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受众是新闻传媒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它对消费群体的影响起到最广泛的作用。它维持之市场的持续,监管广告,从另一个角度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加强重要的舆论监督.达到相应的传媒发展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媒市场与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闻传媒市场已规模空前宏大,竞争空前激烈。我们平时所见所议的扩版大战、发行大战、节目大战等等,说到底,就是市场大战,争夺市场的主要需求方——受众和广告客户的大战。新闻传媒市场有不少消极作用:引导传媒片面追求盈利,降低社会责任心,趋于媚俗和哗众取宠,甚至搞剽窃盗版等等。新闻传媒市场更有许多积极作用:功能上促进流通、集散信息、调节供需、推动竞争;效果上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改进和提高传媒机构的经营管理、设施技术、受众意识、质量效益。市场化、产业化是新闻传媒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闻传媒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公众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传媒市场的发展,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已不再满足于从前格式化、八股化的新闻模式。多媒体信息时代的新闻受众有多元化的需求,而媒体要更好地服务受众,让受众接受,就必须转变新闻制作观念,打破固有的新闻模式。新闻故事化的趋势在中国的传媒市场应运而生。用故事化的手法讲述新闻,能够增强新闻的趣味性和贴近性,唤起公众的情感认同,从而确保自己的受众群体。故事化的手法已经成为了一种撰写、制作新闻的新的思路和方式,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媒体的新闻叙事模式。然而过犹不及,对于故事化的过度追求反而会有损于新闻的质量与媒体的公信力。故事化对于新闻真实性的冲击、使新闻流于浅薄化的隐患和对新闻其他功能发挥的影响,都成为当下传媒人值得忧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公信力是传媒在受众与社会中长期形成的美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是衡量传媒的受众亲和力、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各级党报普遍获得了比较高的公信力。主流新闻看党报,突发事件看党报,关键时刻看党报,就是党报公信力的具体体现。公信力既不是与生俱来,也非一成不变。随着传媒业逐步走向市场,媒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失范问题日渐凸显,虚假新闻、传媒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媒的公信力。面对新兴媒体的崛起,社会变革期受众需求的转变,党报怎样提高受众的接受程度和肯定程度,提升公信力?本期选发的5篇文章,四位作者来自各级党报,他们结合各自报纸的实践,从实现信息的有效供给、做强大事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媒体自身建设等方面谈了提高公信力的成功经验;一位学者则从满足受众需求的角度切入论述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维护并不断提升公信力,不仅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传媒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公信力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希望大家共同研究,进一步解决好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1,(6)
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保证党的各级干部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高度,再一次强调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报刊传媒进一步开展舆论监督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川同志的这篇文章,从回顾总结在反腐败斗争中开展舆论监督的经验教训入手,提出了力争提早介入,增强舆论监督时效性的问题,这对于新闻传媒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职能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正确把握好提早介入的“度”,既按有关规定办事,有效地从源头上遏制和解决腐败问题,又防止提早介入可能出现的胡捅乱捅,使领导机关和执纪执法部门陷于被动,希望新闻同仁引起重视,进行讨论,以不断提高舆论监督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传媒运用新闻报道的小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人们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它是人民监督的一种媒体形式。舆论监督有其自身优势:辐射宽,影响大,干预强。“不怕你通报,就怕你见报”,就是人们对舆论监督作用的一种形容。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目前,对新闻传媒来说,舆论监督的现状如何?该采取什么对策加强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陈斯雅 《新闻世界》2010,(11):37-38
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新闻有效传播的一大障碍。如何真正取得受众的信任,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本文提出,要努力提高媒体的威信,要传得真、传得全面,要宣传得适度,要提升记者的素养和职业道德,要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加强新闻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从源头上防止新闻失实,从而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保证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媒,对党务、政务活动和各级党政机关包括领导工作人员实施的民主监督。从广泛性和透明度意义说,舆论监督有着其他任何形式的监督都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所谓:“言及乘舆,则天子动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就是舆论监督的力量。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发展民主、加强法制,要维护稳定、反对腐败,都离不开舆论引导,离不开舆论监督。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该怎样接受和支持正确的舆论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对新闻传媒来说,该怎样加强和正确进行舆论监督,提高舆论监督的质量?确乎是一个值得认真对待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丁柏铨 《新闻界》2002,(6):22-24
(续上期)(二)新闻舆论监督中的难点新闻舆论监督难以开展,这在当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有的新闻工作者,由于进行舆论监督,写了批评报道的文章,因而遭遇了一系列麻烦事,或受到种种刁难,或被告上法庭,或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有些新闻传媒,由于刊播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报道或者节目,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总之,对于新闻传媒来说,进行新闻舆论监督是困难重重。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问题,很值得好好研究。舆论监督难以开展的原因探寻——1.进行舆论监督客观上难度很大进行舆论监督,就要对问题进行揭露和报道,就会遇到种种无法想象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陆军 《视听纵横》2009,(5):63-64
随着传媒的迅速发展,以受众即时参与为形式的互动元素,也随着受众的需求和传媒硬件条件的成熟,逐步渗透到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中来。这种加入了受众即时互动的新闻传播,形成了一种新的广播电视新闻形式——互动式新闻。  相似文献   

11.
蔡骐 《当代传播》2003,(5):19-19
在市场经济形成之后,我们的传媒进入一个大市场,这个市场既包括新闻传播业也包括其他产业,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传媒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的传媒市场形成的标志有: 1.我国的新闻传媒被程度不等的推向市场,迄今为止无一没有进入市场。 2.在传媒市场中受众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传媒已经认识到受众是传媒产品的消费者,新闻传媒最终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何平 《新闻传播》2010,(7):45-45
在大众传媒从业人员中,“舆论监督”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实行舆论监督不是我国的独有产物,而是中外传媒的共性。社会主义新闻传媒和资产阶段新闻传媒有许多不同,但在坚持真实报道、坚持批评揭露的传媒品质和传媒功能方面,却有惊人相似之处。社会主义新闻传媒把自己的职能建构在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一致的理念上。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同时,它被赋予实施舆论监督、适度批评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加入 WTO,中国传媒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做相应的调整和部署。战略调整,要求中国传媒开始具备一种“全球眼光”,与国际传媒在思想文化领域、信息资源领域,舆论阵地和受众市场展开全面竞争。在具体战术部署中,中国传媒首先要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其次要加强人才培养,还有就是要积极开拓海外传媒市场。总体战略上的调整过去,我国的新闻传媒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4.
新闻传媒的商品、市场和产业化问题,是新闻传媒经济的根本性问题,又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涉及新闻传媒如何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更充分、及时地发挥新闻传媒的提供信息、服务、娱乐和进行生活指导、舆论监督等多方面功能,并提高引导的效果,如何既充分...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闻传播功能的延伸,新闻报料在传媒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有其独特的生存法则。它在传者和受众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使新闻传播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体现了群众路线,也使公众得到了一定的公共话语权和传媒使用接近权,有利于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6.
王静 《今传媒》2011,(11):7
主持人语:舆论监督是媒体的神圣职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更是推动民主政治发展的"助推器"。而舆论监督的具体执行人——记者的采访行为,会间接影响整个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受众认同程度,理解这一点是做好新闻采访的第一步。本期传媒大讲坛的第一篇文章特约安徽师  相似文献   

17.
新闻内参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社会生活的干预构成舆论监督的重要一翼,从宏观上来看,各层次各级别新闻传媒兴办内参,无疑将构成新闻内参的繁荣发展并强化舆论监督的力量。不过本文所涉及的是在微观上讨论:单一媒体新闻内参的多层级发展与参与舆论监督的关系。 一、单一新闻媒体要有多个层次的内参载体。新闻内参参与舆论监督有着多种途径,除通过发布后让一部分受众知晓以形成知情监督外,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发布后经领导批示来进行权力监督的,而且就内参而言,这往往是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监督。也可以这么…  相似文献   

1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生活、反映群众呼声的主要形式。许多监督性新闻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针砭时弊、促进问题解决的良好效果,赢得了广大受众的赞誉,从而树立了传媒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9.
广播、电视自诞生那天起,便作为一种重要的新闻传媒,肩负着舆论监督的神圣使命。然而,广播、电视在充分履行舆论监督职能的同时,也在自觉接受各级主管部门和广大受众以及其他舆论工具的监督,广播电视节目监评便是其主要形式之一。一、广播电视节目监评的现状广播电视发展力度不断加大,节目越来越多,影响愈来越广,与此同时,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因此,各级宣传主管部门和广播电视部门加强对广播电视节日的监督和评议工作,不仅中宣部对新闻传媒的管理、监督和引导力度日益加大,各省、市、自治区的宣传部门基本上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到来,新闻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传媒竞争也必将更加激烈,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占领相对稳固的受众市场,成为广大传媒思考颇多的问题,这种思考与探索的直接结果,表现为传统内容上的丰富多彩,形式上的全面创新和理论研究上的空前活跃。有的新闻理论工作或报业同仁认为,要想占领受众市场必须跳出可读性这种低级形式,探究为受众所普通接受的“必读性”。对此我认为,“必读性”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在实践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追求可读性,才是报纸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