式的舞蹈动作,选用相匹配、相融合的伴奏音乐。这样,才能积极有效地配合舞蹈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完美、协调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言之不足,故歌之,歌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当孩子们在快乐的时候就自然用舞蹈动作表现出来。舞蹈是以人的肢体为工具,将动作和造型缀成意象,直观地表达手段与心灵的统一。少儿舞蹈属于舞蹈教育,也归入生活舞蹈的范畴,  相似文献   

19.
选材是舞蹈教学的关键。如果教材选得不好,教学时,不论教师还是幼儿都会感到扫兴,甚至还会挫伤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首先要选择生动形象、故事性动作性强、幼儿易学易记的歌曲,使幼儿唱起来就想跳。歌曲选好后,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舞蹈水平及表达舞曲内容的需要组织编排舞蹈动作。如小班儿童腿特别短,足趾肌肉控制力差,蹲不稳,编舞时凡需蹲下的动作就编成并腿下蹲,使幼儿不感到吃力。到了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发育趋于瘦长,控制力稳定性也随之增强,这时就可编进两腿交叉、“歇步”下蹲之类的动作。小班舞蹈可多采用一些简单的模仿性动作,这样舞蹈就具体化了。到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动作的发展和接受力的增强,舞蹈动作也应随之复杂多变。这时可增加一些常见的舞蹈基本动作和技巧动作,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舞蹈水平。为表达舞曲思想感情的变化,并使幼儿各部分肌肉都得到锻炼,还需注意动作要有快慢、动静、高低、收放等变化,同时队形排列也要有疏密,穿插合理,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感到单调无味和疲劳。舞蹈编好后,该如何教呢?  相似文献   

20.
刘雅 《华章》2011,(31)
舞蹈动作作为舞蹈作品最基本的艺术手段,通过力量、幅度、节奏、表情等精炼集中地塑造典型化的舞蹈形象.舞蹈动作根据作品的主题需要,应体现出形象的“典型化”,合理地、有序地选择舞蹈动作素材,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细微变化,从而取得更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