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作为唯一覆盖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是促进港澳与内地相互了解的重要平台。华夏之声于2006年初策划推出了一档大型系列广播节目——《魅力中国》,该节目本着让港澳人士更多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主旨,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现中国历史、经济、人文、社会、自然等魅力。《魅力中国》节目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和香港电台普通话台联合制作,在香港电台、澳门电台和中央台共同播出,开创了中央媒体联合港澳媒体共同制作、播出广  相似文献   

2.
从1994年6日至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港澳地区广播的《华夏之声》书目已开播四年了。四年来我先后主持了以新闻性节目为主的《华夏新闻网》栏目和以经济专题为主要内容的《黄金通道》栏目,以及为厌视香港顺利回归制作的特别节目《华夏欢腾不远天人通过主持这些书自,我体会到,则港澳督传与对内地留传既合相同2处,也面不同点。相同的是真基本性质和任务是相同的,但由于服务对象不同,真服务的方式、万法和要求也不尽相同,尤真在主持节目的播音风格上变化是非常明氛的,这就要求我们节目主持人要努力工适应这种变化,以至如地为港澳听众…  相似文献   

3.
曾学优  詹青 《中国广播》2005,(10):68-6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是全国唯一面向港澳和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广播电台。《车舞艳阳》节目是“华夏之声”在2004年3月改版开播的,时长60分钟,每天上午9:00~10:00播出。  相似文献   

4.
如何在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中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当下媒体紧迫的现实需求。面对港澳地区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作为国家对港澳广播的主流媒体,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依托华夏之声、香港之声两套频率,不断探索中央媒体塑造国家形象的优势与规律,坚持"一点两翼"的国家形象塑造策略,即以"核心价值观传播"为中心点,注重"精品节目的精准传播"和"多种平台的有效推广",使国家形象传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5.
张涛 《中国广播》2014,(1):44-47
"后回归时代",对港澳新闻传播媒体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内地媒体需要调整对港澳新闻传播策略。包括立足服务时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审视对港澳新闻传播,变内地视角为港澳视角,变"碎片化"传播理念为"战略传播"理念;加强与港澳同行以及在港澳的中央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2012,(7):98-I000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杜嗣琨及华夏之声总监韩长江率由华夏之声、中央电台驻山东记者站、中国广播网、平面媒体中心以及《香港商报》、《澳门日报》、香港电台、澳门亚视等15家港澳主流媒偷记者组成的采访队伍,以济南市为起点,在5天内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山东省的寿光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曲阜、泰安市等地。  相似文献   

7.
本刊 《中国广播》2016,(9):95-95
8月26日,中央电台对港澳节目中心“第十二届港澳听众联谊会暨港澳媒体采访活动”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圆满落幕.今年的活动以“今天我来当记者”为主题,注重从新媒体视角展现朝鲜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与社会发展.活动中,港澳听众运用手中的话筒和镜头,采访制作广播节目,并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全面介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内地地区的社会发展新风貌,增进了港澳青年的国家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8.
翟边 《报刊之友》2002,(4):63-63
据了解,目前已有9家香港新闻媒体和1家澳门新闻机构获准在内地设立常驻记站。国务院港澳办的官员说,将来会有更多港澳媒体获准在内地驻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广播》2007,(7):4-7
今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十年来,为加深和增进港澳同胞对祖国的了解和认识,对港澳广播始终坚定不移地宣传中央政府“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宣传贯彻落实基本法;宣传报道国家在外交、经济、科技、体育等方面取犁沟巨大成就。这些宣传道,增强了港澳同胞在心理上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港澳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期《特别策划》邀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广东东莞人民广播电台的有关负责同志撰写文章,记录了对港澳广播十年耕耘的艰辛和开花结果收获后的喜悦,并用理性思维,分析、总结、归纳了对港澳广播生存、发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2,(6)
据了解,目前已有9家香港新闻机构和1家澳门新闻机构获准在内地设立常驻记者站。国务院港澳办的官员说,将来会有更多港澳媒体获准在内地驻点。 已经获准设站的9家香港新闻机构分别为:凤凰卫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文汇报》、《大公报》、《商报》、《南华早报》、《经济导报》和《紫荆》杂志;澳门媒体为《澳门日报》。同时,获批准驻点人数共43人。其中,《南华早报》原归口外交部管理,现与其他香港媒体一样归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管理。 在上述10家港澳驻京媒体中,真正首次以“常驻”身份来到北京的只有香港有线电视及香港无线电视两家。 根据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去年颁布的《香港、澳门新闻机构在内地设立常驻记者站及派遣常驻记者须知》,只有时  相似文献   

11.
中央台七套节目各具鲜明的特点,都有民固定的受众.“华夏Z声”作九面向港澳地区的第C章节目,刘象和任务都汉明确,但是自体到文化节目的设置和编播,仍蕾一些不易把握的地6。对港澳广播的文艺节目,既不能设司则象撤,又不能象新闻、专题的对象融那样强。没合对象感,不警虑受众的D麻,编制节目著于无的放矢;而把对象撤理解得过于狭隘,误以为广乐人P爱听晋剧,秦然也是偏颇的。则“华夏之声”文艺节目的定位,从第t巨节目笔备阶段起,中央目及节目部就自明确的方针:既要坚持广播文化节目的共性,对来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又不忘记本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界代表团今年3月如期出访,引起港澳各界普遍关注。原来,港澳新闻界不少人士认为,内地正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新闻代表团是出不来了。可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的政治背景下,在他们正生疑虑的时候,由全国记协和内地八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新闻代表团出访香港。双方原先熟识的老朋友欢  相似文献   

13.
一、对港澳广播的基本情况1992年10目1日,随着我国珠江口广播电视覆盖工程的投入使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增的第七套节目的电波开始覆盖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1993年8月,中央台新成立了第*套节目编辑部(后要8沟“华夏之声节目部”)。经过10个目的紧张着各,新的第*套节目于1994年6闰18日透晨5点以“中央人民广播电白华夏Z声”的呼号开始播啻、从此,中关人民广播电白又诞生了一套新的刑象性广播节自。华夏之声的节目方针是: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以新闻办主体,以又乏科专题为两翼,为港澳同胞和…  相似文献   

14.
胡翼 《中国广播》2013,(6):101-10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之声是在香港播出的数码广播节目。作为惟一在香港当地落地播出的国家级广播媒体,香港之声具有权威、惟一、全面等特点,对港澳广播具有重要意义,为香港听众搭建了一座深入了解内地的桥梁。但受制于现实情况,对港澳广播节目目前面临发展瓶颈,本文提出实地建立香港节目制作室、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加强节目贴近性等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将“香港、澳门保持繁荣稳定,与内地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列为十项成就之一,并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高到“是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面临的重大课题”这一高度。这是用科学发展观对港澳问题的全面论述,既有政策的连续性又颇具新意,是指导我们今后对港澳广播宣传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2013,(8):F0004-F0004
7月23日,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节目中心发起组织的“港澳媒体采访团的西行,启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赵铁骑、对港澳节目中心主任韩长江率对港澳节目中心、中国广播网、《中国广播报》以及《香港商报》、《澳门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电台、澳门电视台等10多家港澳主流媒体和澳门师生代表组成的采访团,共同开启为期一周的“港澳媒体采访团陕西行”报道活动。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深圳荔枝节期间和最近的深圳中华自行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八周年暨二厂投产庆典活动期间,都邀请了香港新闻界同行前来采访。与他们打交道数次,深深被他们的抢新闻的意识和主动的工作态度所感动。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内地记者与港澳记者一起采访同样对象,水平的高下和工作态度一下子就表现出差距。港澳记者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记录了笔者的一些感受,推荐给新闻界同行。 主动抱新闻 没有单打一 1992年6月28日中午,50多位深圳记者和港澳记者在《深圳特区报》集中,分乘两辆大巴前往香蜜湖海龙宫,参加荔枝节的开幕式。一到海龙宫,热情好客的主人把记者们请到休息室吃水果,喝饮料。内地的记者们坐在休息室尽情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2014,(12):F0002-F0002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周活动于11月5~1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围绕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会议主题、议题和成果,通过并机现场直播,以及与央广网、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联动等媒体融合报道方式,实现了报道广播有声、视频有影、网页有图、微博微信有互动的立体传播格局。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经济之声、对台湾广播中华之声、对港澳广播华夏之声并机现场直播了APEC期间的三场重要活动,央广网、“两微一端”全媒体联动直播。  相似文献   

19.
港澳台问题的核心是中国统一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大陆,实行"一国两制"的制度对台湾有着"示范"作用。台湾媒体对港澳动向的关注,特别是对"一国两制"在港澳的实践的关注,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台湾舆论对"一国两制"制度的认知和判断。本研究以内容分析方法探究台湾《中国时报》的港澳报道,解读台湾媒体如何看待"一国两制"政策、如何看待"一国两制"对香港和澳门原有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影响,并讨论媒体内容所反映出的台湾公众对"一国两制"政策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六年来的发展和变革为例,论述及阐释了中央级区域型广播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在改革过程中所应遵循和执行的思路、政策及理念,同时提出了区域广播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